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所給出的是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以其呈拱型結構,且是以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為芯材的玻璃鋼制品為主要特征,且由若干個所述頂蓋單片構件,依次逐一拼裝合縫連結而構成污水池頂蓋;具有結構合理,質量輕,跨度大,無支撐,安裝方便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屬于玻璃鋼制品技術。
技術介紹
本專利技術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是污水池頂蓋的組成單元,即可由若干個所述單片構件逐一拼裝合縫粘結而構成污水池頂蓋。污水池頂蓋,也稱污水池罩,或稱廢氣收集罩,或稱污水池棚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石油化工、化肥、醫藥、造紙、養殖和市政污水處理等行業的迅猛發展,由其污水池排放的惡臭有害氣體,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有效解決這種狀況,環保行業研究開發了防止廢氣外泄的污水池棚罩,將其密封覆蓋于污水池池體之上,杜絕了廢氣外泄,且與管道、風機和凈化器等配合使用,達到了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環境等目的。然而,當下的用來覆蓋污水池的棚罩,不但結構各異,規格大小不同,很難實現標準化生產,而且其所用材質也各不相同,有鋼板制品的,有水泥制品的,也有少數采用實芯玻璃鋼制品的。就目前已有技術而言,當然是實芯玻璃鋼制品相對比較先進。然而,已有實芯玻璃鋼制品,由于其剛度相對不足,而抗變形能力較差,所以在生產大跨度的污水池頂蓋時,往往會設計較大厚度的玻璃鋼制品,來滿足其剛度的要求,這樣就增加了生產成本,再說即使加大了厚度提高了剛度,但由于增大了制品的自身重量,必然會顯著增加其撓度(大跨度條件下),以致嚴重導致其變形而影響其密封性能。這是已有技術實芯玻璃鋼污水池頂蓋的主要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優異,質量輕,剛度好,安裝方便,且使用安全可靠的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夾芯結構的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以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而進一步由若干個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依次逐一拼裝合縫粘結而構成污水池頂蓋。本專利技術實現其目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而其:a,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呈拱型結構(也稱拱頂型結構);且在其跨度方向的兩端,分別有與其拱型結構段互為一體的可與污水池上沿口裝連的裝連構件,且所述裝連構件是以下2種方式,一種是向下彎折的翻邊,且通過翻邊與污水池上沿口外側相卡裝連結;而另一種是極板,且通過螺栓令極板與污水池頂端連結;b,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是以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為增強芯材的玻璃鋼制品。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專利技術還主張,在其寬度方向的兩側邊部位,分別各有第一加強筋,且所述第一加強筋背向污水池凸起。在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面向污水池的一面有凸起的第二加強筋,且所述第二加強筋,呈條狀且有間距分開布置或呈網格狀布置。以上所述設置加強筋技術方案的目的顯然在于進一步提高本專利技術的剛度和抗剪切強度,進一步適應大跨度污水池頂蓋使用的要求。為了有效避免本專利技術合縫對接部位的廢氣泄漏,本專利技術還主張、在2個所述單片構件相鄰接的側壁之間,沿跨度方向有用來避免廢氣外泄的楔合副。當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同木質地板拼接楔條-楔槽副結構。而所述所述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是玻纖立體網格芯材機織物,或者是玻纖立體芯材機織物,或者是預浸熱塑性塑料玻纖立體芯材機織物。這里所述的三種機織物,均系本申請人在前申請中國專利,且已大批量生產面市的新產品。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三維立體機織物的工作性能,在所述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的正反兩面,還分別各有玻纖布蒙皮層,且所述玻纖布蒙皮層由1~10層玻纖布疊合構成。而所述第一加強筋沿其跨度方向,還設有若干個有間距分開布置的用來連結相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的螺栓通孔。而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的跨度在15~40m范圍內,而其寬度在1.5~3m范圍內,由此構成大跨度無支撐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但并不局限于此。而如上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由其若干個依次逐一拼裝合縫連接構成污水池頂蓋。而在污水池頂蓋內,還設有污水池廢氣回收管路系統,所述管路系統,包括廢氣收集喇叭口和管道,而所述管道與抽風機管路連接,抽風機則與廢氣處理裝置管路連接,經廢氣處理裝置處理后的無害氣體則排空。上述技術方案得以全面實施后,本專利技術所具有的空心夾層結構合理,質量相對較輕,制成品剛度高而不易變形,易安裝維護等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簡示圖,圖中所示WSC為污水池池體;圖2是本專利技術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簡示圖,圖中所示WSC為污水池池體;圖3是圖1A-A或圖2B-B的剖面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玻璃鋼芯材即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與玻纖布1-8復合粘結狀態參考圖;圖5是圖4進一步的復合結構簡易示圖;圖6是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相鄰2個本專利技術之間的楔口副1-7的簡示圖,圖中所示1-9為連結螺栓;圖7是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由若干個本專利技術組合拼接的污水池蓋的俯視示意圖,圖中所示DP為本專利技術單片構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照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典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1~6所示。