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該溜槽裝置包括溜槽組和用于支撐所述溜槽組的支撐架,所述溜槽組由多個內寬尺寸依次增大的溜槽套接構成,所述每一節溜槽都位于與其套接的下一節溜槽內,溜槽組能夠根據施工需求在一定程度內自由調節其長度,所述支撐架包括U型叉和支撐底座,所述U型叉設置在所述支撐底座的上方,U型叉帶有伸縮功能,能夠根據施工需求在一定程度內調節溜槽的架設高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構造簡單,易于生產加工,應用范圍廣,并且具有架設速度快,方便存放及運輸方便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混凝土澆筑溜槽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變電站混凝土基礎存在承臺式、杯口式、地腳螺栓式等多種構造形式,在現有的變電站施工項目中,依據施工設計方案,需要澆筑數量較多的混凝土基礎平臺,且混凝土基礎平臺分布較密集,所處施工地形較復雜。一些基礎平臺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出料位置與混凝土基礎平臺入模位置之間高低差較大,無法實現使用混凝土泵車澆筑,只能通過溜槽進行澆筑施工。現場施工中使用的溜槽,多數是使用木模板現場制作而成,此種溜槽多為一次性使用,利用率較低,造成使用成本較高;在混凝土下料時,溜槽常隨意放置,沒有固定支撐,且下料時混凝土容易噴濺,造成混凝土浪費;木模板制作的溜槽體積較大,一些長度較長的溜槽不易存放運輸。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木模板溜槽,在基礎混凝土澆筑應用中存在的利用率較低、溜槽沒有可靠支撐及不方便存儲運輸等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該溜槽裝置能夠依據施工澆筑需求調節溜槽長度,同時該溜槽裝置自帶支撐機構,在澆筑過程中對溜槽起到穩定的支撐作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該裝置包括溜槽組和用于支撐所述溜槽組的支撐架,所述溜槽組由多個內寬尺寸依次增大的溜槽套接構成,所述每一節溜槽都位于與其套接的下一節溜槽內;所述溜槽包括U型槽和對稱設置在所述U型槽的兩立板上端兩側的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上設置有帶有通孔的支撐耳板、溜槽導軌和導向桿,所述支撐耳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搭接板外側兩端與位于所述搭接板上平面的所述溜槽導軌相鄰,所述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所述搭接板下平面一端。所述支撐架包括U型叉和支撐底座,所述U型叉設置在所述支撐底座的上方;所述U型叉包括U型桿及位于所述U型桿正下方的伸縮桿,所述U型桿的兩立桿上分別對稱設置有與所述支撐耳板相連接的溜槽轉動支撐支架,所述伸縮桿軸向方向上設置有多個上下等間距的通孔;所述支撐底座包括伸縮套桿、支撐平板和支撐支腿,所述伸縮套桿位于所述支撐平板的上方,所述支撐支腿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下方,銷軸穿過所述伸縮套桿上開設的一通孔及所述伸縮桿上開設的一個通孔將所述伸縮桿固定套接在所述伸縮套桿內。優選的,所述導向桿由一圓柱體和設置在圓柱體正上方的圓柄構成,所述導向桿上的圓柄卡接在下一套接的溜槽的溜槽導軌內。優選的,在所述U型槽的兩立板和底板上均設置有坡口面。優選的,所述溜槽轉動支撐支架包括U型卡槽、支撐凸臺和銷軸,所述溜槽轉動支撐支架通過所述U型卡槽底板與所述U型桿的立桿上端固定相連,所述支撐凸臺由凸臺底座和設置在凸臺底座正上方的凸臺立桿構成,銷軸通過穿過U型卡槽兩立板上的通孔及所述凸臺底座上開設的通孔將所述支撐凸臺鉸接在所述U型卡槽內,所述凸臺立桿直接套置在所述支撐耳板通孔內。優選的,所述支撐支腿包括支腿套桿和支腿伸縮桿,所述支腿伸縮桿套置在支腿套桿內,所述支腿伸縮桿的軸向方向上開設有多個上下等間距的通孔,所述支腿套桿上開設有一通孔。優選的,所述相套接的兩溜槽兩側的套接間隙設置為25mm;所述溜槽搭接端的兩搭接板上分別設置設有兩同心的環形軌道,所述溜槽導軌與所述環形導軌交匯處為所述導向桿自由轉換區,在所述自由轉換區內無任何阻礙物。進一步的,在所述U型槽的兩立板上固定設置有彈性弧形板,所述彈性弧形板上固定設置有橡膠墊,所述橡膠墊緊緊壓在下一套接的溜槽的兩內側壁上。本技術有益效果是:1、該溜槽裝置中的溜槽組是由多節內寬尺寸逐次增大的溜槽套接在一起構成的,在一定的長度范圍內能夠自由伸縮,在施工過程中能夠靈活的調節其溜槽長度,以適應不同施工澆筑需求。2、該溜槽裝置中的支撐架設置有伸縮裝置,通過調整伸縮裝置上伸縮支撐桿的高度就可以實現對溜槽的高度調節,在施工過程中,可以自由調節伸縮桿的高度,以此來滿足不同高度需求的澆筑工序。3、該溜槽裝置中的溜槽組在使用結束之后,能夠實現多節溜槽收縮在一起,方便存放運輸。4、該溜槽裝置中的支腿具備伸縮功能,在架設溜槽時,架設場地高低不平,通過調節支腿上的伸縮桿,能夠使得支撐架獲得穩定牢靠的地面支撐。5、該溜槽裝置中的每節溜槽的一端面上均設置有環形導軌,使得兩節相套接的溜槽在一定的范圍內能夠相對轉動,在施工過程中,依次調節相套接的溜槽的轉動角度,能夠實現整個溜槽的彎曲,以此來滿足必須通過溜槽彎曲才能實現的澆筑工程。6、該溜槽前端設置的橡膠墊與相套接的溜槽內壁緊緊相貼,在溜槽組收縮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清理掉溜槽內壁上殘留的混凝土。