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成型方法及夯土墻,預制抗剪連接件由內置鋼筋骨架和外包混凝土構成,內置鋼筋骨架由豎向骨架部分和多層橫向骨架部分焊接構成;在外包混凝土的外部對應于任意相鄰的兩層橫向骨架之間的部位均設有環狀凹槽;預制抗剪連接件成型方法為:S1焊接預制內置鋼筋骨架;S2將內置鋼筋骨架放入到模板中,并進行固定;S3固定模板并進行檢查;S4澆筑混凝土;S5進行養護。夯土墻由上下設置的多層夯土構成,在每個分層部位均設有多個預制抗剪連接件。該預制抗剪連接件增強了夯土墻分層之間的抗剪強度、提高了墻體整體性、減少了墻體開裂的問題;夯土墻具有較高的抗剪性能和具有較好的整體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墻體結構領域,特別涉及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該抗剪連接件的成型施工方法及采用該抗剪連接件的夯土墻結構。
技術介紹
夯土結構建筑作為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類型之一,廣泛建造于我國廣大的福建、西北、新疆等地區,由于我國作為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夯土墻體系由于地震作用、承載力不足等原因導致的夯土墻體抗剪承載力不足而開裂的現象嚴重,如何提高夯土墻結構的抗剪承載力成為夯土結構改良性能一個重要方向。
通常為了提高夯土墻層間的抗剪性能,夯土墻結構在夯土的施工過程中會在水平縫隙處設置一些等截面的圓柱形水平抗剪連接件,但這些等截面的水平抗剪連接件與上下層夯土間的結合力較小,效果不顯著。同時,傳統的構造方法抗剪強度低、錨固區域范圍小、與周圍夯土材料咬合力差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成型施工方法及夯土墻。該預制抗剪連接件可增強夯土墻分層之間的抗剪強度、提高墻體整體性、減少墻體開裂的問題;夯土墻具有較高的抗剪性能和具有較好的整體性。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于:預制抗剪連接件為預制混凝土結構,其由內置鋼筋骨架和外包混凝土兩部分構成,所述內置鋼筋骨架由豎向骨架部分和多層橫向骨架部分焊接構成,多層橫向骨架由上至下按間距設置,豎向骨架設置在多層橫向骨架的中心位置;在外包混凝土的外部對應于任意相鄰的兩層橫向骨架之間的部位均設有環狀凹槽,環狀凹槽形成與夯土咬合連接的咬合槽。
優選的:每層橫向骨架均由以豎向骨架為中心呈放射狀布置的多根鋼筋構成。
優選的:每層橫向骨架均為由縱橫交錯的鋼筋構成的鋼筋網結構。
優選的:豎向骨架采用螺紋鋼筋。
優選的:外包混凝土部分對應于每層橫向骨架的部位呈圓餅狀或方餅狀。
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成型步驟:
S1焊接預制內置鋼筋骨架;
S2將預制好的內置鋼筋骨架放入到模板中,模板采用鋼模板,模板由左右兩個分模板對齊構成,兩分模板對齊后形成與待澆筑抗剪連接件成型后的形狀一致的模腔,內置鋼筋骨架置于模腔的中心部位,在內置鋼筋骨架的下方設置底部水泥墊塊,并在內置鋼筋骨架的周邊設置一層或上下布置的多層側部水泥墊塊,對內置鋼筋骨架形成固定,其中底部水泥墊塊的厚度與待澆筑抗剪連接件成型后的底部外包混凝土的厚度一致;
S3使用鋼模配套的螺栓對模板進行固定,并檢查設置在鋼模內的側部水泥墊塊是否將內置鋼筋骨架牢固的固定??;
S4上述步驟完成后向鋼模的模腔內澆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充分振搗,避免漏振現象;
S5澆筑完畢后每天灑水養護,養護達到28天后拆模,預制抗剪連接件成型。
一種夯土墻,夯土墻由上下設置的多層夯土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夯土墻的每個分層部位均設有多個按間距設置的上述預制抗剪連接件,預制抗剪連接件的上半部分埋入上層夯土中,預制連接件的下半部分埋入下層夯土中,預制抗剪件上的環狀凹槽與對應部位的夯土形成咬合連接。
優選的:在夯土墻的每層夯土內沿上下方向靠近中部的位置均布設有多個預制抗剪連接件。
本專利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預制抗剪連接件,中間設置內置鋼筋骨架,能夠有效提高承載力,同時,內置鋼筋骨架外部的外包混凝土對內置鋼筋骨架起到保護作用,內置鋼筋骨架和外包混凝土共同作用,保證預制抗剪連接件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延性,預制抗剪連接件表面的環狀凹槽增加了其與夯土材料之間的咬合力,將預制抗剪連接件布置在夯土墻的分層位置,能夠大幅度提高夯土墻結構的整體性、抗剪承載力、防止層間開裂等方面性能。當有較大豎向荷載作用時,預制抗剪連接件可以連接各層夯土層,同時提高整個墻體的抗剪承載力,達到防止夯土墻結構破壞的目的。