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包括兩根相互連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若干根鋼筋彎鉤,若干根鋼筋彎鉤的端部設有螺紋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兩根混凝土梁均在結點的端面上設有與鋼筋彎鉤螺接的第一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均垂直固設有第二鋼板,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之間相互螺接為一體,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預應力管道,所述預應力管道內穿設有預應力鋼絞線。該預應力組合梁結構的構造簡單,實現了建筑結構的裝配化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工期,安全高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對空間、美觀等方面的要求,大跨度的房屋結構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然而,由于溫度應力的存在,普通的鋼筋混凝土梁當其長度過大時,熱脹冷縮產生的變形會逐漸累積,使梁結構產生開裂直至破壞;另外當梁結構過長時,會增加運輸難度,同時也會增加施工過程中的吊裝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及其施工方法,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便捷高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包括兩根相互連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若干根鋼筋彎鉤,若干根鋼筋彎鉤的端部設有螺紋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兩根混凝土梁均在結點的端面上設有與鋼筋彎鉤螺接的第一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均垂直固設有第二鋼板,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之間相互螺接為一體,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預應力管道,所述預應力管道內穿設有預應力鋼絞線。優選的,所述第一鋼板的一側面均與混凝土梁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鋼板的另一側面均對稱固設有兩塊第二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鋼筋彎鉤的螺紋端穿過的通孔,所述鋼筋彎鉤的螺紋端螺接有螺母。優選的,所述第二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第一安裝通孔,兩根混凝土梁的同側第二鋼板之間均經轉接鋼板連接為一體,所述轉接鋼板的數量為四塊,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均設置有轉接鋼板。優選的,所述轉接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與第二鋼板上的第一安裝通孔重合的第二安裝通孔,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優選的,所述第一鋼板上均開設有與混凝土梁內部的預應力管道相通的預應力管道孔,所述預應力管道孔均位于每根混凝土梁的兩塊第二鋼板之間的中上部,兩根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孔之間設置有外置的管體,其中一混凝土梁的預應力鋼絞線依次經過該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預應力管道孔、管體連接至另一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孔、預應力管道。優選的,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底面之間焊接有一下蓋板,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有一第一上蓋板,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有一第二上蓋板,所述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的頂部表面均焊接有兩個用于錨固的端板,所述端板與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之間固設有三角形的加強肋,每個端板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之間的端板經穿設于通孔上的長螺桿、與長螺桿螺接的螺母連接為一體。優選的,兩根混凝土梁的結點處在第一上蓋板與下蓋板之間、第二上蓋板與下蓋板之間、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的上表面上均澆筑有混凝土層。優選的,所述鋼筋彎鉤的非螺紋端向后彎折180°后形成鉤狀結構。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將工廠預制的帶有第一鋼板、第二鋼板的混凝土梁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組裝;(2)將兩根混凝土梁結點的端部進行對接,并經轉接鋼板將同側的第二鋼板之間的內外表面螺接為一體;(3)在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底面之間焊接下蓋板,在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第一上蓋板、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第二上蓋板,并用長螺桿、與長螺桿螺接的螺母將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之間的端板螺接為一體;(4)在預應力管道處放置預應力鋼絞線并進行預應力張拉;(5)最后在兩根混凝土梁的結點處澆筑混凝土層,并養護至成型后拆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預應力組合梁結構的構造簡單,混凝土梁之間的連接方便快捷;通過鋼筋彎鉤,能夠將第一鋼板牢固的定位在端面上,操作便捷、連接牢固;通過組合的形式減少單根梁長,能夠很好地解決梁長過長、由于溫度變化對梁產生的破壞;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混凝土梁均可在工廠預制完成,施工時僅需在現場進行簡單的拼裝即可,實現了建筑結構的裝配化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工期,安全高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一。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二。