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及其云臺。該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包括:限位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在電機定子上,所述限位環與電機轉子軸承連接,所述限位環凸起形成擋沿,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均位于擋沿周向轉動的路徑上。提供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該機械限位裝置在電機轉子上軸承連接限位環,并在電機轉子上固定隨動第一限位裝置,在電機定子上固定第二限位裝置,電機轉動時先帶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至限位環處帶動限位環一起轉動,轉動至第二限位裝置處停止,從而使轉子的轉動角度超過了36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限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云臺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及其云臺。
技術介紹
三軸云臺一般包括三個轉軸,分別為控制云臺沿Y軸轉動的Yaw軸(偏航軸),控制云臺沿Z軸轉動的Roll軸(翻滾軸),控制云臺沿X軸轉動的Pitch軸(俯仰軸),X軸、Y軸與Z軸的方向為右手笛卡爾坐標系定義的方向。一般地,現有技術中Yaw軸與云臺支架直接相連,帶動云臺繞Y軸旋轉,由于Yaw軸與云臺支架之間連接有線纜,所以Yaw軸不能帶動云臺支架無限制的轉動,必須采取限位裝置限定Yaw軸轉子轉動的最大角度。現有技術中,采用的兩種限位方法分別為:機械式限位裝置與軟件限位裝置,機械式限位裝置一般采用固定在電機轉子上的限位件與固定在定子上的止擋件進行限位,采用這種限位裝置轉子轉動的角度被限制在360°以內,無法實現更大角度的轉動。采用軟件限位時,通過預設電機轉動的最大轉動角度,電機轉子轉動到最大轉動角度時即停止,采用這種限位方法,對于電機的要求相當高,且要求控制程序穩定性要高達百分之百,如果出現依次控制程序失靈,連接在Yaw軸與云臺支架之間的線纜將會被電機轉子拉扯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該機械限位裝置在電機轉子上軸承連接限位環,并在電機轉子上固定隨動第一限位裝置,在電機定子上固定第二限位裝置,電機轉動時先帶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至限位環處帶動限位環一起轉動,轉動至第二限位裝置處停止,從而使轉子的轉動角度超過了36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包括:限位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在電機定子上,所述限位環與電機轉子軸承連接,所述限位環凸起形成擋沿,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均位于擋沿周向轉動的路徑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穿過的區域。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包括:連接環與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環套裝固定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一連接桿一端與連接環相連,另一端彎折形成檔頭,所述檔頭轉動時通過推動擋沿帶動限位環轉動。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環位于限位環下方,所述檔頭位于第二限位裝置下方。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包括:止擋件與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一端固定在定子上,另一端連接止擋件,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止擋件之間形成檔頭穿過區域。更進一步地,所述電機轉子的轉動角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72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還提供一種云臺,包括帶動云臺整體轉動的Yaw軸結構,所述云臺繞Yaw軸結構轉動,且所述轉動預設定在一定范圍內,所述云臺還包括設置在Yaw軸結構上的電機機械限位裝置,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限定云臺繞Yaw軸轉動的最大角度。進一步地,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包括:限位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在電機定子上,所述限位環與電機轉子軸承連接,所述限位環凸起形成擋沿,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均位于擋沿周向轉動的路徑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穿過的區域。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包括:連接環與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環套裝固定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一連接桿一端與連接環相連,另一端彎折形成檔頭,所述檔頭轉動時通過推動擋沿帶動限位環轉動。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包括:止擋件與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一端固定在定子上,另一端連接止擋件,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止擋件之間形成檔頭穿過區域。更進一步地,所述Yaw軸結構的電機為伺服電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該機械限位裝置在電機轉子上軸承連接限位環,并在電機轉子上固定隨動第一限位裝置,在電機定子上固定第二限位裝置,電機轉動時先帶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第一限位裝置轉動至限位環處帶動限位環一起轉動,轉動至第二限位裝置處停止,由于電機轉子的轉動的實際角度為,第一限位裝置與限位環之間的夾角,加上限位環與第二限位裝置之間的夾角,又由于第二限位裝置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穿過的區域,所以兩個角度的和大于360°。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第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第二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云臺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限位環;11、擋沿;12、第一限位裝置;13、第二限位裝置;14、第三連接桿;15、第四連接桿;16、檔頭穿過的區域;17、檔頭;20、Yaw軸;21、定子;22、轉子。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表述“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其間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居中的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術。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請參閱圖1,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包括:限位環10、第一限位裝置12與第二限位裝置13,第一限位裝置12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22上,第二限位裝置13固定在電機定子21上,限位環10與電機轉22子軸承連接,限位環10凸起形成擋沿11,第一限位裝置12與第二限位裝置13均位于擋沿11周向轉動的路徑上,第二限位裝置13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12穿過的區域(圖未示)。具體地,第一限位裝置12包括:連接環(圖未示)與第一連接桿(圖未示),連接環套裝固定在電機轉子上,第一連接桿一端與連接環相連,另一端彎折形成檔頭(圖未示),檔頭轉動時通過推動擋沿帶動限位環轉動,連接環位于限位環下方,檔頭位于第二限位裝置13下方。第二限位裝置包括:止擋件(圖未示)與第二連接桿(圖未示),第二連接桿一端固定在定子上,另一端連接止擋件,第二連接桿與止擋件之間形成檔頭穿過區域。其中止擋件為連接在第二連接桿上的與檔頭形狀一致的塊狀凸起,根據具體應用場景的不同,檔頭與止擋件的形狀能夠為(不限于):柱形、三角形或球形。第二連接桿連接在止擋件的外側,故止擋件與定子之間形成了一個供檔頭穿過的缺口。請參閱圖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選擇性實施例,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包括:限位環10、第一限位裝置12與第二限位裝置13,第一限位裝置12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22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在電機定子上,所述限位環與電機轉子軸承連接,所述限位環凸起形成擋沿,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均位于擋沿周向轉動的路徑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穿過的區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機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電機轉動限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固定連接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固定在電機定子上,所述限位環與電機轉子軸承連接,所述限位環凸起形成擋沿,所述第一限位裝置與第二限位裝置均位于擋沿周向轉動的路徑上,所述第二限位裝置上設有供第一限位裝置穿過的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裝置包括:連接環與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環套裝固定在電機轉子上,所述第一連接桿一端與連接環相連,另一端彎折形成檔頭,所述檔頭轉動時通過推動擋沿帶動限位環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環位于限位環下方,所述檔頭位于第二限位裝置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裝置包括:止擋件與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一端固定在定子上,另一端連接止擋件,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止擋件之間形成檔頭穿過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電機機械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轉子的轉動角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720°。
6.一種云臺,包括帶動云臺整體轉動的Ya...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正力,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