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及收放式窗簾,其可以方便地調節拉繩長度。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包括用于固定連接簾體下端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第一穿繩孔,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第一穿繩孔開設在所述安裝座的槽壁上,該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卷繞固定拉繩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的中部貫通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繞繩孔,所述卡止件可脫離地卡設在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安裝槽的槽壁和所述卡止件之間具有容納繞在卡止件外表面上的拉繩的間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窗簾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及收放式窗簾。
技術介紹
現有的可收放的收放式窗簾,如羅馬簾等,一般通過至少位于簾體兩側的拉繩實現收放。拉繩的上端系在窗簾繞線軸上并通過收放裝置控制拉繩卷繞或解卷,拉繩的下端系在窗簾的底部。通過目測,調節拉繩下端和窗簾的連接位置來調整拉繩的長度(本文中長度具體是指拉繩可穿設在簾體中的長度),使各拉繩的長度一致,否則長度不同會導致窗簾高度不一而造成窗簾不平衡。而且,在實際安裝和使用中,需要根據窗簾的不同重量來調節拉繩的長度。因而,需要一種可以方便地調節拉繩長度的窗簾。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及收放式窗簾。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之一是: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包括用于固定連接簾體下端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第一穿繩孔,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第一穿繩孔開設在所述安裝座的槽壁上,該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卷繞固定拉繩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可脫離地卡設在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安裝槽的槽壁和所述卡止件之間具有容納繞在卡止件外表面上的拉繩的間隙。優選地,所述卡止件的中部貫通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繞繩孔,所述卡止件的外表面包括相對的內底面和外底面、位于所述內底面和外底面之間的側表面,所述內底面位于所述卡止件的靠近所述安裝槽的底壁的一端上,所述繞繩孔的中心線和所述安裝槽的中心線相平行或重合。更優選地,所述側表面自所述內底面至所述外底面以逐漸遠離所述穿繩孔的中心線的方式傾斜延伸。更優選地,所述外底面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所述繞繩孔的孔壁至側表面貫通所述外底面的線槽。更優選地,所述繞繩孔的孔壁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內底面至外底面貫通所述孔壁的線槽。更優選地,所述外底面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所述繞繩孔的孔壁至側表面貫通所述外底面的線槽,所述繞繩孔的孔壁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內底面至外底面貫通所述孔壁的線槽,所述繞繩孔孔壁上的線槽對應于所述外底面上的線槽,并與所述外底面上對應的線槽相接。優選地,所述第一穿繩孔正對所述繞繩孔設置,且所述第一穿繩孔的中心線和所述安裝槽的中心線相重合。優選地,所述安裝座包括下端用于固定連接簾體的片狀本體、自所述本體的下部向外延伸的一圈凸緣,所述凸緣和位于凸緣之間的本體構成所述安裝槽,所述本體上開設有所述第一穿繩孔及位于所述第一穿繩孔正上方的第二穿繩孔。優選地,所述安裝座還包括自所述本體的上端向外延伸的翻邊,所述翻邊上開設有第三穿繩孔,所述第三穿繩孔位于所述第一穿繩孔、第二穿繩孔的正上方。本技術采用的又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所述的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的收放式窗簾。結合上述,本技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通過將拉繩下端繞在卡止件上,然后將繞有拉繩的卡止件卡在安裝槽內,可將拉繩下端固定;將卡止件自安裝槽內取出,可調節拉繩的饒設位置,從而調節拉繩可穿在簾體內的長度;可以方便地調節收放式窗簾拉繩的長度。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一種窗簾的正面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窗簾的側面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調節裝置的分解示意圖;附圖4為本技術的卡止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技術的卡止件繞設拉繩的示意圖。上述附圖中,100、簾體;200、拉繩;300、收放裝置;400、調節裝置;1、安裝座;10、安裝槽;11、本體;110、第二穿繩孔;12、凸緣;13、翻邊;130、第三穿繩孔;2、卡止件;20、繞繩孔;201、孔壁;202、線槽;21、內底面;22、外底面;220、線槽;23、側表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附圖1-2示出了本技術的一種收放式窗簾,具體為一種收放式的羅馬簾。