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而其:a,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呈圓弧拱頂型結構;且在其跨度方向的兩端,分別有與其圓弧拱型結構段1-1互為一體的可與污水池上沿口裝連的裝連構件1-2,且所述裝連構件1-2是以下2種方式,一種是向下彎折的翻邊1-2-1,且通過翻邊1-2-1與污水池上沿口外側相卡裝螺栓連結;而另一種是極板1-2-2,且通過螺栓令極板1-2-2與污水池頂端螺栓連結;b,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是以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為增強芯材的玻璃鋼制品。而在其寬度方向的兩側邊部位,分別各有第一加強筋1-5,且所述第一加強筋1-5背向污水池凸起。且所述第一加強筋1-5沿其跨度方向,還設有若干個有間距分開布置的,用來連結相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的螺栓通孔1-5-1.而在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面向污水池的一面有凸起的第二加強筋1-6,且所述第二加強筋1-6,呈條狀且有間距分開布置或呈網格狀布置。而在2個所述單片構件相鄰接的側壁之間,沿跨度方向有用來避免廢氣外泄的楔合副1-7。而所述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是玻纖立體網格芯材機織物,或者是玻纖立體芯材機織物,或者是預浸熱塑性塑料玻纖立體芯材機織物。而在所述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的正反兩面,還分別各有玻纖布蒙皮層1-8。而所述玻纖布蒙皮層1-8有1~10層玻纖布1-8-1疊合構成。而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的跨度在15~40m范圍內,而其寬度在1.5~3m范圍內,由此構成大跨度無支撐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而所述的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由其若干個逐一拼裝合縫連接構成污水池頂蓋(如附圖7所示)。而在所述污水池頂蓋內,還設有污水池廢氣回收管路系統(圖中未畫出)。本專利技術所述污水池頂蓋的整體形狀,是長方形頂蓋或者是圓形頂蓋。而本專利技術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除了圓弧拱型結構之外,也可以是平板型結構(主要用于跨度較小的小型污水池頂蓋)或者是梯形拱型結構。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式,為通常的玻璃鋼制備方式,可以采用圓弧拱型模作為模具。而其干固方式,可以采用自然常溫干固,也可以采用低溫(40~60℃)加熱干固(在冬季)。而所用粘結劑,建議采用環氧樹脂加石粉和或短切玻纖及阻燃劑等組分配置的粘結劑。而所述污水池廢氣回收管路系統,可按設計要求預埋在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的相應部位,并預留管路接口孔穴。而在污水池現場組裝時,可先在相鄰本專利技術之間的楔口副1-7內,灌注建筑結構粘結膠,然后再由螺栓1-9通過第一加強筋1-5所設的螺栓通孔1-5-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其特征在于:a,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呈拱型結構;且在其跨度方向的兩端,分別有與其圓弧拱型結構段(1?1)互為一體的可與污水池上沿口裝連的裝連構件(1?2),且所述裝連構件(1?2)是以下2種方式,一種是向下彎折的翻邊(1?2?1),且通過翻邊(1?2?1)與污水池上沿口外側相卡裝連結;而另一種是極板(1?2?2),且通過螺栓令極板(1?2?2)與污水池頂端連結;b,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是以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為增強芯材的玻璃鋼制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其特征在于:a,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呈拱型結構;且在其跨度方向的兩端,分別有與其圓弧拱型結構段(1-1)互為一體的可與污水池上沿口裝連的裝連構件(1-2),且所述裝連構件(1-2)是以下2種方式,一種是向下彎折的翻邊(1-2-1),且通過翻邊(1-2-1)與污水池上沿口外側相卡裝連結;而另一種是極板(1-2-2),且通過螺栓令極板(1-2-2)與污水池頂端連結;b,所述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是以玻纖三維立體機織物(1-4)為增強芯材的玻璃鋼制品。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其特征在于,在其寬度方向的兩側邊部位,分別各有第一加強筋(1-5),且所述第一加強筋(1-5)背向污水池凸起。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其特征在于,在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面向污水池的一面有凸起的第二加強筋(1-6),且所述第二加強筋(1-6),呈條狀且有間距分開布置或呈網格狀布置。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池頂蓋單片構件,其特征在于,在2個所述單片構件相鄰接的側壁之間,沿跨度方向有用來避免廢氣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烈平,史旭凱,俞學功,賀志遠,劉家慶,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歐威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蘇泰瑞斯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