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其主要是通過一驅動馬達的馬達齒輪帶動一主動軸旋轉,而當主動軸旋轉時,設置于主動軸的珠溝的一滑設件便沿著珠溝開設的路徑移動,而當滑設件于珠溝移動的同時,通過滑設件沿固定方向移動的分力推動從動軸往復的位移,讓結合于從動軸的工具得以往復位移,藉此達到提供一種運作率高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工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
技術介紹
自動工具可分為氣動工具或電動工具,一般市面上的往復式自動工具主要是通過區柄軸將馬達旋轉的動能轉換為沿著特定方向往復位移的力量,然而習知往復式自動工具有著許多的缺點,例如往復位移的速度不夠快、再轉換動能的過程中消耗過大,無效功率過大等缺陷,為此,便急需一種能夠有效地將馬達旋轉動能轉換為沿著特定方向往復位移力量的往復式工具結構,進而提高作業的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運作率高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為達前述目的,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包括:一驅動馬達,其中一端具有一馬達齒輪;一主動軸,為該馬達齒輪所驅動,該主動軸沿著一軸向延伸,該主動軸具開設有一珠溝,該珠溝是環繞該主動軸且呈一回旋封閉回路,該珠溝的延伸方向是同時具有沿軸向的分量以及環繞該主動軸的分量;一從動軸,具有沿該軸向依序連接的一結合端及一套設段,該結合端供以結合一工具;該套設段具有一操作槽,該主動軸是可相對該套設段旋轉的插設于該操作槽內,該套設段的外周緣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該套設段開設有一滾珠孔;一滑設件,設置于該滾珠孔及該珠溝,該主動軸于旋轉時,該滑設件沿著該珠溝環狀的移動;以及一固定環件,該固定環件的內周面具有與該限止平面數量相同的至少一對應平面,該固定環件是套設于該從動軸的該套設段,該對應平面是面對該限止平面;以及一外殼,該驅動馬達、該主動軸、該從動軸、該滑設件及該固定環件是設置于該外殼內;藉此,該主動軸藉由回旋凸輪手段使該滑設件因該主動軸旋轉,而沿該主動軸的該珠溝的方向移動,帶動該從動軸沿該軸向進行往復運動。由前述可知,本技術主要是通過該驅動馬達的馬達齒輪帶動該主動軸旋轉,而當該主動軸旋轉時,設置于該珠溝的該滑設件便沿著該珠溝開設的路徑移動,而當該滑設件于該珠溝移動的同時,通過該滑設件沿軸向移動的分力推動該從動軸沿著該軸向往復的位移,讓結合于該從動軸的工具得以沿軸向的往復位移,藉此達到提供一種運作率高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立體圖。圖5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側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往復側視圖。圖7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的部分往復側視圖。圖8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9為本技術的往復式工具結構又一實施例的分解圖。附圖中符號標記說明:10為驅動馬達;11為馬達齒輪;20為齒輪箱;20A為容置空間;21為結合周壁;211為卡槽;30為齒輪組;31為星齒輪環;311為內周壁;311A為帶動齒;312為外周壁;312A為卡掣凸;32為行星齒輪;40為主動軸;41為前端軸;411為珠溝;42為容置軸段;421為容置槽;422為靠抵面;43為軸承段;50為從動軸;51為結合端;511為結合槽;52為擋抵片;53為套設段;531為操作槽;532為滾珠孔;533為導引槽;53A為限止平面;53B為弧面段;60為軸承;60A為軸承;70為滑設件;70A為輔助滑移件;80為固定環件;80A為對應平面;81為環抵部;82為內孔;90為彈性件;K為工具;L為外蓋;M為外殼;X為軸向;U為緩沖件槽;U1為緩沖滾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如圖1至圖9所示,包括:一驅動馬達10,其中一端具有一馬達齒輪11;一齒輪箱20,結合于該驅動馬達10具有該馬達齒輪11的一端,該齒輪箱20具有一結合周壁21,該結合周壁21具有復數間隔排列的卡槽211,該結合周壁21圍成一容置空間20A;一齒輪組30,具有一星齒輪環31、至少二行星齒輪32,該星齒輪環31是設置于該容置空間20A內,該星齒輪環31是成圓環狀,該星齒輪環31具有相對的一內周壁311及一外周壁312,該外周壁312具有間隔排列的復數卡掣凸312A,該些卡掣凸312A是分別卡設于該些卡槽211內,藉此使該星齒輪環31結合于該容置空間20A內,該內周壁311環設有一帶動齒311A,該些行星齒輪32是與該馬達齒輪11嚙合,該些行星齒輪32是位于該星齒輪環31內,該些行星齒輪32亦與該星齒輪環31的帶動齒311A嚙合,于本實施例中,該些行星齒輪32的數量為二;一主動軸40,其沿著一軸向X具有依序連接的一前端軸41、一容置軸段42及一軸承段43,該前端軸41開設有一珠溝411,該珠溝411是環繞該前端軸41且呈一回旋封閉回路,該珠溝411的延伸方向是同時具有沿軸向X的分量以及沿著環繞該前端軸41的分量;該容置軸段42的直徑是大于該前端軸41及該軸承段43,該容置軸段42具有至少二容置槽421,該些行星齒輪32是設置于該