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部分優選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多節溜槽收縮狀態示意圖;圖3為溜槽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溜槽整體結構側視圖;圖5為溜槽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6為多節溜槽套接彎曲組合示意圖;圖7為支撐架整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支撐架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9為溜槽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7中A處放大圖;圖11為圖3中B處放大圖;圖中:1第一節溜槽、11溜槽導軌、12支撐耳板、13U型槽、131混凝土入口、132混凝土出口、1321坡口面、14搭接板、15導向桿、16環形導軌、17導向桿自由轉換區、18彈性弧形板、181彈性弧形板通孔、19橡膠墊、191橡膠墊通孔、2第二節溜槽、3第三節溜槽、4支撐架、41支撐底座、411伸縮套桿、4111伸縮套桿通孔、412支撐平板、413支撐支腿、4131支腿套桿通孔、4132支腿套桿、414支腿伸縮桿、4141支腿伸縮桿通孔、42U型叉、421伸縮桿、4211伸縮桿通孔、422U型桿、423溜槽轉動支撐支架、4231U型卡槽、4232支撐凸臺、4233凸臺底座、4234凸臺立桿、4235銷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圖1-圖10,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優選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技術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變形,因此本技術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如附圖1所示,該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包括溜槽組和用于支撐所述溜槽組的支撐架4,所述溜槽組由第一節溜槽1、第二節溜槽2和第三節溜槽3依次套接而成,所述第一節溜槽1套接在第二節溜槽2內,第二節溜槽2套接在第三節溜槽3內,第一節溜槽1與第二節溜槽2的搭接重復區域為150mm,第二節溜槽2與第三節溜槽3的搭接重復區域為150mm,在溜槽運輸過程中,第一節溜槽1第二節溜槽2和第三節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包括溜槽組和用于支撐所述溜槽組的支撐架,所述溜槽組由多個內寬尺寸依次增大的溜槽套接構成,所述每一節溜槽都位于與其套接的下一節溜槽內;所述溜槽包括U型槽和對稱設置在所述U型槽的兩立板上端兩側的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上設置有帶有通孔的支撐耳板、溜槽導軌和導向桿,所述支撐耳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搭接板外側兩端與位于所述搭接板上平面的所述溜槽導軌相鄰,所述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所述搭接板下平面一端;所述支撐架包括U型叉和支撐底座,所述U型叉設置在所述支撐底座的上方;所述U型叉包括U型桿及位于所述U型桿正下方的伸縮桿,所述U型桿的兩立桿上分別對稱設置有與所述支撐耳板相連接的溜槽轉動支撐支架,所述伸縮桿軸向方向上設置有多個上下等間距的通孔;所述支撐底座包括伸縮套桿、支撐平板和支撐支腿,所述伸縮套桿位于所述支撐平板的上方,所述支撐支腿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下方,銷軸穿過所述伸縮套桿上開設的一通孔及所述伸縮桿上開設的一個通孔將所述伸縮桿固定套接在所述伸縮套桿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包括溜槽組
和用于支撐所述溜槽組的支撐架,所述溜槽組由多個內寬尺寸依次增大的溜
槽套接構成,所述每一節溜槽都位于與其套接的下一節溜槽內;所述溜槽包
括U型槽和對稱設置在所述U型槽的兩立板上端兩側的搭接板,所述搭接板
上設置有帶有通孔的支撐耳板、溜槽導軌和導向桿,所述支撐耳板對稱設置
在所述搭接板外側兩端與位于所述搭接板上平面的所述溜槽導軌相鄰,所述
導向桿對稱設置在所述搭接板下平面一端;
所述支撐架包括U型叉和支撐底座,所述U型叉設置在所述支撐底座的
上方;所述U型叉包括U型桿及位于所述U型桿正下方的伸縮桿,所述U型
桿的兩立桿上分別對稱設置有與所述支撐耳板相連接的溜槽轉動支撐支架,
所述伸縮桿軸向方向上設置有多個上下等間距的通孔;所述支撐底座包括伸
縮套桿、支撐平板和支撐支腿,所述伸縮套桿位于所述支撐平板的上方,所
述支撐支腿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下方,銷軸穿過所述伸縮套桿上開設的一通
孔及所述伸縮桿上開設的一個通孔將所述伸縮桿固定套接在所述伸縮套桿
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其特征是,
所述導向桿由一圓柱體和設置在圓柱體正上方的圓柄構成,所述導向桿上的
圓柄卡接在下一套接的溜槽的溜槽導軌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混凝土澆筑自支撐溜槽裝置,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震,于浩,劉德華,李東,王琦,林凱凱,李偉鵬,李翔,王振剛,韓云波,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送變電工程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