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結構為數根木枋與數塊膠合板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計算書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每兩根鋼管上焊接一燕尾卡,且燕尾卡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上,燕尾卡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焊接在燕尾卡的外側通孔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穩定可靠,整體剛度、強度好,保證剪力墻垂直度質量,并可重復使用,成功解決塔樓施工過程中,沉降縫兩側剪力墻施工進度不一致,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沉降縫側模板因距離狹窄,無法正常安裝的施工難題,同時降低成本,有好的應用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整體拼接吊裝模板體系,具體涉及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
技術介紹
塔樓施工過程中,沉降縫兩側剪力墻施工進度不一致,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沉降縫側模板因距離狹窄,僅約200mm,無法正常安裝。這就需要改進模板體系予以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本技術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穩定可靠,整體剛度、強度好,保證剪力墻垂直度質量,模板體系可重復使用。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包括數塊膠合板、數根木枋、鋼管、燕尾卡、螺帽,其特征在于數根木枋與數塊膠合板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每兩根鋼管上焊接一燕尾卡,且燕尾卡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上,燕尾卡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焊接在燕尾卡的外側通孔處。本技術的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還包括吊環,吊環焊接在端部的鋼管上,方便塔吊吊裝。所述吊環用直徑為25mm的鋼筋制作而成。所述木枋的橫截面為50mmX 100mm,所述膠合板厚為18 mm。所述鋼管直徑為48 mm,壁厚為3. 5mm。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I)、剪力墻鋼筋已綁扎完成,剪力墻內側模板已就位,用塔吊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吊裝就位,在剪力墻內側模板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之間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為PVC套管;(2)、將對拉螺桿從剪力墻室內一側模板穿過套管和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的預留孔并與螺帽相連,并順時針擰緊,所述對拉螺桿直徑為14mm ;( 3 )、清理,封模,澆筑剪力墻混凝土 ;(4)、拆模先拆剪力墻內側模板,將對拉螺桿從室內反時針擰松,取出,再拆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5)、用塔吊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調走,清理模板。本技術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與有益效果(I)傳力明確,使用本技術并利用對拉螺桿連接,受力合理,整體剛度、強度好。(2)安裝、拆卸操作方便,工效高,施工快,并可做成標準化。(3)本技術可以重復使用,大大降低成本。(4)拆卸對拉螺桿后,在套管內注入發泡劑,杜絕了外墻滲漏的維修難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拼接吊裝安裝剖面圖。圖2是本技術的吊裝安裝立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數塊膠合板I、數根木枋2、鋼管5、燕尾卡6、螺帽7、吊環8,其特征在于數根木枋2與數塊膠合板I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5,每兩根鋼管5上焊接一燕尾卡6,且燕尾卡6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5上,燕尾卡6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7焊接在燕尾卡6的外側通孔處。吊環8焊接在上部的鋼管5上,方便塔吊吊裝;所述吊環8用直徑為25mm的鋼筋制作而成。所述木枋的橫截面為50mmX 100mm,所述膠合板厚為18 mm。所述鋼管直徑為48 mm,壁厚為3. 5mm。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I)、剪力墻鋼筋已綁扎完成,剪力墻內側模板已就位,用塔吊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吊裝就位,在剪力墻內側模板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之間放置有套管4,所述套管4為PVC套管;(2)、將對拉螺桿3從剪力墻室內一側模板穿過套管4和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的預留孔并與螺帽7相連,并順時針擰緊,所述對拉螺桿直徑為14mm ;( 3 )、清理,封模,澆筑剪力墻混凝土 ;(4)、拆模先拆剪力墻內側模板,將對拉螺桿3從室內反時針擰松,取出,再拆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5)、用塔吊將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調走,清理模板。權利要求1.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包括數塊膠合板、數根木枋、鋼管、燕尾卡、螺帽,其特征在于數根木枋與數塊膠合板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每兩根鋼管上焊接一燕尾卡,且燕尾卡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上,燕尾卡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焊接在燕尾卡的外側通孔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吊環,吊環焊接在端部的鋼管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環用直徑為25_的鋼筋制作而成。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枋的橫截面為50mmX IOOmm,所述膠合板厚為18 mm。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直徑為48 mm,壁厚為3. 5mm。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結構為數根木枋與數塊膠合板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計算書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每兩根鋼管上焊接一燕尾卡,且燕尾卡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上,燕尾卡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焊接在燕尾卡的外側通孔處。本技術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穩定可靠,整體剛度、強度好,保證剪力墻垂直度質量,并可重復使用,成功解決塔樓施工過程中,沉降縫兩側剪力墻施工進度不一致,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沉降縫側模板因距離狹窄,無法正常安裝的施工難題,同時降低成本,有好的應用前景。文檔編號E04G11/12GK202787958SQ201220221729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專利技術者韓建華, 黃安平, 魏開雄, 洪琦, 閆兵, 田艱堅, 楊亮亮, 胡攀, 馮苛釗 申請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塔樓沉降縫處后施工一側剪力墻模板,包括數塊膠合板、數根木枋、鋼管、燕尾卡、螺帽,其特征在于:數根木枋與數塊膠合板用鐵釘釘在一起形成模板,在模板上按設計間距鉆孔,在模板的每個鉆孔的水平位置安裝兩根鋼管,每兩根鋼管上焊接一燕尾卡,且燕尾卡的兩個圓弧處分別焊接在兩根鋼管上,燕尾卡上的中心處設有通孔,螺帽焊接在燕尾卡的外側通孔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建華,黃安平,魏開雄,洪琦,閆兵,田艱堅,楊亮亮,胡攀,馮苛釗,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