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所述后澆帶結構包括設置于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設置于兩個工字鋼腹板內側之間作為吸收變形的載體的曲折鋼板,以及在兩個工字鋼的腹板外側每隔15cm~25cm的間距焊接附加箍筋,兩工字鋼腹板之間即為后澆帶范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超長后澆帶中間隔設置曲折鋼板,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變形緩沖裝置吸收來自后澆帶兩側先澆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另一方面作為變形隔離裝置能有效弱化超長后澆帶沿其長度方向積累的較大收縮應變,既實現了超長后澆帶的一次性連續澆筑施工,又避免了后澆帶一次性超長澆筑可能產生的開裂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應用在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
技術介紹
近年來混凝土強度等級有所提高,流動性加大,混凝土凝固過程具有快硬、早強、發熱量大的特點,混凝土體積收縮呈增大趨勢,這就要求在結構設計中,必須認真對待由于超長給結構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時,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差變化和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結構施工階段將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設置臨時施工后澆縫,通過該縫將超長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待結構釋放一定的收縮變形以后,再澆筑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此臨時施工縫稱為后澆帶。后澆帶是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用于釋放收縮變形和收縮應力的構造措施。這種做法的最大優點是:既能克服因建筑物過長而產生的變形應力,又能使整個建筑物渾然一體,提高使用功能。目前,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工程向超大化和多功能化發展,一些超塊體建構筑物不斷出現,超長、超大面積(即長度超過60mm,面積超過3600m2)的混凝土底板結構日益增多,由此導致連接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結構的后澆帶在其長度方向上會出現一次性澆筑長度超過60m的現象,使后澆帶自身在其長度方向上出現開裂風險增加,難以達到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結構的裂縫控制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結構的后澆帶在其長度方向上出現開裂風險的問題,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澆帶結構,其設置于超長超大面積的底板中,用于防止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在施工時因后澆帶自身長度過長易導致混凝土收縮應變在后澆帶內產生應力集中而出現裂縫,由曲折鋼板、工字鋼和附加箍筋組成。—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包括設置于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設置于兩個工字鋼腹板內側之間作為吸收變形的載體的曲折鋼板,以及在兩個工字鋼的腹板外側每隔15cm?25cm的間距焊接附加箍筋,兩個工字鋼腹板之間即為后澆帶范圍;所述工字鋼垂直設置在后澆帶的寬度方向,作為后澆帶兩側的壁模與底板水平主筋焊接相連,以便封堵底板混凝土 ;所述附加箍筋垂直焊接在工字鋼的腹板外側,作為工字鋼與先澆底板混凝土的鏈接措施,優選焊接間距為20cm ;所述曲折鋼板由一整塊平鋼板彎折而成的橫截面呈V字型的曲折鋼板,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1m?20m的間距垂直焊接在工字鋼腹板內側,優選間距為12m?15m;所述曲折鋼板彎折角度可以是90度?18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優選的彎折角度為120度?150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曲折鋼板作為連接后澆帶兩側工字鋼的主要裝置,具有良好的拉伸變形能力和壓縮變形能力,使該后澆帶作為一種變形緩沖裝置,可吸收來自后澆帶兩側先澆混凝土的收縮應變,提高底板混凝土在后澆帶寬度方向的抗裂性能;由于在后澆帶長度方向上每隔一段間距即設置一塊曲折鋼板,間隔設置的曲折鋼板可將超長的后澆帶沿其長度方向分隔成若干個構件單元,使超長后澆帶沿其長度方向積累的較大收縮應變分攤到各個構件單元上,單個混凝土構件單元內積累的收縮應力顯著減少,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在后澆帶長度方向上的裂縫出現;既實現了超長后澆帶的一次性連續澆筑施工,又避免了后澆帶一次性超長澆筑可能產生的開裂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超長超大底板用后澆帶結構示意圖。