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利申請屬于混凝土施工技術領域,混凝土分點密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通過若干混凝土灌注管向模具內進行多點灌注混凝土,并通過套在混凝土灌注管上的微振管振動混凝土實現密實,相比傳統的通過外設振搗棒進行密實,本方法在多點灌注的同時即可實現混凝土的多點密實,混凝土的局部密實效果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混凝土施工
技術介紹
混凝土,簡稱為“砼(t0ng)”: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時需要先將混凝土澆入模板內,但是由于集料間的摩擦力和黏結力的作用,混凝土無法自動充滿模板,其內部是疏松的,這時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成型才能賦予混凝土制品或結構一定的外形、強度、抗滲性以及耐久性。現有的混凝土振搗成型是采用振搗棒插入混凝土中微振,使其中的集料顆粒受到強迫振搗,降低集料間的摩擦力和黏結力,排除混凝土中的氣體,消除空隙,使得混凝土再模板中形成致密的結構。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一些混凝土模板(通常為槽形模板)的深度較大,振搗棒振動時具有一定的范圍局限性,微振在混凝土傳遞時會隨著傳遞距離的遞增而逐漸削弱,對于混凝土的較深部位、邊角部位等無法進行振搗,導致混凝土的局部密實效果不佳,最終影響混凝土的整體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意在提供一種一種提高混凝土密實效果的。本方案中的,包括如下步驟: ①混凝土栗送劑將混凝土通過混凝土灌注管栗送至模具內; ②回轉電機啟動,凸輪旋轉,當凸輪的凸面擠壓與之接觸的微振管,微振管與其內部的混凝土灌注管之間的位移發生變化,當凸輪的凸面與該微振管脫離接觸后,微振管回復原位;如此反復,使得凸輪周圍的微振管均發生振動,微振管的振動使得模具內的混凝土逐漸密實; ③隨著模具內混凝土的高度升高至混凝土灌注管的下端后,啟動旋轉電機,旋轉電機順時針轉動使得齒條上移,聯動板上移,混凝土灌注管逐漸上移,微振管也在混凝土灌注管的帶動下逐漸上移; ④重復①②③步驟,最終完成模具內的混凝土的灌注和密實。有益效果:本方法利用若干個混凝土灌注管實現對模具的多點混凝土灌注,當混凝土從相鄰的混凝土灌注管內沖出時,相互之間的沖擊力使得混凝土受到擠壓,混凝土得到初步密實,而混凝土灌注管上設置的微振裝置,凸輪連續地擠壓凸輪周圍的微振管,微振管受擠壓發生振動,從而將微振管周圍的混凝土振搗變得密實,相比傳統的通過外設振搗棒進行密實,本方法在多點灌注的同時即可實現混凝土的多點密實,混凝土的局部密實效果佳。而且灌注一層混凝土即可進行微振密實,而不是在灌注完成后進行密實,因此也不存在
技術介紹
中提到的因為混凝土較深而導致密實效果不佳的問題。進一步,所述混凝土灌注管下端設置有兩個同徑向的限位臺,微振管上設置有供該限位臺貫穿的限位孔,從而使得與凸輪接觸接觸的微振管發生振動。進一步,所述微振管的內圓與混凝土灌注管的外圓之間留有5cm的間隙,作為微振管的振動空間。進一步,所述聯動板上安裝有若干回轉電機,回轉電機驅動凸輪旋轉,從而使得與凸輪接觸接觸的微振管發生振動。【附圖說明】圖1為本混凝土分點密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微振管和混凝土灌注管的連接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模具1、主動齒輪2、齒條3、聯動板4、混凝土灌注管5、微振管6、微振彈簧7、限位臺8、回轉電機9、凸輪10。實施例采用如附圖1、圖2所示混凝土分點密實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模具1、移動結構以及微振結構。其中模具I由水平的底板,底板的四周通過螺栓緊固有側板,擰松螺栓,可以將側板從底板上拆卸下來,實現混凝土的脫模,這些側板上端圍成模具I上端的敞口。移動機構包括旋轉電機、主動齒輪2、齒條3和聯動板4ο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與主動齒輪2平鍵連接,該主動齒輪2與豎向的齒條3的齒面嚙合。