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包括備料機構、取料機構、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封裝箱、底板和平臺架;備料機構包括進給盤、轉軸和左、右固定支架;取料機構包括托盤、左、右托架、左、右主動連桿、左、右連桿、左、右拉桿、橫桿一、橫桿二和橫桿三;驅動機構包括左、右大轉盤、電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連接軸、左、右小轉盤和小桿;送料機構包括聯軸和送料盤;封裝箱包括左、右擋板和上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實現物料的自動傳送,節約人力,減小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具體地說是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發展,物料傳送機構的發展越來越快,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而且提升了工業自動化水平。現有技術中的物料傳送機構結構復雜,傳送效率低,能耗高,傳送動作不靈敏,并且加工成本高,由于受到一些環境的因素,受到了應用場合的限制,給物料的自動傳送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狀況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備料機構、取料機構、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封裝箱、底板100和平臺架400;所述封裝箱設置在底板100上方一側,包括左、右擋板和上擋板300;所述平臺架400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一側;所述備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另一側,包括進給盤50、轉軸60和左、右固定支架,在所述進給盤50上方備有物料;所述取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前方,包括托盤1、左、右托架、左、右主動連桿、左、右連桿和左、右拉桿;左連桿、右連桿4鉸接在底板100上,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箱體內部和兩側,包括左、右大轉盤、電機9、主動齒輪10、從動齒輪11、連接軸12、左、右小轉盤和小桿14;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封裝箱上方,包括聯軸15和送料盤16;所述驅動機構由電機9作為驅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0和從動齒輪11組成的齒輪副傳送動力,進而由左、右大轉盤驅動左、右拉桿7帶動左、右主動連桿3,使托盤1作上下取料動作,取出進給盤50中的物料,傳送到送料盤16上,由左、右小轉盤驅動聯軸15帶動送料盤16作送料動作,將物料傳送到平臺架400上;所述上擋板300上方設有通孔,所述聯軸15一端鉸接在所述小桿14上,另一端通過上擋板300的通孔鉸接在所述送料盤16的下方,所述送料盤16底部鉸接在平臺架400上。進一步,所述左擋板、右擋板200的結構和尺寸相同;所述左擋板、右擋板200分別通過兩側的固定角鋁固連在底板100上,上擋板300通過兩側的固定角鋁固連在左、右擋板上。進一步,所述左托架和所述右托架2、所述左主動連桿和所述右主動連桿3、所述左連桿和所述右連桿4、所述左拉桿和所述右拉桿7的結構和尺寸相同;所述托盤1上部固接在橫桿三20上,下部與所述左、右托架鉸接;所述左主動連桿、右主動連桿3底部設置成三角形狀,兩者通過橫桿二6相連;所述左連桿、右連桿4通過橫桿一5和橫桿三20相連。進一步,所述左大轉盤和所述右大轉盤、所述左小轉盤和所述右小轉盤的結構和尺寸相同;所述主動齒輪10和從動齒輪11為圓柱型齒輪,兩者模數相同;所述連接軸12兩端分別固接在所述右大轉盤8和所述右小轉盤13的中心位置,與所述從動齒輪11通過平鍵連接;所述小桿14兩端分別固接在所述左小轉盤和所述右小轉盤13的偏心位置。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技術采用單個電機作為動力輸入,就可實現物料的取、送工作,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取料機構采用雙曲柄連桿形式,不僅結構簡單,容易實現,而且可以通過改變連桿的長度,可以控制取料的范圍,實用性強;本技術通過從動齒輪帶動大轉盤和小轉盤運轉,可以同時實現取料和送料,工作效率高,并節約時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前側外部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后側外部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取料機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驅動機構示意圖。圖中序號:1托盤,2右托架,3右主動連桿,4右連桿,5橫桿一,6橫桿二,7右拉桿,8右大轉盤,9電機,10主動齒輪,11從動齒輪,12連接軸,13右小轉盤,14小桿,15聯軸,16送料盤,20橫桿三,50進給盤,60轉軸,70右固定支架,100底板,200右擋板,300上擋板,400平臺架,500方型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圖2。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包括備料機構、取料機構、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封裝箱、底板100和平臺架400;參見圖3、圖4。