容置槽421內,藉以使該些行星齒輪32驅動該主動軸40旋轉,該容置軸段42與該前端軸41連接的一側具有一靠抵面422,較佳的,該珠溝411是呈八字形;一從動軸50,具有沿該軸向X依序連接的一結合端51、一擋抵片52及一套設段53,該結合端51具有一結合槽511,該結合槽511是供以結合一工具K;該套設段53是呈中空的柱狀體,該套設段53內具有一操作槽531,該前端軸41是可相對該套設段53旋轉的插設于該操作槽531內,該套設段53的外周緣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53A,該套設段53開設有一滾珠孔532及沿著該軸向X開設的至少一導引槽533,該滾珠孔532及該導引槽533是開設于該套設段53非限止平面53A處,較佳的,于本實施例中,該限止平面53A的數量為二,使該套設段53的外周緣形成由二該限止平面53A及二弧面段53B交互連接的型態,二該弧面段53B是相互面對,該滾珠孔532位于其中一個該弧面段53B,該導引槽533是位于另一個該弧面段53B,于本實施例中,該工具K可為一刀具或一敲擊件,較佳的,二該限止平面53A分別開設有至少一緩沖件槽U,該些緩沖件槽U內各設置一緩沖滾件U1;二軸承60,其中一個該軸承60是套設于該前端軸41,并靠抵于該靠抵面422,另一個該軸承60A是套設于該軸承段43,且該軸承60A的外環是裝設在該容置空間20A,藉由前述二該軸承60,使該主動軸40能夠相對該從動軸50旋轉,該主動軸40為該驅動馬達10帶動旋轉時,該從動軸50不會同步轉動;一滑設件70,設置于該滾珠孔532及該珠溝411,當該主動軸40于旋轉時,該滑設件70便沿著該珠溝411環狀的移動;由于該珠溝411的延伸方向是同時具有沿軸向X的分量以及沿著環繞該主動軸40的分量,因此該滑設件70沿著該珠溝411環狀移動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一沿著該軸向X的力量及沿著環繞該前端軸41方向的分量,又該從動軸50是不會隨著該主動軸40旋轉者,位于該滾珠孔532的滑設件70便僅能傳遞沿軸向X的力量予該從動軸5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驅動馬達,其中一端具有一馬達齒輪;一主動軸,為該馬達齒輪所驅動,該主動軸沿著一軸向延伸,該主動軸具開設有一珠溝,該珠溝是環繞該主動軸且呈一回旋封閉回路,該珠溝的延伸方向是同時具有沿軸向的分量以及環繞該主動軸的分量;一從動軸,具有沿該軸向依序連接的一結合端及一套設段,該結合端供以結合一工具;該套設段具有一操作槽,該主動軸是可相對該套設段旋轉的插設于該操作槽內,該套設段的外周緣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該套設段開設有一滾珠孔;一滑設件,設置于該滾珠孔及該珠溝,該主動軸于旋轉時,該滑設件沿著該珠溝環狀的移動;一固定環件,該固定環件的內周面具有與該限止平面數量相同的至少一對應平面,該固定環件是套設于該從動軸的該套設段,該對應平面是面對該限止平面;以及一外殼,該驅動馬達、該主動軸、該從動軸、該滑設件及該固定環件是設置于該外殼內;藉此,該主動軸藉由回旋凸輪手段使該滑設件因該主動軸旋轉,而沿該主動軸的該珠溝的方向移動,帶動該從動軸沿該軸向進行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6.20 TW 1052091821.一種往復式工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驅動馬達,其中一端具有一馬達齒輪;一主動軸,為該馬達齒輪所驅動,該主動軸沿著一軸向延伸,該主動軸具開設有一珠溝,該珠溝是環繞該主動軸且呈一回旋封閉回路,該珠溝的延伸方向是同時具有沿軸向的分量以及環繞該主動軸的分量;一從動軸,具有沿該軸向依序連接的一結合端及一套設段,該結合端供以結合一工具;該套設段具有一操作槽,該主動軸是可相對該套設段旋轉的插設于該操作槽內,該套設段的外周緣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該套設段開設有一滾珠孔;一滑設件,設置于該滾珠孔及該珠溝,該主動軸于旋轉時,該滑設件沿著該珠溝環狀的移動;一固定環件,該固定環件的內周面具有與該限止平面數量相同的至少一對應平面,該固定環件是套設于該從動軸的該套設段,該對應平面是面對該限止平面;以及一外殼,該驅動馬達、該主動軸、該從動軸、該滑設件及該固定環件是設置于該外殼內;藉此,該主動軸藉由回旋凸輪手段使該滑設件因該主動軸旋轉,而沿該主動軸的該珠溝的方向移動,帶動該從動軸沿該軸向進行往復運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往復式工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齒輪箱,結合于該驅動馬達具有該馬達齒輪的一端,該齒輪箱具有一結合周壁,該結合周壁具有復數間隔排列的卡槽,該結合周壁圍成一容置空間;一齒輪組,具有一星齒輪環、至少二行星齒輪,該星齒輪環是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該星齒輪環是成圓環狀,該星齒輪環具有相對的一內周壁及一外周壁,該外周壁具有間隔排列的卡掣凸,該些卡掣凸是分別卡設于該些卡槽內,該內周壁環設有一帶動齒,該些行星齒輪是與該馬達齒輪嚙合,該些行星齒輪是位于該星齒輪環內,該些...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燦陽,盧允中,
申請(專利權)人:盧燦陽,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