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包括預埋在混凝土墻體內的內墻端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中心穿孔,內墻端頭件外側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內壁設置內螺紋;電纜或管線穿過內墻端頭件的中心孔,在內墻端頭件內螺紋底部與電纜或管線之間注入防水膠泥,先后依次置入開口橡膠圈、合成壓緊墊片,而后旋入合成通孔管螺栓;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合成壓緊墊片、合成通孔管螺栓可在電纜或管線定位后進行環套操作即可形成完整的墊片、通孔管螺栓,不必事先將墊片、管螺栓套入電纜或管線而帶來的沿電纜或管線長度作推送操作工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綜合管廊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技術背景地下綜合管廊包括地下交通設施如隧道和工業與民用建筑地下室等均需要設置供電等管線,管線穿越地下洞室墻板要求埋設穿墻管,使用過程中常有地下水沿穿墻管滲入地下洞室,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防滲,目前已有一些防滲方法,但是由于防滲材料使用壽命遠少于地下綜合管廊等的設計使用年限,需要經常養護維修更換,而維修更換時耗時繁雜不便捷。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可以對地下綜合管廊后續滲漏治理進行更換時更為便捷有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包括預埋在混凝土墻體內的內墻端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中心穿孔,內墻端頭件外側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內壁設置內螺紋;電纜或管線穿過內墻端頭件的中心孔,在內墻端頭件內螺紋底部與電纜或管線之間注入防水膠泥,先后依次置入開口橡膠圈、合成壓緊墊片,而后旋入合成通孔管螺栓。進一步地,內墻端頭件包括內墻端頭件端板,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外皮鋼筋孔,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皮鋼筋孔,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外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在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依次從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端板和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中心穿過,所述內墻端頭件外凸緣的中心孔內壁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螺紋,且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靠近內墻端頭件端板處設置錐形連接段。進一步地,合成壓緊墊片由開孔半墊片和凸緣半墊片環組成,開孔半墊片包含一半環形墊片,所述半環形墊片的兩端設有上企口,并在所述上企口上設置有壓緊墊片合成孔口;凸緣半墊片環包含一半環形墊片,所述半環形墊片的兩端設有下企口,所述下企口上設置有與壓緊墊片合成孔口相配合的壓緊墊片合成凸緣鍵,將開孔半墊片、凸緣半墊片環套電纜或管線并將凸緣半墊片環的壓緊墊片合成凸緣鍵插入開孔半墊片的壓緊墊片合成孔口內形成合成壓緊墊片,壓緊墊片合成凸緣鍵與壓緊墊片合成孔口形成緊配合。進一步地,所述合成通孔管螺栓內設置有一中心通孔,所述合成通孔管螺栓由開孔半螺栓和凸緣半螺栓組成,開孔半螺栓包括第一半螺栓,所述第一半螺栓的螺栓頭兩端設置扳鈕,所述扳鈕設置扳鈕孔口,所述凸緣半螺栓包括第二半螺栓,所述第二半螺栓的螺栓頭兩端也設置扳鈕,所述扳鈕設置與扳鈕孔口相配合的扳鈕凸緣鍵,開孔半螺栓、凸緣半螺栓環套電纜或管線并將凸緣半螺栓的扳鈕凸緣鍵插入對應的開孔半螺栓的扳鈕孔口內形成合成通孔管螺栓,扳鈕凸緣鍵與扳鈕孔口形成緊配合。進一步地,所述凸緣半螺栓扳鈕位于扳鈕凸緣鍵的外側的位置設置有拆件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如下所述:1.采用合成壓緊墊片、合成通孔管螺栓可在電纜或管線定位后進行環套操作即可形成完整的墊片、通孔管螺栓,不必事先將墊片、管螺栓套入電纜或管線而帶來的沿電纜或管線長度作推送操作工序;2.運營過程有滲漏情況可進一步旋緊合成通孔管螺栓進行滲漏防治;3.如橡膠圈等長久使用導致老化失效,可退出通孔管螺栓和墊片及橡膠圈等,對橡膠圈等進行更換,而后將管螺栓旋入并推送墊片壓緊橡膠圈等材料;4.如通孔管螺栓損壞,可采用工具插入合成通孔管螺栓的拆卸孔將合成通孔管螺栓拆開卸除更換,壓緊墊片損壞也易于更換;5.內、外墻端頭件、穿墻管、合成通孔管螺栓構件和等配套組件均可按模數確定管徑、內外螺紋徑向等各部尺寸,以適應不同直徑的電纜或管線。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對地下綜合管廊等地下洞室群管穿墻防滲漏治理較為方便、效果好,后續治理、維修較為便捷。附圖說明圖1為設置在墻體內群管穿墻平面總圖。圖2為圖1的剖面圖。圖3為單個穿墻管剖面圖。圖4為穿墻管結構示意圖。圖5為內墻端頭件外立面圖。圖6為內墻端頭件剖面圖.圖7為內墻端頭件埋入混凝土墻體內立面圖。圖8為外墻端頭件外立面圖.圖9為外墻端頭件剖面圖.圖10為外墻端頭件埋入混凝土墻體內立面圖。圖11為防水卷材壓緊環平面圖。圖12為防水卷材壓緊環剖面圖。圖13為凸緣墊片平面圖.圖14為凸緣墊片剖面圖。圖15為合成壓緊墊片開孔半墊片平面圖。圖16為圖15的剖面圖.圖17為合成壓緊墊片凸緣半墊片平面圖。圖18為圖17的剖面圖。圖19為合成壓緊墊片的組裝圖。圖20為圖19的剖面圖。圖21為合成通孔管螺栓組裝平面圖。圖22為合成通孔管螺栓組裝立面圖。圖23為開孔半螺栓立面圖。圖24為開孔半螺栓平面圖。圖25為凸緣半螺栓立面圖。圖26為凸緣半螺栓平面圖。圖27為開口橡膠圈平面圖。圖28為圖27的剖面圖。圖29為圖27的剪切展開圖。圖30為開口橡膠圈的環形帶狀圖。圖中各部件編號表示如下:1.穿墻管;2.