封裝箱設置在底板100上方一側,包括左、右擋板200和上擋板300;平臺架400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左側,固接在底板100上;備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另一側,包括進給盤50、轉軸60和左、右固定支架70,左固定支架和右固定支架70固接在底板100上,轉軸60穿過進給盤50與左、右固定支架70固接,在進給盤50上方備有物料,進給盤50傾斜于物料一側;取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前方,包括托盤1、左、右托架2、左、右主動連桿3、左、右連桿4、左、右拉桿7、橫桿一5、橫桿二6和橫桿三20,取料機構通過向下運動,壓下進給盤50,進給盤50中的物料會傳到托盤1中;驅動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箱體內部和兩側,包括左、右大轉盤8、電機9、主動齒輪10、從動齒輪11、連接軸12、左、右小轉盤13和小桿14;送料機構設置在封裝箱上方,包括聯軸15和送料盤16;驅動機構由電機9作為驅動力,通過齒輪副傳送動力,進而由左、右大轉盤8驅動左、右拉桿7帶動左、右主動連桿3,使托盤1作上下取料動作,取出進給盤50中的物料,傳送到送料盤16上,由左、右小轉盤13驅動聯軸15帶動送料盤16作送料動作,將物料傳送到平臺架400上。其中,取料和送料同時完成,大轉盤轉動一周,取料機構會將物料傳送到送料盤16上,同時小轉盤轉動一周,將送料盤16上的物料傳送到平臺架400上。參見圖1、圖2。左擋板、右擋板200的結構和尺寸相同;左擋板、右擋板200分別通過兩側的固定角鋁固連在底板100上,上擋板300上方設有方型通孔500,用于聯軸15與送料盤16相連,上擋板300通過兩側的固定角鋁固連在左、右擋板200上。參見圖1、圖3。左托架和右托架2、左主動連桿和右主動連桿3、左連桿和右連桿4、左拉桿和右拉桿7的結構和尺寸相同;托盤1為彎板型,上部固接在橫桿三20上,下部與左、右托架2鉸接;左主動連桿、右主動連桿3底部設置成三角形狀,兩者通過橫桿二6相連;左連桿、右連桿4鉸接在底板100上,兩者通過橫桿一5和橫桿三20相連。大轉盤、拉桿、主動連桿構成曲柄連桿機構,大轉盤轉動,主動連桿通過托架、連桿帶動托盤1做上下取料運動。...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備料機構、取料機構、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封裝箱、底板(100)和平臺架(400);所述封裝箱設置在底板(100)上方一側,包括左、右擋板和上擋板(300);所述平臺架(400)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一側;所述備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另一側,包括進給盤(50)、轉軸(60)和左、右固定支架,在所述進給盤(50)上方備有物料;所述取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前方,包括托盤(1)、左、右托架、左、右主動連桿、左、右連桿和左、右拉桿;左連桿、右連桿(4)鉸接在底板(100)上,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箱體內部和兩側,包括左、右大轉盤、電機(9)、主動齒輪(10)、從動齒輪(11)、連接軸(12)、左、右小轉盤和小桿(14);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封裝箱上方,包括聯軸(15)和送料盤(16);所述驅動機構由電機(9)作為驅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0)和從動齒輪(11)組成的齒輪副傳送動力,進而由左、右大轉盤驅動左、右拉桿(7)帶動左、右主動連桿(3),使托盤(1)作上下取料動作,取出進給盤(50)中的物料,傳送到送料盤(16)上,由左、右小轉盤驅動聯軸(15)帶動送料盤(16)作送料動作,將物料傳送到平臺架(400)上;所述上擋板(300)上方設有通孔,所述聯軸(15)一端鉸接在所述小桿(14)上,另一端通過上擋板(300)的通孔鉸接在所述送料盤(16)的下方,所述送料盤(16)底部鉸接在平臺架(400)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物料自動傳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備料機構、取料機構、驅動機構、
送料機構、封裝箱、底板(100)和平臺架(400);
所述封裝箱設置在底板(100)上方一側,包括左、右擋板和上擋板(300);所述平
臺架(400)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一側;所述備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
另一側,包括進給盤(50)、轉軸(60)和左、右固定支架,在所述進給盤(50)上方備有物
料;所述取料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前方,包括托盤(1)、左、右托架、
左、右主動連桿、左、右連桿和左、右拉桿;左連桿、右連桿(4)鉸接在底板(100)上,
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底板(100)上方的封裝箱的箱體內部和兩側,包括左、右大轉盤、
電機(9)、主動齒輪(10)、從動齒輪(11)、連接軸(12)、左、右小轉盤和小桿(14);所述
送料機構設置在封裝箱上方,包括聯軸(15)和送料盤(16);所述驅動機構由電機(9)作
為驅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0)和從動齒輪(11)組成的齒輪副傳送動力,進而由左、右
大轉盤驅動左、右拉桿(7)帶動左、右主動連桿(3),使托盤(1)作上下取料動作,取出
進給盤(50)中的物料,傳送到送料盤(16)上,由左、右小轉盤驅動聯軸(15)帶動送料盤
(16)作送料動作,將物料傳送到平臺架(400)上;所述上擋板(300)上方設有通孔,所述
聯軸(15)一端鉸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謙,張騰蛟,楊吉哲,唐修檢,陸皖麟,王若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