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模板以及位于兩個側面模板之間的端面模板,端面模板垂直于側面模板,端面模板上安裝有加固組件,每個側面模板的外側安裝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支撐組件;剪力墻模板支護還包括連接組件,支撐組件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側面模板上,加固組件通過連接組件連接固定于端面模板上。該剪力墻模板支護搭建時模板的定位準確,模板的碰角處不易出現錯位的現象,墻體的澆筑質量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模板以及位于兩個側面模板之間的端面模板,端面模板垂直于側面模板,端面模板上安裝有加固組件,每個側面模板的外側安裝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支撐組件;剪力墻模板支護還包括連接組件,支撐組件通過連接組件固定于側面模板上,加固組件通過連接組件連接固定于端面模板上。該剪力墻模板支護搭建時模板的定位準確,模板的碰角處不易出現錯位的現象,墻體的澆筑質量高。【專利說明】剪力墻模板支護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建造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
技術介紹
90年代以來,我國建筑結構體系有了很大發展。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大量興建,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城市交通、高速公路飛速發展。這些現代化的大型建筑體系,工程質量要求高,施工技術復雜。因此,建筑施工技術必須有很大改進,同樣,對模板技術也提出了新要求,必須采用先進的模板技術,才能滿足現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專利技術人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剪力墻模板在建筑過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點:傳統的剪力墻的端部的模板搭建時固定結構單一,固定效果差,同時,模板的碰角處易出現錯位的現象,不便于模板的定位和固定,澆筑質量差,澆筑過程中易出現漲模的現象,澆筑完畢后墻體易出現扭曲的現象,墻體的受力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其安裝方便快捷,模板的定位準確,模板安裝后在碰角處不易出現漲模的現象,澆筑質量高、墻體質量高。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基于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其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模板以及位于兩個所述側面模板之間的端面模板,所述端面模板垂直于所述側面模板,所述端面模板上安裝有加固組件,每個所述側面模板的外側安裝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支撐組件;所述剪力墻模板支護還包括連接組件,所述支撐組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固定于所述側面模板上,所述加固組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連接固定于所述端面模板上。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加固組件包括固定件和相對設置的兩個木方,所述木方豎向設置,所述兩個木方位于所述端面模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且所述木方沿所述端面模板的寬度方向不凸出所述端面模板的相應的側邊,兩個所述木方通過多個所述固定件相連接,多個所述固定件沿木方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布。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多根平行設置的外徑相等的第一鋼管,所述第一鋼管平行于所述木方,所述端面模板與所述側面模板的交接處設置有一根所述第一鋼管,每根所述第一鋼管的外周面貼合于所述側面模板的外側面。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組件設置有多組,多組所述連接組件沿所述端面模板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布,每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定位件以及連接兩個所述定位件的連接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根第二鋼管,所述支撐組件位于同一所述連接組件的兩個所述定位件之間,同一所述定位件的兩根所述第二鋼管貼合在同一所述側面模板上的多根所述第一鋼管上。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包括兩個扣環以及一個鎖緊螺栓,每個所述扣環包括連接部以及兩個弧形部,所述兩個弧形部位于所述連接部的兩端,且兩個所述弧形部的凹陷方向相同,同一所述扣環的兩個所述弧形部分別一一對應卡接于同一所述定位件的兩根所述第二鋼管上,所述鎖緊螺栓螺接于同一所述連接件的兩個所述連接部。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鋼管的外周面設置有多個第一凹陷部,所述多個第一凹陷部沿所述第二鋼管的軸線方向間隔設置,每個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方向沿所述第二鋼管的徑向向內。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端面模板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設置有第一凹凸結構,每個所述側面模板的一側面設置有第二凹凸結構,所述端面模板的兩個相對的側面分別與兩個所述側面模板的對應的所述側面通過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和所述第二凹凸結構卡緊連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端面模板的相對的兩個側面分別設置為斜面,所述第一凹凸結構設置于所述端面模板的斜面上,所述側面模板的對應的側面設置為斜面,所述第二凹凸結構設置于所述側面模板的斜面上。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結構包括多個第二凹陷部,多個所述第二凹陷部間隔分布在所述端面模板的側面上,所述第二凹凸結構包括多個凸起,多個所述凸起間隔分布在所述側面模板的側面上,多個所述第二凹陷部和多個所述凸起分別一一對應卡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端面模板的斜面與所述端面模板的內側板面之間通過第一圓弧面連接,所述第一圓弧面的軸線方向平行于所述端面模板的斜面與其內側板面的交線,所述第一圓弧面的徑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端面模板的斜面與其內側板面的交線方向;所述側面模板的斜面與所述側面模板的內側板面之間通過第二圓弧面連接,所述第二圓弧面的軸線方向平行于所述側面模板的斜面與其內側板面的交線,所述第二圓弧面的徑向方向垂直于所述側面模板的斜面與其內側板面的交線方向,所述第一圓弧面與所述第二圓弧面拼接形成圓心角為90度的圓弧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其結構簡單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安裝與拆卸方便,同時,該剪力墻模板支護搭建時模板的定位準確,模板的碰角處不易出現錯位的現象,墻體的澆筑質量高。具體如下:該剪力墻模板支護包括兩個側面模板和位于兩個側面模板的端面模板,兩個側面模板平行設置,將端面模板設置在兩個側面模板之間,端面模板垂直于側面模板,端面模板即為墻體的厚度,且在定位過程中起到了支撐兩個側面模板的作用,保證澆筑后墻體的厚度更加均勻,墻體的垂直度好;端面模板與側面模板搭建好后,端面模板處設置有加固組件,加固組件安裝于端面模板的外板面,通過連接組件固定,同時,位于端面模板的兩側的側面模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端面模板和側面模板相配合,安裝時固定方便,固定后,端面模板與側面模板的碰角處不易出現錯位的情況,澆筑后墻體的質量高,即具有墻體的陽角線順直、墻體的平整度高、以及墻體的垂直度好等優點。【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端面模板與側面模板的拼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端面模板的截面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側面模板的截面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第二鋼管的結構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剪力墻模板支護的連接件的結構圖。圖中:側面模板100,端面模板200,加固組件300,支撐組件400,連接組件500,木方101,固定件102,第一鋼管103,連接件104,第二鋼管201,扣環202,鎖緊螺栓203,第一凹陷部204,連接縫205,第一凹凸結構301,第二凹凸結構302,第一圓弧面303,第二圓弧面304,連接部305,弧形部306。【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剪力墻模板支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側面模板以及位于兩個所述側面模板之間的端面模板,所述端面模板垂直于所述側面模板,所述端面模板上安裝有加固組件,每個所述側面模板的外側安裝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支撐組件;所述剪力墻模板支護還包括連接組件,所述支撐組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固定于所述側面模板上,所述加固組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連接固定于所述端面模板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松,郭東升,謝琿,李昌銳,覃國兵,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