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門洞過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建筑施工中二次結構過梁采用預制工法,在實際施工中需預制、運輸、安裝等,經歷多道工序施工方式繁瑣,耗費人力和物力。而且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施工后,很容易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給后續的施工增加了難度而且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創造提供了是一種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門洞過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先在混凝土梁上進行一次結構過梁的施工,之后通過箍筋的錨入,施工二次結構梁的鋼筋部分,之后制造模板,成型后澆筑混凝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利用傳統施工方法而導致的容易出現裂縫、施工質量低而且后續施工困難,且施工繁瑣消耗人力和物力的技術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門洞過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驟為:1)、進行一次結構過梁的鋼筋部分施工;2)、對二次結構過梁鋼筋進行分解放樣:2a)、進行箍筋放樣施工:箍筋整體為帶有開口的框狀結構,開口處的箍筋垂直向框的內部延伸;施工時將箍筋帶有開口處兩端的彎鉤錨入一次結構過梁中,并將箍綁扎在一次結構過梁的鋼筋上;2b)、長筋的施工:將下部通長筋和中部通長筋穿入箍筋內,其中,下部通長筋放入箍筋下部折彎角部,中部通長筋位于箍筋下垂部分中部,并與箍筋垂直接觸,最后對下部通長筋與箍筋,中部通長筋與箍筋進行綁扎。3)、按照放樣要求將鋼筋進行分類,吊運至現場;4)、現場模板制作:4a)、按照步驟2)中的鋼筋樣進行支設模板,模板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結構過梁與二次結構過梁外部,模板對接縫隙用兩面膠粘牢, ...
【技術保護點】
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門洞過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驟為:1)、進行一次結構過梁(2)的鋼筋部分施工;2)、對二次結構過梁(1)鋼筋進行分解放樣:2a)、進行箍筋(1?2)放樣施工:箍筋(1?2)整體為帶有開口的框狀結構,開口處的箍筋(1?2)垂直向框的內部延伸;施工時將箍筋(1?2)帶有開口處兩端的彎鉤錨入一次結構過梁(2)中,并將箍(1?2)綁扎在一次結構過梁(2)的鋼筋上;2b)、長筋的施工:將下部通長筋(1?1)和中部通長筋(1?3)穿入箍筋(1?2)內,其中,下部通長筋(1?1)放入箍筋(1?2)下部折彎角部,中部通長筋(1?3)位于箍筋(1?2)下垂部分中部,并與箍筋(1?2)垂直接觸,最后對下部通長筋(1?1)與箍筋(1?2),中部通長筋(1?3)與箍筋(1?2)進行綁扎;3)、按照放樣要求將鋼筋進行分類,吊運至現場;4)、現場模板制作:4a)、按照步驟2)中的鋼筋樣進行支設模板(4),模板(4)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結構過梁(2)與二次結構過梁(1)外部,模板對接縫隙用兩面膠粘牢,避免縫隙;模板加工完成使一次結構過梁(2)與二次結構過梁(1)的模板貫通,為一個通體;4b)、在支設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次結構與二次結構門洞過梁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步驟為:1)、進行一次結構過梁(2)的鋼筋部分施工;2)、對二次結構過梁(1)鋼筋進行分解放樣:2a)、進行箍筋(1-2)放樣施工:箍筋(1-2)整體為帶有開口的框狀結構,開口處的箍筋(1-2)垂直向框的內部延伸;施工時將箍筋(1-2)帶有開口處兩端的彎鉤錨入一次結構過梁(2)中,并將箍(1-2)綁扎在一次結構過梁(2)的鋼筋上;2b)、長筋的施工:將下部通長筋(1-1)和中部通長筋(1-3)穿入箍筋(1-2)內,其中,下部通長筋(1-1)放入箍筋(1-2)下部折彎角部,中部通長筋(1-3)位于箍筋(1-2)下垂部分中部,并與箍筋(1-2)垂直接觸,最后對下部通長筋(1-1)與箍筋(1-2),中部通長筋(1-3)與箍筋(1-2)進行綁扎;3)、按照放樣要求將鋼筋進行分類,吊運至現場;4)、現場模板制作:4a)、按照步驟2)中的鋼筋樣進行支設模板(4),模板(4)空腔且包裹在一次結構過梁(2)與二次結構過梁(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國瑞,韓越,代強,靳國英,蔣春勇,唐毅,敬屹鵬,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東北建設沈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