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包括脫硫吸收塔以及設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外部的循環系統;在脫硫塔的中下部設有煙氣進口,在所述煙氣進口上方的脫硫塔內,自下而上依次設有噴淋吸收區、水洗系統、除霧除沫系統,塔頂設有煙囪;所述外部的循環系統與所述噴淋吸收區、水洗裝置、除霧除沫系統之間設有管路連通。所述水洗系統具有:依次設于所述噴淋吸收區上方的氣液隔板、文丘里棒層、第一洗滌噴淋層、第二洗滌噴淋層。通過該裝置可實現煙氣的降溫洗滌和SO2粉塵的脫除,達到超低排放要求,SO2濃度小于30mg/Nm3,粉塵濃度小于15mg/Nm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
技術介紹
:我國是鋼鐵生產大國和煤化工生產大國,我國現有焦爐2000多座,由于焦爐尾氣中SO2濃度不高,普遍在500mg/Nm3以下,根據國家2012年發布的《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已經沒法滿足環保要求。現有的濕法脫硫工藝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雙堿法,氧化鎂法和氨法,部分已建的濕法脫硫裝置大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此種工藝均存在脫硫副產物的二次污染問題和系統設備易結垢和堵塞問題。由于現在國家對焦爐尾氣排放的標準越來越嚴,傳統的濕法噴淋工藝已經沒法滿足對粉塵排放的要求(15mg/Nm3),需要在塔出口或靜煙道上加裝濕式電除塵器。投資成本、運行費用高,運行不穩定的不利因素,因此,特對傳統的濕法脫硫(如氨水法、氧化鎂法、雙堿法)工藝加以改進和完善,以滿足越來越嚴的尾氣排放環保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可以克服以上幾種濕法脫硫工藝的缺點,可以運行專門針對焦爐特點的濕法脫硫(氨水法、氧化鎂、雙堿法)工藝。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包括脫硫吸收塔以及設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外部的循環系統;在脫硫塔的中下部設有煙氣進口,在所述煙氣進口上方的脫硫塔內,自下而上依次設有噴淋吸收區、水洗系統、除霧除沫系統,塔頂設有煙囪;所述外部的循環系統與所述噴淋吸收區、水洗裝置、除霧除沫系統之間設有管路連通。所述水洗系統具有:依次設于所述噴淋吸收區上方的氣液隔板、文丘里棒層、第一洗滌噴淋層、第二洗滌噴淋層。所述除霧除沫系統為設于所述第二洗滌噴淋層上方的塔頂除霧器層、絲網除霧器。所述氣液隔板具有儲液槽以及設于儲液槽上方的氣帽,儲液槽與氣帽之間形成供煙氣自下而上通過的通道;洗滌液自上而下由氣帽落入儲液槽中,所述儲液槽設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連通外部的循環系統的洗滌水槽,所述洗滌水槽外部設有洗滌水泵,通過所述洗滌水泵及輸送管路將洗滌水槽中的洗滌水分別泵送至噴淋吸收區、第一洗滌噴淋 層、第二洗滌噴淋層。本技術方案中,從余熱回收鍋爐出來的高溫(約160‐170℃),經過增壓風機增壓后通過管道送入脫硫塔降溫(低于70℃),去除煙氣中的粉塵及酸性物質,再進入脫硫吸收塔噴淋吸收脫除SO2后、經過塔頂部除塵噴淋循環系統后,經過除霧(除沫)器除霧后經塔頂煙囪排放。本裝置是專門針對焦爐尾氣低硫、低粉塵的特點結合SO2、粉塵超低排放要求而設計開發的。脫硫塔頂除霧器為管式+屋脊式除霧器,其特征是管式布置于屋脊式除霧器下方,管式除霧器的作用是去除煙氣中夾帶的大顆粒的液滴,屋脊式除霧器為二級除霧器,并配備有沖洗水系統,其作用為去除管式除霧器無法去除的小顆粒液滴。兩種不同形式的除霧器結合能更好控制煙氣中夾帶液滴的含量。在屋脊式除霧器后設置有兩層絲網除沫器,以去除煙氣中粒徑更小的粉塵和霧滴。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在:通過該裝置可實現煙氣的降溫洗滌和SO2粉塵的脫除,達到超低排放要求,SO2濃度小于30mg/Nm3,粉塵濃度小于15mg/Nm3。本裝置由脫硫吸收塔、循環水洗、二級除霧、二級除沫系統等組成,通過煙氣管道相連接,脫硫塔設有中溫煙氣入口和硫銨漿液出口,有煙氣進出口和吸收劑加入口;脫硫吸收塔內自上而下有除霧段、循環水洗段、吸收段和漿池段,漿池段分為氧化段和非氧化段,氧化段設有氧化空氣管網,吸收段設置有吸收噴淋層,噴淋層由噴淋管網和噴嘴組成,噴淋層的噴淋漿液由循環泵從漿池(氧化段和非氧化段)通過管道輸送。脫硫塔頂部設置有二層水洗噴淋層,噴淋層由噴淋管網和噴嘴組成,通過管道與循環水泵相連,塔外設置有一個循環水箱,循環水箱的溶液通過循環水泵送到水洗噴淋層,然后又通過重力自流到循環水箱。