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包括:底部斜板、箍狀斜撐及頂部水平板,其中,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對應的定位卡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以為斜坡提供基礎水平面,可有效解決斜坡面上腳手架的立桿受力不穩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根據不同角度斜坡面進行調節,適應性強。除外腳手架外,也可用于汽車坡道等有斜坡區域的腳手架搭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腳手架,特別涉及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群體性的商務區呈現出飛速增長的態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導致了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土地供應的緊張促使人們向集成化的商務區理念轉變。整體性商務區常常采用上部結構單體作為辦公樓、而整體連通地下室作為車庫。在主樓和地庫頂板存在高差的交界處,為了加強結構抗剪切能力并提高整體抗震性能,經常會采用頂板上加腋設計,導致主樓和地庫頂板交界處一定范圍內存在斜坡面。而在上部結構施工前搭設腳手架時,就會出現腳手架內立桿落地基礎處于斜坡范圍內的情況。若不作任何處理將立桿直接立于斜坡,則立桿受力不穩;若將斜坡面鑿開則顯得不雅觀,且施工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包括:底部斜板、箍狀斜撐及頂部水平板,其中,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對應的定位卡件。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底部斜板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斜坡上。作為優選,所述定位卡件設置有多組,每組定位卡件對應的斜坡角度不同。作為優選,所述頂部水平的頂面設有腳手管套桿。作為優選,所述底部斜板和頂部水平板的兩端還開有圓孔。作為優選,還包括鋼絲繩,所述鋼絲繩的一端穿過頂部水平板的圓孔,另一端固定在腳手架上。作為優選,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通過滾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箍狀斜撐通過滾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以為斜坡提供基礎水平面,可有效解決斜坡面上腳手架的立桿受力不穩的問題。2、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根據不同角度斜坡面進行調節,適應性強。除外腳手架外,也可用于汽車坡道等有斜坡區域的腳手架搭設。3、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為定型加工成品,現場只需直接就位安裝而不要再拼裝,施工工序減少,施工更加方便,進度得到提高。4、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的單件重量輕,方便工人搬運,無需起重機械配合,節約人工和機械配合費用。5、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為定型化工具式產品,拆卸后可重復利用,周轉率提高,降低工程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落地腳手底托裝置180°展開后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的實際應用示意圖;圖4~5為本技術中落地腳手底托裝置應用在不同角度斜坡的示意圖。圖中所示:1-底部斜板、2-箍狀斜撐、3-頂部水平板、4-定位卡件、5-膨脹螺栓、6-腳手管套桿、7-滾軸、8-鋼絲繩。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技術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包括:底部斜板1、箍狀斜撐2及頂部水平板3。所述底部斜板1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3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2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3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2對應的定位卡件4。具體地,底部斜板1通過膨脹螺栓5固定于斜坡面,底部斜板1的頂端、中間各開有一槽口,槽口中設置有滾軸7,底部斜板1通過滾軸7分別與頂部水平板3和箍狀斜撐2連接,故頂部水平板3和箍狀斜撐2均可以繞鉸轉動調節,待調節至所需的角度后便可將箍狀斜撐2扣入頂部水平板3底的定位卡件4上,構成一個三角穩定體系。請參照圖4和圖5,所述定位卡件4設置有多組,使得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貼合適應不同角度的斜坡面,腳手架的立桿落于頂部水平板3上,從而保證了立桿基礎的水平。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卡件4設置有三組,分別對應20°、30°和45°的斜坡,進一步的,每組所述定位卡件4旁的板面上刻有相應度數如20°、30°、45°,實際操作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斜坡角度將箍狀斜撐2扣在對應定位卡件4上,即可保證頂部水平板3的水平。繼續參照圖1和圖2,所述頂部水平板3的頂面設有腳手管套桿6,方便立桿套入。繼續參照圖1至圖5,底部斜板1和頂部水平板3的兩端還開有圓孔,方便工人攜帶運輸,并且安裝后頂部水平板3的圓孔也可穿入鋼絲繩8作卸載用,所述鋼絲繩8的一端穿過頂部水平板的圓孔,另一端固定在腳手架上。參照圖1至圖5,安裝使用本技術時,先將底部斜板1貼住斜坡面,并用膨脹螺栓5固定。然后,保持頂部水平板3保持水平,將箍狀斜撐2扣入相應的定位卡件4內形成穩定三角體系。隨后即可將腳手架立桿套入頂部水平板3的腳手管套桿6上,進行腳手架搭設。必要時,通過頂部水平板3的圓孔穿入鋼絲繩8,鋼絲繩8另一端拉結于腳手架外立桿與橫桿節點處,進行卸載。綜上所述,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包括:底部斜板1、箍狀斜撐2及頂部水平板3。所述底部斜板1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3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2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3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2對應的定位卡件4。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以為斜坡提供基礎水平面,可有效解決斜坡面上腳手架的立桿受力不穩的問題。2、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可根據不同角度斜坡面進行調節,適應性強。除外腳手架外,也可用于汽車坡道等有斜坡區域的腳手架搭設。3、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為定型加工成品,現場只需直接就位安裝而不要再拼裝,施工工序減少,施工更加方便,進度得到提高。4、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的單件重量輕,方便工人搬運,無需起重機械配合,節約人工和機械配合費用。5、本技術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為定型化工具式產品,拆卸后可重復利用,周轉率提高,降低工程成本。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技術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技術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斜板、箍狀斜撐及頂部水平板,其中,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對應的定位卡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斜板、箍狀斜撐及頂部水平板,其中,所述底部斜板的頂端與所述頂部水平板轉動連接,中間與所述箍狀斜撐轉動連接,所述頂部水平板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箍狀斜撐對應的定位卡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斜板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斜坡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件設置有多組,每組定位卡件對應的斜坡角度不同。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腳手底托裝置,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昊,馬愛民,張明明,王道江,潘盾,朱江楓,倪鋒,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