圖1中具體標注為:1工字鋼、2曲折鋼板、3附加箍筋、4水平主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包括布置在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1、布置在兩個工字鋼腹板內側之間的曲折鋼板2、以及布置在兩個工字鋼I的腹板外側的附加箍筋3。本實施例中工字鋼I具有較高的承壓能力,其寬度根據底板后澆帶澆筑厚度相應選取,長度根據底板后澆帶澆筑長度相應選取,兩個工字鋼I均垂直設置在后澆帶寬度方向,并于先澆混凝土中的水平主筋4焊接相連,作為封堵先澆混凝土的側模。曲折鋼板2由一整塊平鋼板彎折而成的橫截面呈V字型的曲折鋼板,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一定間距垂直焊接在工字鋼腹板內側,曲折鋼板的有效寬度等于后澆帶寬度減去兩個工字鋼自身厚度,曲折鋼板高度等于后澆帶厚度減去工字鋼上下兩層工字面鋼的厚度,曲折鋼板的彎曲角度為120度。附加箍筋3垂直焊接在工字鋼的腹板外側,并與先澆混凝土中的縱筋焊接相連,進一步增強工字鋼與先澆混凝土的連接效果。實施本技術的用于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其步驟包括:根據后澆帶厚度選取合適的工字鋼和平鋼板,首先將平鋼板彎折成橫截面呈V字型、彎曲角度為120度的曲折鋼板,其次將工字鋼與后澆帶兩側的底板水平主筋4焊接連接,在工字鋼I腹板外側每隔20cm垂直焊接一個附加箍筋,并將附加箍筋3與底板縱筋焊接連接,使兩個工字鋼腹板之間形成一個后澆帶區域,最后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一定間距布設一塊曲折鋼板,每塊曲折鋼板均垂直焊接在兩個工字鋼的腹板內側,曲折鋼板與工字鋼一起形成若干個小型的后澆帶結構單元。本技術通過在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中間隔設置曲折鋼板,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變形緩沖裝置吸收來自后澆帶兩側先澆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另一方面作為變形隔離裝置能有效弱化超長后澆帶沿其長度方向積累的較大收縮應變,有效避免了超長超大底板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主權項】1.一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1),設置于兩個工字鋼(I)腹板內側之間作為吸收變形的載體的曲折鋼板(2),以及在兩個工字鋼(I)的腹板外側每隔15cm?25cm的間距焊接附加箍筋(3),兩工字鋼(I)腹板之間即為后澆帶范圍; 所述工字鋼(I)垂直設置在后澆帶的寬度方向,作為后澆帶兩側的壁模與底板水平主筋(4)焊接相連;所述附加箍筋(3)垂直焊接在工字鋼(I)的腹板外側;所述曲折鋼板(2)由一整塊平鋼板彎折而成的橫截面呈V字型的曲折鋼板,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1m?20m的間距垂直焊接在工字鋼(I)腹板內側; 所述曲折鋼板(2)彎折角度可以是90度?18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箍筋(3)的焊接間距為20cmo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鋼板(2)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12m~15m的間距垂直焊接在工字鋼(I)腹板內側。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鋼板(2)彎折角度可以是120度?15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超長超大面積底板的后澆帶結構。所述后澆帶結構包括設置于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設置于兩個工字鋼腹板內側之間作為吸收變形的載體的曲折鋼板,以及在兩個工字鋼的腹板外側每隔15cm~25cm的間距焊接附加箍筋,兩工字鋼腹板之間即為后澆帶范圍。本技術通過在超長后澆帶中間隔設置曲折鋼板,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變形緩沖裝置吸收來自后澆帶兩側先澆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另一方面作為變形隔離裝置能有效弱化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長超大面積底板后澆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后澆帶兩側的兩個工字鋼(1),設置于兩個工字鋼(1)腹板內側之間作為吸收變形的載體的曲折鋼板(2),以及在兩個工字鋼(1)的腹板外側每隔15cm~25cm的間距焊接附加箍筋(3),兩工字鋼(1)腹板之間即為后澆帶范圍;所述工字鋼(1)垂直設置在后澆帶的寬度方向,作為后澆帶兩側的壁模與底板水平主筋(4)焊接相連;所述附加箍筋(3)垂直焊接在工字鋼(1)的腹板外側;所述曲折鋼板(2)由一整塊平鋼板彎折而成的橫截面呈V字型的曲折鋼板,沿后澆帶長度方向每隔10m~20m的間距垂直焊接在工字鋼(1)腹板內側;所述曲折鋼板(2)彎折角度可以是90度~18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守治,徐文,姚婷,陸安群,王育江,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