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管支架單元,包括:支架本體和多個腳輪,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由若干鋼管支架呈矩形等間隔排列而成,所述鋼管支架與鋼管支架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腳輪設置在位于所述支架本體的四個拐角處的鋼管支架的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通過將整聯鋼管支架分塊,設置腳輪后,將各鋼管支架單元通過人工移動至搭設位置后,再通過連桿將各鋼管支架單元連接成整體,避免了鋼管支架整體拆除后重新搭設的重復勞動,提高支架使用率,大大節約施工時間和成本,同時,減少支架拆除和搭設過程的潛在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管支架單元。
技術介紹
近年來,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因其結構簡便、材質輕巧、承載性能高、穩定性好、承載力大、安裝快捷、搭設速度快、節省用工、外形美觀等特點,在市政高架橋梁、現澆箱梁結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市政高架橋梁具有結構形式相對單一的特點,高架各聯各跨箱梁結構形式基本相同,故各聯各跨相同部位梁底、跨中空腹板、跨中腹板支架布置間距及橫桿步距一致。支架搭設完成后,通常在完成箱梁結構澆筑并達到設計強度后即拆除,每次支架搭設完后僅使用一次,支架循環利用率相當低。同時,重復搭設支架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浪費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鋼管支架單元,以解決同一工程中支架重復拆搭問題,提高支架使用率,減少重復勞動、節約施工工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鋼管支架單元,包括:支架本體和多個腳輪,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由若干鋼管支架呈矩形等間隔排列而成,所述鋼管支架與鋼管支架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腳輪設置在位于所述支架本體的四個拐角處的鋼管支架的底部。作為優選,所述鋼管支架包括:立桿、水平桿、斜桿和可調節底座,其中,所述立桿上設置有立桿連接盤,所述水平桿和斜桿通過端扣接頭以及扣接頭插銷與所述立桿連接盤連接,所述可調節底座設置在所述立桿底部。作為優選,所述腳輪包括:與所述可調節底座底部的鐵板對應的安裝板、與所述安裝板連接的腳輪架以及安裝在所述腳輪架上的滑輪。作為優選,所述安裝板與所述鐵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可調節底座與所述立桿通過旋轉絲桿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可調節底座與立桿之間還通過鐵絲綁扎固定。作為優選,所述立桿頂部還設置有可調頂托。作為優選,所述腳輪的高度不大于20c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不需要整體拆除原有鋼管支架,可以重復利用鋼管支架,節約施工時間;2、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使得鋼管支架可以通過人工移動至擬建施工搭設部位,大大節約成本;3、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避免大規模重復拆除和搭設鋼管支架,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潛在高處作業等安全風險及材料損耗。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鋼管支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腳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可調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鋼管支架的組裝圖;圖5為本技術中鋼管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技術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如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鋼管支架單元,包括:支架本體100和多個腳輪200,其中,所述支架本體100由若干鋼管支架呈矩形等間隔排列而成,所述鋼管支架與鋼管支架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腳輪200設置在位于所述支架本體100的四個拐角處的鋼管支架的底部。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鋼管支架包括:立桿101、水平桿104、斜桿105和可調節底座300,其中,所述立桿101上設置有立桿連接盤102,所述水平桿104和斜桿105通過端扣接頭106以及扣接頭插銷103與所述立桿連接盤102連接,所述可調節底座300設置在所述立桿101底部。進一步的,所述立桿101頂部還設置有可調頂托。請參照圖2,所述腳輪200包括:與所述可調節底座300底部的鐵板對應的安裝板201、與所述安裝板201連接的腳輪架202以及安裝在所述腳輪架202上的滑輪203。作為優選,所述安裝板201與所述鐵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可調節底座300與所述立桿101通過旋轉絲桿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可調節底座300與立桿101之間還通過鐵絲綁扎固定。繼續參照圖1至圖5,下面將詳細說明本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首先,按照正常施工方式搭設整聯鋼管支架,待需要拆除時,先將整聯鋼管支架分成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為一支架本體100,當然其尺寸主要由鋼管支架可移動性和穩定性決定,每個支架本體100四個角的立桿101設置連接一種可以360度旋轉的腳輪200,且腳輪200的總高度在20cm以內,腳輪200上部為厚150mm×150mm的安裝板201,該安裝板201上開有四個長度為6mm的長形孔,腳輪200可以通過螺栓將安裝板201與可調底座300的鐵板連接起來,隨后,將支架本體100內其余可調底座300用鐵絲綁扎牢靠,最后,通過等高度伸長四個角上的旋轉絲桿的長度,將整個支架本體100抬升,使支架本體100中其余可調底座300與地面脫離接觸,便可通過腳輪200來實現移動位置。待移動至擬建區域后,通過上述過程反向操作撤除腳輪200,放下可調底座300,隨后將各支架本體100連接成整體。實現支架平移和鋼管支架單元的多次重復利用。綜上,本技術是通過將整聯鋼管支架分塊,設置腳輪200后,將各鋼管支架單元通過人工移動至搭設位置后,再通過連桿將各鋼管支架單元連接成整體,避免了鋼管支架整體拆除后重新搭設的重復勞動,提高支架使用率,大大節約施工時間和成本,同時,減少支架拆除和搭設過程的潛在安全風險。由此可見,本技術所帶來的有益后果是:1、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不需要整體拆除原有鋼管支架,可以重復利用鋼管支架,節約施工時間;2、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使得鋼管支架可以通過人工移動至擬建施工搭設部位,大大節約成本;3、采用本技術的鋼管支架單元,避免大規模重復拆除和搭設鋼管支架,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潛在高處作業等安全風險及材料損耗。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技術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技術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管支架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體和多個腳輪,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由若干鋼管支架呈矩形等間隔排列而成,所述鋼管支架與鋼管支架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腳輪設置在位于所述支架本體的四個拐角處的鋼管支架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管支架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體和多個腳輪,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由若干鋼管支架呈矩形等間隔排列而成,所述鋼管支架與鋼管支架之間通過連桿連接,所述腳輪設置在位于所述支架本體的四個拐角處的鋼管支架的底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支架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支架包括:立桿、水平桿、斜桿和可調節底座,其中,所述立桿上設置有立桿連接盤,所述水平桿和斜桿通過端扣接頭以及扣接頭插銷與所述立桿連接盤連接,所述可調節底座設置在所述立桿底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管支架單元,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溢滔,倪鋒,池敏華,張希,李星星,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