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圖中:1-混凝土梁,2-鋼筋彎鉤,3-第一鋼板,4-第二鋼板,5-預應力管道,6-預應力鋼絞線,7-螺母,8-第一安裝通孔,9-轉接鋼板,10-第二安裝通孔,11-螺栓,12-預應力管道孔,13-管體,14-下蓋板,15-第一上蓋板,16-第二上蓋板,17-端板,18-加強肋,19-長螺桿,20-混凝土層。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5所示,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包括兩根相互連接的混凝土梁1,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若干根鋼筋彎鉤2,若干根鋼筋彎鉤的端部設有螺紋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兩根混凝土梁均在結點的端面上設有與鋼筋彎鉤螺接的第一鋼板3,所述第一鋼板上均垂直固設有第二鋼板4,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之間相互螺接為一體,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預應力管道5,所述預應力管道內穿設有預應力鋼絞線6。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鋼板的一側面均與混凝土梁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鋼板的另一側面均對稱固設有兩塊第二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鋼筋彎鉤的螺紋端穿過的通孔,所述鋼筋彎鉤的螺紋端螺接有螺母7。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第一安裝通孔8,兩根混凝土梁的同側第二鋼板之間均經轉接鋼板9連接為一體,所述轉接鋼板的數量為四塊,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均設置有轉接鋼板。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轉接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與第二鋼板上的第一安裝通孔重合的第二安裝通孔10,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11、螺母7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鋼板上均開設有與混凝土梁內部的預應力管道相通的預應力管道孔12,所述預應力管道孔均位于每根混凝土梁的兩塊第二鋼板之間的中上部,兩根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孔之間設置有外置的管體13,其中一混凝土梁的預應力鋼絞線依次經過該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預應力管道孔、管體連接至另一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孔、預應力管道。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底面之間焊接有一下蓋板14,其中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有一第一上蓋板15,另一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的頂面之間焊接有一第二上蓋板16,所述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的頂部表面均焊接有兩個用于錨固的端板17,所述端板與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之間固設有三角形的加強肋18,每個端板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第一上蓋板與第二上蓋板之間的端板經穿設于通孔上的長螺桿19、與長螺桿螺接的螺母連接為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根相互連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若干根鋼筋彎鉤,若干根鋼筋彎鉤的端部設有螺紋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兩根混凝土梁均在結點的端面上設有與鋼筋彎鉤螺接的第一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均垂直固設有第二鋼板,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之間相互螺接為一體,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預應力管道,所述預應力管道內穿設有預應力鋼絞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根相互連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若干根鋼筋彎鉤,若干根鋼筋彎鉤的端部設有螺紋并延伸出混凝土梁的端部,兩根混凝土梁均在結點的端面上設有與鋼筋彎鉤螺接的第一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均垂直固設有第二鋼板,兩根混凝土梁的第二鋼板之間相互螺接為一體,所述混凝土梁的內部均設有預應力管道,所述預應力管道內穿設有預應力鋼絞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板的一側面均與混凝土梁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鋼板的另一側面均對稱固設有兩塊第二鋼板,所述第一鋼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鋼筋彎鉤的螺紋端穿過的通孔,所述鋼筋彎鉤的螺紋端螺接有螺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第一安裝通孔,兩根混凝土梁的同側第二鋼板之間均經轉接鋼板連接為一體,所述轉接鋼板的數量為四塊,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之間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均設置有轉接鋼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鋼板上均開設有若干個與第二鋼板上的第一安裝通孔重合的第二安裝通孔,其中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另一同側第二鋼板上的兩塊轉接鋼板經穿設于第一安裝通孔與第二安裝通孔上的螺栓、螺母將該側的兩第二鋼板連接為一體。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應力組合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板上均開設有與混凝土梁內部的預應力管道相通的預應力管道孔,所述預應力管道孔均位于每根混凝土梁的兩塊第二鋼板之間的中上部,兩根混凝土梁的預應力管道孔之間設置有外置的管體,其中一混凝土梁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一舟,李增鋒,王靜杰,孫季超,辛星云,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