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客車空調風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后置的客車變截面空調風道。
技術介紹
發動機后置的客車,由于后排座椅的下方有發動機,所以后排座椅的安裝位置較高,而傳統的客車安裝空調風道時沒有考慮到后排座椅的相對高度,會導致后排座椅兩邊位于風道下的座椅到風道的距離過小,乘客乘坐時,頭會碰到風道,不僅會影響到乘客的乘坐舒適性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發動機后置的客車變截面空調風道,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適性避免了乘客發生磕碰頭的風險。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發動機后置的客車變截面空調風道,由頂壁、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依次連接圍成,頂壁與客車頂部連接,第一側壁與客車內壁連接,第二側壁沿車輛行駛方向延伸且由沿車輛行駛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形成,第一壁部具有中部向遠離頂壁方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三壁部具有中部向靠近頂壁方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二壁部位于豎直平面內且垂直于所述空調風道延伸方向設置,第二壁部將所述空調風道分為前部風道總成和后部風道總成,所述前部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內的投影位于所述后部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內的投影內;第二壁部設有第一出風口,第一壁部設有第二出風口。優選地,前部風道總成的截面積為S1,后部風道總成的截面積為S2,S1≥S2/2。優選地,第三壁部上設有多個第二出風口,多個第二出風口沿所述空調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后置的客車變截面空調風道,其特征在于,由頂壁(1)、第一側壁(2)、第二側壁(3)依次連接圍成,頂壁(1)與客車頂部連接,第一側壁(2)與客車內壁連接,第二側壁(2)沿車輛行駛方向延伸且由沿車輛行駛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形成,第一壁部具有中部向遠離頂壁(1)方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三壁部具有中部向靠近頂壁(1)方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二壁部位于豎直平面內且垂直于所述空調風道延伸方向設置,第二壁部將所述空調風道分為前部風道總成和后部風道總成,所述前部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內的投影位于所述后部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內的投影內;第二壁部設有第一出風口(4),第一壁部設有第二出風口(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動機后置的客車變截面空調風道,其特征在于,由頂壁(1)、
第一側壁(2)、第二側壁(3)依次連接圍成,頂壁(1)與客車頂部連接,第
一側壁(2)與客車內壁連接,第二側壁(2)沿車輛行駛方向延伸且由沿車輛
行駛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形成,第一壁部具有中部
向遠離頂壁(1)方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三壁部具有中部向靠近頂壁(1)方
向凸起的弧形結構,第二壁部位于豎直平面內且垂直于所述空調風道延伸方向
設置,第二壁部將所述空調風道分為前部風道總成和后部風道總成,所述前部
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內的投影位于所述后部風道總成在第二壁部所在
平面內的投影內;
第二壁部設有第一出風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泳,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星凱龍客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