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裝式轉角墻板,包括第一條板、第二條板和連接框架,連接框架用于連接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并使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形成一折彎,第一條板內設有第一連接桿,連接框架通過第一緊固件與第一連接桿相連接,第二條板內設有第二連接桿,連接框架通過第二緊固件與第二連接桿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預裝式轉角墻板,通過連接框架實現了第一條板與第二條板的固定連接,實現了轉角墻板的預裝,進而實現了轉角墻板的工廠化、裝配化生產,提高制作和安裝轉角墻板的效率,且減小了安裝現場的工作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預裝式轉角墻板。
技術介紹
目前,墻體轉角處的施工是在工作現場對條板按需進行切割,散裝,現場工作量大,不能實現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現場焊接,從而減少現場的安裝工作量的預裝式轉角墻板。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預裝式轉角墻板,包括:第一條板;第二條板;和連接框架,所述連接框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并使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形成一折彎;其中,所述第一條板內設有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一緊固件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第二條板內設有第二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二緊固件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相連接。本技術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預裝式轉角墻板,第一條板內設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與連接框架通過第一緊固件相連接,實現了第一條板與連接框架的固定連接,第二條板內設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與連接框架通過第二緊固件相連接,實現了第二條板與連接框架的固定連接,從而通過連接框架實現了第一條板與第二條板的固定連接,并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連接成一折彎,形成轉角墻板,實現了轉角墻板的預裝,使得轉角墻板無需現場切割、組裝,能夠實現轉角墻板的工廠化、裝配化生產,提高制作和安裝轉角墻板的效率,降低轉角墻板的成本,減小了現場的工作量,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連接框架可以呈L形、三角形、四邊形等;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為螺栓或螺釘等。另外,本技術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預裝式轉角墻板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連接框架位于所述折彎的內側,且所述連接框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所述第一連接框架與所述第一條板相貼合,并通過所述第一緊固件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框架與所述第二條板相貼合,并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相連接。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形成夾角,優選地,該夾角等于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形成的夾角,使得連接框架完全貼合在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上,增強連接框架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之間的連接效果,連接框架可以為一體式結構,或者可分別成型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將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通過緊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固定連接;優選地,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的軸線分別平行于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預裝式轉角墻板還包括:分別位于所述連接框架的兩端的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所述第一邊框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條板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相連接,以連接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一連接框架,所述第二邊框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條板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相連接,以連接所述第二條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框架。上述實施例中,除第一連接框架與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框架與第二連接桿的連接作用,第一邊框與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一條板相連接,增強了第一條板與第一連接框架的連接效果,第二邊框與第二連接框架和第二條板相連接,增強了第二條板與第二連接框架的連接效果;第一邊框固定連接在第一條板的內側,第二邊框固定連接在第二條板的內側,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可起到保護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的作用,優選地,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的長度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的長度相等。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裝式轉角墻板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連接框架的內側,所述固定座的一側與鋼柱相連接,所述固定座
的另一側與所述連接框架相連接。上述實施例中,固定座固定在鋼柱上,連接框架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相連接后,通過連接框架與固定座的配合,使得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連接在固定座上,進而連接在鋼柱上,實現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與鋼柱之間的固定連接,方便可行,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條板需用鉤頭螺釘與鋼柱焊接固定的弊端,減小了現場的工作量,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相貼合,所述第二固定座與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相貼合。上述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成的夾角與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所成的夾角相等,使得固定座與連接框架相適配,增大固定座與連接框架的接觸面積,增強固定座與連接框架之間的連接效果,且方便連接框架與固定座的連接。固定座可以為一體式結構,當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也可通過緊固件實現固定連接或通過焊接實現固定連接。固定座可以呈L形、三角形、四邊形等,當然需根據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的夾角,合理的設計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夾角,增強連接框架與固定座的接觸面積。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第一定位桿,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二定位槽,所述連接框架自上而下運動,所述第一定位桿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內,所述第二定位桿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內,以將所述連接框架定位在所述固定座。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框架的靠近第一固定座的側壁上設置第一定位桿,第一固定座的靠近第一連接框架的側壁上設置開口向上的第一定位槽,第二連接框架的靠近第二固定座的側壁上設置第二定位桿,第二固定座的靠近第二連接框架的側壁上設置開口向上的第二定位槽,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相連接的連接框架自上而下運動,實現第一定位桿與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桿與第二定位槽的配合,從而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定位在固定座上,同時,第一定
位桿與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桿與第二定位槽的配合限制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在水平面內和向下的運動,起到將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固定在固定座上,即固定在鋼柱上的作用,優選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為U型槽。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設有第一定位桿,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開口向下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第二定位桿,所述連接框架自上而下運動,所述第一定位桿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內,所述第二定位桿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內,以將所述連接框架定位在所述固定座上。上述實施例中,也可在第一連接框架、第二連接框架上分別開設開口向下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在第一固定座上靠近第一連接框架的側壁和第二固定座上靠近第二連接框架的側壁上分別設置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帶有連接框架的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自上而下運動,實現第一定位桿與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槽的配合,一方面實現連接框架在固定座上的定位安裝,另一方面實現對帶有連接框架的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的限位,限制第一條板和第二條板在水平面內和向下的運動。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的端面向所述第一固定座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和所述第一固定座通過第三緊固件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的端面向所述第二固定座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固定座通過第四緊固件相連接。上述實施例中,在第一定位桿與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桿與第二定位槽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條板;第二條板;和連接框架,所述連接框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并使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形成一折彎;其中,所述第一條板內設有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一緊固件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第二條板內設有第二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二緊固件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條板;第二條板;和連接框架,所述連接框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并使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二條板形成一折彎;其中,所述第一條板內設有第一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一緊固件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第二條板內設有第二連接桿,所述連接框架通過第二緊固件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框架位于所述折彎的內側,且所述連接框架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連接框架和第二連接框架,所述第一連接框架與所述第一條板相貼合,并通過所述第一緊固件與所述第一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框架與所述第二條板相貼合,并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與所述第二連接桿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位于所述連接框架的兩端的第一邊框和第二邊框,所述第一邊框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條板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相連接,以連接所述第一條板和所述第一連接框架,所述第二邊框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條板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相連接,以連接所述第二條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框架。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連接框架的內側,所述固定座的一側與鋼柱相連接,所述固定座的另一側與所述連接框架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與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相貼合,所述第二固定座與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相貼合。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預裝式轉角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第一定位桿,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連接框架的靠近所述第二
\t固定座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設有開口向上的第二定位槽,所述連接框架自上而下運動,所述第一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志龍,姜能,許富青,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住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