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疊合樓板用預制底板,特別是涉及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及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里鋪設鋼筋網片和預應力鋼筋,并張拉預應力鋼筋;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內擠壓成型;在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方覆蓋養護薄膜進行養護;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達到強度后,切斷預應力鋼筋,保留胡子筋;起板。本發明專利技術由干硬性混凝土代替了濕性混凝土,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模具費用、縮短養護周期。該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具有生產簡單,尺寸精準,強度高,質量可靠,運輸方便等特點。可以廣泛適用于現澆混凝土結構、裝配整體式結構、砌體結構以及鋼結構等幾乎所有類型的民用與工業建筑的樓板之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疊合樓板用預制底板,特別是涉及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及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在傳統的建筑樓板設計與施工中,一般采用現澆混凝土樓板形式,由于鋼筋加工、綁扎、模板制作與支撐、混凝土澆筑與養護成型均在施工現場完成,對加工場地、人工費用、模板使用造成了較大浪費,同時也對建筑周邊環境形成了污染。疊合樓板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一難題,該技術是將樓板的底板在工廠預制好后,運輸到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吊裝擺放在建筑樓層位置,并在其上布置一定鋼筋,再澆筑混凝土形成了預制加現澆的疊合樓板,這樣預制底板就可以當作其上現澆部分的模板,免去了支撐樓板的底模工序,節省了大量模板與人工費,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預制底板中設置的鋼筋可以作為疊合板的底部受力鋼筋使用,減少了現場鋼筋的加工量,節約了加工場地。但是由于預制混凝土底板的制作仍采用濕性混凝土筑模成型的傳統技術,受人為干預影響,使得產品精度、質量難以保障,同時,存在養護期長、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弊端。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及其制作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里鋪設鋼筋網片和預應力鋼筋,并張拉預應力鋼筋;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內擠壓成型。所述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內擠壓成型包括:將配制好的干硬性混凝土裝入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內;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設置于擠壓成型模具的上方、并沿擠壓成型模具兩側設有的軌道行走,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自動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內、并振搗至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成型。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成型的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方覆蓋養護薄膜進行養護;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達到強度后,切斷預應力鋼筋,保留胡子筋;起板。在擠壓成型模具里鋪設鋼筋網片和預應力鋼筋之前,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的內壁上涂抹隔膜劑。該方法進一步包括:通過預應力筋錨具固定所述預應力鋼筋的兩端。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上鋪設鋼筋網片和預應力鋼筋的同時設置吊鉤,所述吊鉤的一端預埋于干硬性混凝土內,另一端外露于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外部。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擠壓成型,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內鋪設有鋼筋網片和預應力鋼筋。所述預應力鋼筋沿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預應力鋼筋的兩端由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兩端伸出,形成胡子筋。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設有至少兩個便于起吊的吊鉤。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設有通過機械壓花作強制處理的拉毛。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符合我國建筑產業化與綠色建筑的發展要求。2.本專利技術實現疊合樓板底板的工廠化加工,提高構件生產精度且養護周期短,節約人工成本。3.本專利技術現場安裝方便,施工現場基本不用搭設腳手架及模板,加快施工速度,節約建造成本,減少大量的現場濕作業量。4.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預制底板是在構件生產廠采用機械標準化加工完成,混凝土摒棄了傳統的濕性混凝土筑,改用干硬性混凝土,除具有上述疊合樓板的優勢以外,避免了濕性混凝土成型受人工影響大、養護周期長、質量難以保證的缺點,同時,由于采用了自動成型的機械設備進行生產,有效提高了底板的生產精度,節約人工成本,大大縮短混凝土養護周期,因此,本專利技術是一種新型、成本低廉、可以進行大批量機械化生產的新技術。5.本專利技術可以廣泛適用于現澆混凝土結構、裝配整體式結構、砌體結構以及鋼結構等幾乎所有類型的民用與工業建筑的樓板之中。6.本專利技術由干硬性混凝土一次性機械擠壓成型,可以機械化生產,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精準、養護周期短、成本低廉。