外墻端頭件;2-1外墻端頭件外皮鋼筋孔、2-2外墻端頭件內皮鋼筋孔、2-3外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2-4外墻端頭件內螺紋、2-5外螺紋、2-6凹槽、2-7外墻端頭件端板;3.凸緣墊片;3-1凸緣;4.防水卷材壓緊環;4-1防水卷材壓緊環凸緣、4-2肋板、4-3內螺紋;5.內墻端頭件;5-1內墻端頭件外皮鋼筋孔、5-2內墻端頭件內皮鋼筋孔、5-3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5-4內墻端頭件內螺紋,5-5內墻端頭件端板;6-1拉結鋼筋、6-2內皮鋼筋、6-3外皮鋼筋、6-4架立鋼筋;7.鋼筋混凝土墻體;8.合成壓緊墊片;8-1凸緣半墊片、8-2開孔半墊片、8-11壓緊墊片合成凸緣鍵、8-12下企口、8-21壓緊墊片合成孔口、8-22上企口;9.防水膠泥;10.開口橡膠圈;10-1開孔橡膠圈楔形切割面、10-2開口橡膠圈連續環形帶;11.穿墻纜線或管線;12.合成通孔管螺栓;12-1開孔半螺栓、12-2凸緣半螺栓、12-3外螺紋、12-4下部凸緣、12-5扳扭、12-11扳鈕孔口、12-21扳鈕凸緣鍵、12-22拆件孔;13.防水卷材;14防水膠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示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為一種地下綜合管廊群管穿墻防滲結構,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其內墻防滲結構。以下是對該實施例的具體描述,其實施方法步驟如下:A、根據確定的電纜或管線直徑、穿墻的墻體厚度尺寸及電纜或管線數量選擇適用的穿墻管內、外墻端頭件和穿墻管管徑及長度(其長度可根據墻體厚度切割)及相應的穿墻管數量。如圖5~7所示,內墻端頭件5包括內墻端頭件端板5-5,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5-5內側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外皮鋼筋孔5-1,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5-5內側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皮鋼筋孔5-2,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5-5內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5-3,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5-5外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在所述內墻端頭件5內設置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依次從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端板5-5和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5-3中心穿過,其中所述中心孔位于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5-3段的直徑略大于內墻端頭件端板5-5段直徑,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直徑最大,所述內墻端頭件外凸緣的中心孔內壁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螺紋5-4,且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靠近內墻端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包括預埋在混凝土墻體內的內墻端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中心穿孔,內墻端頭件外側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內壁設置內螺紋;電纜或管線穿過內墻端頭件的中心孔,在內墻端頭件內螺紋底部與電纜或管線之間注入防水膠泥,先后依次置入開口橡膠圈、合成壓緊墊片,而后旋入合成通孔管螺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包括預埋在混凝土墻體內的內墻端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中心穿孔,內墻端頭件外側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內壁設置內螺紋;電纜或管線穿過內墻端頭件的中心孔,在內墻端頭件內螺紋底部與電纜或管線之間注入防水膠泥,先后依次置入開口橡膠圈、合成壓緊墊片,而后旋入合成通孔管螺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內墻端頭件包括內墻端頭件端板,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外皮鋼筋孔,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皮鋼筋孔,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內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所述內墻端頭件端板外側中心位置設置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在所述內墻端頭件內設置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依次從內墻端頭件外凸緣、內墻端頭件端板和內墻端頭件穿墻管內套管中心穿過,所述內墻端頭件外凸緣的中心孔內壁設置有內墻端頭件內螺紋,且內墻端頭件外凸緣段的中心孔靠近內墻端頭件端板處設置錐形連接段。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綜合管廊內墻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合成壓緊墊片由開孔半墊片和凸緣半墊片環組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