本裝置循環水洗滌系統,主要有循環水泵、循環水箱,管道、塔內設置有噴淋層管網和噴嘴,氣液分離隔板、文丘里棒層(或塔盤)等組成。循環水箱內的水通過循環水泵經管道送到塔內的水洗噴淋層,與脫硫后的煙氣充分接觸后,漿液在文丘里棒層上部(或塔盤)形成一定厚度的液體(煙氣經過文丘里棒層或塔盤時,氣液充分接觸),將煙氣內夾帶的含硫銨顆粒的漿液與粉塵被溶液捕捉下來。與煙氣接觸后的液體通過氣液分隔板被截留,重力自流到循環水箱。除霧段除霧器為管式除霧器+折流板除霧器,設有沖洗系統。除沫器為絲網除沫器,材質為316L,設有沖洗系統。綜上所述,本裝置通過脫硫吸收塔、循環水洗系統、塔頂除霧、除沫系統,有效的解決了焦爐低硫含塵尾氣的處理問題,有效解決了粉塵的排放和氨的逃逸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系統構成圖;圖2為氣液隔板的放大圖;圖2中向上的箭頭為煙氣流向,向下的箭頭為洗滌水流向。圖中標號:1-噴淋吸收區,2–氣液隔板,3-氣帽,4-溢流口,5-文丘里棒層,6-第一洗滌噴淋層,7-第二洗滌噴淋層,8-塔頂除霧器層,9-絲網除霧器,10-煙囪,11-洗滌水泵,12-洗滌水槽,13-調節閥,14-回流管路,15-水洗噴淋管道,16-煙氣進口。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參見附圖,本技術包括脫硫吸收塔以及設于脫硫吸收塔外部的循環系統;圖1所示,在脫硫塔的中下部設有煙氣進口16,在煙氣進口上方的脫硫塔內,自下而上依次設有噴淋吸收區1、水洗系統、除霧除沫系統,塔頂設有煙囪10;外部的循環系統與噴淋吸收區1、水洗裝置、除霧除沫系統之間設有管路連通。水洗系統具有:依次設于噴淋吸收區1上方的氣液隔板2、文丘里棒層5、第一洗滌噴淋層6、第二洗滌噴淋層7。除霧除沫系統為設于第二洗滌噴淋層7上方的塔頂除霧器層8、絲網除霧器9。圖2所示,氣液隔板2具有儲液槽以及設于儲液槽上方的氣帽3,儲液槽與氣帽之間形成供煙氣自下而上通過的通道;洗滌液自上而下由氣帽落入儲液槽中,所述儲液槽設有溢流口4。溢流口4連通外部的循環系統的洗滌水槽12,洗滌水槽12外部設有洗滌水泵11,通過洗滌水泵11及輸送管路將洗滌水槽12中的洗滌水分別泵送至噴淋吸收區1、第一洗滌噴淋層6、第二洗滌噴淋層7。運行過程中,從余熱鍋爐來的高溫煙氣(160-170℃)經增壓風機增壓后從塔中下部的煙氣進口16進入脫硫塔,通過噴淋吸收區1,與漿液充分接觸、降溫、除塵及脫除酸性物質后降溫至70℃后煙氣通過噴淋層后由下而上繼續通過氣液分離器2,再進入一級水洗噴淋段,氣液分離器2材質為玻璃鋼或不銹鋼316L,開孔密度為30-40%,通過一級水洗噴淋后的煙氣由下而上繼續通過文丘里棒層5(文丘里棒層共兩層,開孔率為40-50%,材質 為碳鋼+橡膠),或塔盤;再通過第一洗滌噴淋層6、第二洗滌噴淋層7,這兩層噴淋層由噴淋管網(FRP或合金鋼)和霧化噴嘴醉成。噴淋密度為8-12m3/m2之間。塔頂除霧器層8為折流板除霧器,將煙氣中夾帶的霧滴進行一級除霧。除霧器的材質為PP。煙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吸收塔以及設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外部的循環系統;在脫硫塔的中下部設有煙氣進口(16),在所述煙氣進口上方的脫硫塔內,自下而上依次設有噴淋吸收區(1)、水洗系統、除霧除沫系統,塔頂設有煙囪(10);所述外部的循環系統與所述噴淋吸收區(1)、水洗裝置、除霧除沫系統之間設有管路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脫硫吸收塔以及設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外部的循環系統;在脫硫塔的中下部設有煙氣進口(16),在所述煙氣進口上方的脫硫塔內,自下而上依次設有噴淋吸收區(1)、水洗系統、除霧除沫系統,塔頂設有煙囪(10);所述外部的循環系統與所述噴淋吸收區(1)、水洗裝置、除霧除沫系統之間設有管路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系統具有:依次設于所述噴淋吸收區(1)上方的氣液隔板(2)、文丘里棒層(5)、第一洗滌噴淋層(6)、第二洗滌噴淋層(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焦爐低硫尾氣濕法脫硫減少可溶性粉塵排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勇,李云龍,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同興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