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材料的加工
,具體涉及污泥的分離
,尤其涉及一種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水泥生產領域一般采用回轉窯進行生產,常用的回轉窯其窯口圈內徑過大,為3.0m。圈的自身高度為500mm,除去耐火磚的高度250mm,阻擋窯內物料向前移動的高度為250mm。因窯口圈的阻擋,物料向窯內延伸的堆積長度為4.089m,堆積的物料量為4.21噸。對回轉窯生產造成以下影響:物料經過回轉窯的煅燒帶時:窯速快一點能兼顧粒徑在20-30mm的礦石翻滾好、受熱均勻,但粒徑為30-40mm的礦石向前移動的速度快還沒分解完就已經被輸送出窯外,進入篦冷機,就出現生燒率高;若窯速慢一點,物料在窯內就沒有滾動的運動形式,只能滑動,導致受熱不均,待粒徑大的煅燒完后,粒徑較小的就已經出現過燒,且窯尾漏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以解決現有回轉窯窯口所存在的生燒率高、受熱不均勻、物料容易過燒、窯尾容易漏料等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該結構包括窯口圈本體,窯口圈本體變徑處內壁設置有一層筋板層,筋板層,筋板層由若干橫豎交叉的筋板相互拼接并圍成若干格柵,格柵內填充有澆注料,所述筋板層表面還澆注有一層輕質澆注層,輕質澆注層的厚度為400mm,筋板層的厚度為300mm。所述澆注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鋯剛玉10-12份、碳硅石8-10份、棕剛玉30-35份、紅柱石粉1-2份、碳酸鋯粉4-5份、水泥10-12份、耐熱鋼纖維0.2-0.4份、聚羥酸0.1份、Tc2O20.1-0.2份、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窯口圈本體(1),窯口圈本體(1)變徑處內壁設置有一層筋板層(2),筋板層(2),筋板層(2)由若干橫豎交叉的筋板相互拼接并圍成若干格柵,格柵內填充有澆注料,所述筋板層(2)表面還澆注有一層輕質澆注層(3),輕質澆注層(3)的厚度為400mm,筋板層(2)的厚度為300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窯口圈本體(1),窯口圈本體(1)變徑處內壁設置有一層筋板層(2),筋板層(2),筋板層(2)由若干橫豎交叉的筋板相互拼接并圍成若干格柵,格柵內填充有澆注料,所述筋板層(2)表面還澆注有一層輕質澆注層(3),輕質澆注層(3)的厚度為400mm,筋板層(2)的厚度為300mm。2.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澆注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鋯剛玉10-12份、碳硅石8-10份、棕剛玉30-35份、紅柱石粉1-2份、碳酸鋯粉4-5份、水泥10-12份、耐熱鋼纖維0.2-0.4份、聚羥酸0.1份、Tc2O20.1-0.2份、氧化鋁2-6份、三聚磷酸鈉0.2-0.8份、碳化硅1-5份、二氧化硅5-9份、耐火玻璃纖維0.5-2份、氮化硼3-6份。3.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水泥回轉窯的窯口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澆注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龍,葛洪,易飛舟,趙永寬,王華,吳義德,張繼光,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安凱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