參照附圖1-2所示,收放式窗簾包括簾體100、帶動簾體100收放的拉繩200、用于窗簾拉繩200收放的收放裝置300、用于調節拉繩200可穿設在簾體100中的長度的調節裝置400。拉繩200穿設在簾體100中,拉繩200的下端通過調節裝置400和簾體100的下端部固定連接、上端部和收放裝置300固定連接實現收放。參照附圖1-5所示,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400,包括固定連接在簾體下端的安裝座1,安裝座1上開設有用于供拉繩200穿過的第一穿繩孔,安裝座1上設置有安裝槽10,第一穿繩孔開設在安裝座1的槽壁上。該調節裝置400還包括用于卷繞固定拉繩200的卡止件2,卡止件2的中部貫通開設有用于供拉繩200穿過的繞繩孔20,卡止件2可脫離地卡設在安裝槽10內,且安裝槽10的槽壁和卡止件2之間具有容納繞在卡止件2外表面上的拉繩200的間隙。具體到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包括包括片狀的本體11、自本體11的下部向外延伸的一圈凸緣12、自本體11的上端向外彎折延伸的翻邊13,本體11、凸緣12和翻邊13一體成形。本體11的下端和簾體100的下端固定連接。凸緣12和位于凸緣12之間的本體11構成上述安裝槽10,凸緣12的內壁即為安裝槽10的側壁,位于凸緣12之間的本體11的表面即為安裝槽10的槽底。本體11自下至上依次開設有第一穿繩孔、第二穿繩孔110,第一穿繩孔對應安裝槽10開設,即第一穿繩孔開設在安裝槽10的槽底上。第二穿繩孔110位于第一穿繩孔正上方且二者的中心線相平行。翻邊13上開設有第三穿繩孔130,第三穿繩孔130位于第二穿繩孔110及第一穿繩孔的正上方,三個穿繩孔線性排列。拉繩200自上至下依次穿過第三穿繩孔130、第二穿繩孔110、第三穿繩孔130后穿至安裝槽10內。卡止件2大體呈空心的圓臺狀。卡止件2的外表面包括相對的內底面21和外底面22、位于內底面21和外底面22之間的側表面23,卡止件2的內表面則由上述繞繩孔20的孔壁201構成,繞繩孔20自內底面21至外底面22貫通卡止件2,繞繩孔20的中心線和卡止件2的中心線基本重合,且在卡止件2卡在安裝槽10內時,繞繩孔20的中心線與安裝槽10的中心線向平行或重合,拉繩200至少在卡止件2的外表面和內表面上繞設一圈。內底面21位于卡止件2的靠近安裝槽10的底壁的一端上。側表面23自內底面21至外底面22以逐漸遠離穿繩孔的中心線的方式傾斜延伸,即,卡止件2的側表面23為斜面,便于將卡止件2卡入或脫離安裝槽10。繞繩孔20的孔壁201上等間隔開設有四個自內底面21至外底面22貫通孔壁201的線槽202,外底面22上也對應開設有四個自繞繩孔20的孔壁201至側表面23貫通外底面22的線槽220,繞繩孔20的孔壁201上的各線槽202和對應的外底面22上的線槽220相接。拉繩200自第一穿繩孔穿出后進入繞繩孔20內,拉繩200沿繞繩孔20孔壁201上的其中一個線槽202繞至卡止件2外底面22上對應的線槽220并自卡止件2側表面23、內底面21繞回至繞繩孔20內,然后拉繩200穿出繞繩孔20或自繞繩孔20孔壁201的另一線槽202重復上述步驟。需要調節拉繩200的長度時,將卡止件2自安裝槽10中拔出,調整繞繩位置,直至達到期望的拉繩200穿設長度后,將繞緊有拉繩200的卡止件2卡入安裝槽10內,由于安裝槽10對卡止件2及拉繩200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包括用于固定連接簾體下端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第一穿繩孔,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第一穿繩孔開設在所述安裝座的槽壁上,該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卷繞固定拉繩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可脫離地卡設在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安裝槽的槽壁和所述卡止件之間具有容納繞在卡止件外表面上的拉繩的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窗簾拉繩的調節裝置,包括用于固定連接簾體下端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第一穿繩孔,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第一穿繩孔開設在所述安裝座的槽壁上,該調節裝置還包括用于卷繞固定拉繩的卡止件,所述卡止件可脫離地卡設在所述安裝槽內,且所述安裝槽的槽壁和所述卡止件之間具有容納繞在卡止件外表面上的拉繩的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件的中部貫通開設有用于供拉繩穿過的繞繩孔,所述卡止件的外表面包括相對的內底面和外底面、位于所述內底面和外底面之間的側表面,所述內底面位于所述卡止件的靠近所述安裝槽的底壁的一端上,所述繞繩孔的中心線和所述安裝槽的中心線相平行或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表面自所述內底面至所述外底面以逐漸遠離所述穿繩孔的中心線的方式傾斜延伸。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面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所述繞繩孔的孔壁至側表面貫通所述外底面的線槽。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繩孔的孔壁上開設有一或多個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介仁,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鴻仁窗飾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