該齒條3的齒背面焊接有水平的聯動板4,該聯動板4上均勻排列有若干混凝土灌注管5,該混凝土灌注管5的上端通過軟管外接混凝土栗送機,混凝土灌注管5的下端外沿形成兩個限位臺8,該限位臺8位于混凝土灌注管5的同一徑向上。混凝土灌注管5外套有微振管6,該微振管6上開有供限位臺8插入的限位孔。微振管6的內圓與混凝土灌注管5的外圓之間留有5cm的間隙,微振管6上端內圓上均布有六個第一彈簧安裝槽,混凝土灌注管5與該安裝槽等高的外圓上開有六個第二彈簧安裝槽,相對的第一彈簧槽和第二彈簧槽之間安裝有微振彈簧7。聯動板4上安裝有若干回轉電機9,回轉電機9的輸出軸貫穿聯動板4并位于相鄰的微振管6之間,該回轉電機9的輸出軸通過平鍵與凸輪1連接。實施例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混凝土栗送劑將混凝土通過混凝土灌注管5栗送至模具I內; ②回轉電機9啟動,凸輪1旋轉,當凸輪1的凸面擠壓與之接觸的微振管6,微振管6與其內部的混凝土灌注管5之間的位移發生變化,當凸輪10的凸面與該微振管6脫離接觸后,微振管6回復原位;如此反復,使得凸輪10周圍的微振管6均發生振動,微振管6的振動使得模具I內的混凝土逐漸密實; ③隨著模具I內混凝土的高度升高至混凝土灌注管5的下端后,啟動旋轉電機,旋轉電機順時針轉動使得齒條3上移,聯動板4上移,混凝土灌注管5逐漸上移,由于混凝土灌注管5的限位臺8插入微振管6中,因此微振管6也在混凝土灌注管5的帶動下逐漸上移;④重復①②③步驟,最終完成模具I內的混凝土的灌注和密實。【主權項】1.,包括如下步驟: ①混凝土栗送機將混凝土通過混凝土灌注管栗送至模具內; ②回轉電機啟動,凸輪旋轉,當凸輪的凸面擠壓與之接觸的微振管,微振管與其內部的混凝土灌注管之間的位移發生變化,當凸輪的凸面與該微振管脫離接觸后,微振管回復原位;如此反復,使得凸輪周圍的微振管均發生振動,微振管的振動使得模具內的混凝土逐漸密實; ③隨著模具內混凝土的高度升高至混凝土灌注管的下端后,啟動旋轉電機,旋轉電機順時針轉動使得齒條上移,聯動板上移,混凝土灌注管逐漸上移,微振管也在混凝土灌注管的帶動下逐漸上移; ④重復①②③步驟,最終完成模具內的混凝土的灌注和密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灌注管下端設置有兩個同徑向的限位臺,微振管上設置有供該限位臺貫穿的限位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振管的內圓與混凝土灌注管的外圓之間留有5cm的間隙。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板上安裝有若干回轉電機,回轉電機驅動凸輪旋轉。【專利摘要】本專利申請屬于混凝土施工
,,包括如下步驟:通過若干混凝土灌注管向模具內進行多點灌注混凝土,并通過套在混凝土灌注管上的微振管振動混凝土實現密實,相比傳統的通過外設振搗棒進行密實,本方法在多點灌注的同時即可實現混凝土的多點密實,混凝土的局部密實效果佳。【IPC分類】E04G21/08【公開號】CN105569345【申請號】CN201510900760【專利技術人】陳定格 【申請人】重慶飛強混凝土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混凝土分點密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混凝土泵送機將混凝土通過混凝土灌注管泵送至模具內;②?回轉電機啟動,凸輪旋轉,當凸輪的凸面擠壓與之接觸的微振管,微振管與其內部的混凝土灌注管之間的位移發生變化,當凸輪的凸面與該微振管脫離接觸后,微振管回復原位;如此反復,使得凸輪周圍的微振管均發生振動,微振管的振動使得模具內的混凝土逐漸密實;③?隨著模具內混凝土的高度升高至混凝土灌注管的下端后,啟動旋轉電機,旋轉電機順時針轉動使得齒條上移,聯動板上移,混凝土灌注管逐漸上移,微振管也在混凝土灌注管的帶動下逐漸上移;④?重復①②③步驟,最終完成模具內的混凝土的灌注和密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定格,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飛強混凝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