采用本預制抗剪連接件的夯土墻,由于在分層位置有預制抗剪連接件的作用,因此具有較高的抗剪性能和達到了較好的整體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預制抗剪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的B-B剖面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夯土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置鋼筋骨架;1-1、豎向骨架部分;1-2、橫向骨架部分;2、外包混凝土;3、環狀凹槽;1’、夯土墻;1-1’、分層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請參見圖1-4,預制抗剪連接件為預制混凝土結構,其由內置鋼筋骨架1和外包混凝土2兩部分構成。所述內置鋼筋骨架由豎向骨架部分1-1和多層橫向骨架部分1-2焊接構成,多層橫向骨架由上至下按間距設置,豎向骨架設置在多層橫向骨架的中心位置,即每層橫向骨架的中心部位均與豎向骨架形成連接。在外包混凝土的外部對應于任意相鄰的兩層橫向骨架之間的部位均設有環狀凹槽3,環狀凹槽形成與夯土咬合連接的咬合槽,上述環狀凹槽的形狀不受限制,只要是沿一周形成閉合的凹槽即可,環狀凹槽可以采用常見的圓環狀結構或方環狀結構等。
上述結構中,每層橫向骨架的結構形式可優選如下兩種:
第一種結構:每層橫向骨架均由以豎向骨架為中心呈放射狀布置的多根鋼筋構成,比如附圖2中由四根鋼筋構成的橫向骨架結構。
第二種結構:每層橫向骨架均為由縱橫交錯的鋼筋構成的鋼筋網結構。該橫向骨架結構在附圖中未示出。
上述結構中,所述豎向骨架優選采用螺紋鋼筋。
上述結構中,外包混凝土部分對應于每層橫向骨架的部位只要將對應橫向骨架全部包裹住即可,其具體形狀不受限制,在本專利技術中,外包混凝土部分對應于每層橫向骨架的部位優選采用圓餅狀或方餅狀。
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成型步驟:
S1焊接預制內置鋼筋骨架;
S2將預制好的內置鋼筋骨架放入到模板中,模板采用鋼模板,模板由左右兩個分模板對齊構成,兩分模板對齊后形成與待澆筑抗剪連接件成型后的形狀一致的模腔,內置鋼筋骨架置于模腔的中心部位,在內置鋼筋骨架的下方設置底部水泥墊塊,并在內置鋼筋骨架的周邊設置一層或上下布置的多層側部水泥墊塊,對內置鋼筋骨架形成固定,這樣,可避免在后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內置鋼筋骨架沿水平方向移動而偏離中心部位,其中底部水泥墊塊的厚度與待澆筑抗剪連接件成型后的底部外包混凝土的厚度一致;
S3使用鋼模配套的螺栓對模板進行固定,具體的,將兩個分模板固定連接在一起,并檢查設置在鋼模內的側部水泥墊塊是否將內置鋼筋骨架牢固的固定住;
S4上述步驟完成后向鋼模的模腔內澆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充分振搗,避免漏振現象;
S5澆筑完畢后每天灑水養護,養護達到28天后拆模,預制抗剪連接件成型。
一種夯土墻,請參見圖4,夯土墻1’由上下設置的多層夯土構成,在夯土墻的每個分層部1-1’均設有多個按間距設置的上述預制抗剪連接件,預制抗剪連接件的上半部分埋入上層夯土中,預制連接件的下半部分埋入下層夯土中,預制抗剪件上的環狀凹槽與對應部位的夯土形成咬合連接。
在上述夯土墻結構中,在夯土墻的每層夯土內沿上下方向靠近中部的位置進一步均布設有多個預制抗剪連接件。
上述預制抗剪連接件運用到夯土墻結構采用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于:預制抗剪連接件為預制混凝土結構,其由內置鋼筋骨架和外包混凝土兩部分構成,所述內置鋼筋骨架由豎向骨架部分和多層橫向骨架部分焊接構成,多層橫向骨架由上至下按間距設置,豎向骨架設置在多層橫向骨架的中心位置;在外包混凝土的外部對應于任意相鄰的兩層橫向骨架之間的部位均設有環狀凹槽,環狀凹槽形成與夯土咬合連接的咬合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于:預制抗剪連接
件為預制混凝土結構,其由內置鋼筋骨架和外包混凝土兩部分構成,所述內
置鋼筋骨架由豎向骨架部分和多層橫向骨架部分焊接構成,多層橫向骨架由
上至下按間距設置,豎向骨架設置在多層橫向骨架的中心位置;在外包混凝
土的外部對應于任意相鄰的兩層橫向骨架之間的部位均設有環狀凹槽,環狀
凹槽形成與夯土咬合連接的咬合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
于:每層橫向骨架均由以豎向骨架為中心呈放射狀布置的多根鋼筋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
于:每層橫向骨架均為由縱橫交錯的鋼筋構成的鋼筋網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
于:豎向骨架采用螺紋鋼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其特征在
于:外包混凝土部分對應于每層橫向骨架的部位呈圓餅狀或方餅狀。
6.一種適用于夯土墻的預制抗剪連接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成型步驟:
S1焊接預制內置鋼筋骨架;
S2將預制好的內置鋼筋骨架放入到模板中,模板采用鋼模板,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新磊,郭強亮,張建國,李東蘭,王海良,任權昌,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城建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