生產方法具有生產簡單,尺寸精準,強度高,質量可靠,運輸方便等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生產線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圖2的縱向剖面示意圖;圖4為圖2的橫向剖面示意圖;圖5a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性能試驗的尺寸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縱向剖視圖;圖5c為圖5a的橫向剖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性能試驗的位移計布置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性能試驗的加載方案圖。其中:1為擠壓式模具軌道,2為鋼筋網片,3為預應力鋼筋,4為預應力筋錨具,5為干硬性混凝土,6為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7為軌道,8為胡子筋,9為吊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生產線的擠壓成型模具1里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所述預應力鋼筋3沿擠壓成型模具1的長度方向設置、并張拉預應力鋼筋3,通過預應力筋錨具4固定所述預應力鋼筋3的兩端;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擠壓成型;在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方覆蓋養護薄膜進行養護;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達到強度后,切斷預應力鋼筋3,保留胡子筋8;用起吊機械起板,到堆料場碼放。所述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擠壓成型包括:按設計進行干硬性混凝土配比并計算干硬性混凝土用量,將配制好的干硬性混凝土由料斗裝入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內;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設置于擠壓成型模具1的上方、并沿擠壓成型模具1兩側設有的軌道7行走,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自動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并振搗至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成型,工作人員進行旁站監督;在擠壓成型模具1里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之前,為了便于起板在擠壓成型模具1的內壁上涂抹隔膜劑。為了便于起吊,在擠壓成型模具1上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的同時設置吊鉤9,所述吊鉤9的一端預埋于干硬性混凝土內,另一端外露于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外部。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采用滑膜機。如圖2-4所示,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擠壓成型,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內鋪設有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所述預應力鋼筋3沿長度方向設置、并兩端由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兩端伸出,形成胡子筋8。該胡子筋8由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內預應力鋼筋3延伸而生成,與支撐梁整體澆筑,具有很好的整體性。所述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設有至少兩個便于起吊的吊鉤9。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在擠壓成型時,預設了吊鉤9,從而實現了移動、堆放或吊裝的自由化,給生產、運輸和安裝帶來了便利。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采用機械壓花作強制拉毛處理,滿足了疊合面混凝土抗剪問題。使得拉毛尺度更規范準確,消除了人工拉毛隨意性帶來的安全隱患。由本專利技術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制成的疊合樓板,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在形成疊合樓板前承擔抗彎與控制撓度的作用,形成疊合樓板后參與承擔樓面荷載作用,與桁架筋疊合樓板相比,不再設有抗彎桁架鋼筋,避免了桁架鋼筋僅僅在底板吊裝時發揮作用現象,節約大量鋼筋。下面對2000mm×3000mm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進行性能試驗:如圖5a-7所示,本次試驗采用沙袋分級加載方式進行加載。各級荷載分別為:2.5KN/m2、2.75KN/m2、3KN/m2、3.2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1)里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并張拉預應力鋼筋(3);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擠壓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底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1)里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并張拉預應力鋼筋(3);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擠壓成型。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擠壓成型包括:將配制好的干硬性混凝土裝入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內;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設置于擠壓成型模具(1)的上方、并沿擠壓成型模具(1)兩側設有的軌道(7)行走,所述混凝土自動成型設備(6)自動將干硬性混凝土下料到擠壓成型模具(1)內、并振搗至干硬性混凝土底板成型。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成型的硬性混凝土底板的上方覆蓋養護薄膜進行養護;成型的干硬性混凝土底板達到強度后,切斷預應力鋼筋(3),保留胡子筋(8);起板。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擠壓成型模具(1)里鋪設鋼筋網片(2)和預應力鋼筋(3)之前,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擠壓成型模具(1)的內壁上涂抹隔膜劑。5.按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玉濤,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易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