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進氣缸魚型筋板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的結構及利用該工裝進行筋板加工,尤其是一種便捷能實現快速裝夾定位的加工工裝,適用于進氣缸魚型筋板的加工,解決了由于進氣缸魚型筋板外形的不規(guī)則且正反兩面加工時,反面難定位找正,加工多工序裝夾步驟效率很低等問題,而且也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產品的裝夾時間,減少了裝夾過程繁瑣,優(yōu)化程序和塊速裝夾,縮短加工時間保證筋板表面質量提升加工效率,極大程度提升加床開機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進氣缸魚型筋板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的結構及利用該工裝進行筋板加工,尤其是一種便捷能實現快速裝夾定位的加工工裝,適用于進氣缸魚型筋板的加工。
技術介紹
由于進氣缸魚型筋板外形的不規(guī)則,當正反兩面都需要加工時,反面批量加工工序多,編程時間長,程序刀路零亂,加工周期長,找正定位困難,使得加工工藝設計繁瑣,而且在不用工裝的情況下為了反面方便找正,加工毛坯量在長度方向也要大3倍開粗刀刀具直徑,導致材料浪費。當機床加工時,每塊筋板正反面需要找正和找平,而且每塊都要重新對刀具坐標,導致小批量加工多工序裝夾步驟效率很低,也占用了大量的機床運行時間,嚴重降低機床利用率,容易出現有搭子處加工不到位,導致筋板表面質量低下的后果。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加工鑲鑄筋板的工裝成為本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的設計及利用該工裝進行筋板加工的方法,解決了由于進氣缸魚型筋板外形的不規(guī)則且正反兩面加工時,反面難定位找正,加工多工序裝夾步驟效率很低等問題,而且也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產品的裝夾時間,優(yōu)化程序和塊速裝夾,縮短加工時間保證筋板表面質量提升加工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鑲鑄筋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按照工藝加工工裝:該工裝為長方體形結構,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第一臺階部、第二臺階部、凹部和螺釘;其中,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設置在工裝的上表面,第一水平面的右端與第一臺階部連接,第二水平面的左端與第二臺階部連接,沿工裝軸向延伸的凹部設置在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之間;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所述螺釘;并且,所述工裝的左側端面作為第一參考面,所述工裝上設置一個參考點;b.將銑好基準面的筋板毛坯料,與工作臺對齊找直后,固定在工作臺上,進行筋板正面加工,同時在筋板毛坯料的兩端加工基準面;c.將加工好的工裝找平、找直后,將工裝的螺釘旋入工作臺的螺孔內,使工裝固定在工作臺上,以工裝的參考點作為基準,對準每把加工刀具的X,Y,Z點坐標;d.將加工好的正面筋板兩側的直邊分別緊貼在工裝的所述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的臺階處,筋板毛坯料端部的基準面與所述工裝的基準面貼緊,筋板的曲面緊貼工裝凹部的曲面,壓板壓在筋板毛坯料兩端,加工筋板反面的中部;e.筋板反面的中部加工完成后,壓板下墊銅皮壓在筋板中部,加工筋板反面的兩端頭;f.判斷筋板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則加工完成,如不符合,重新加工或計作廢品。進一步的,所述毛坯料以工作臺T型槽邊為基準來對齊找直。進一步的,所述毛坯料采用膠水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機床工作臺上。進一步的,所述工裝長方體結構的左下角的端點作為所述參考點。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設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在編程中程序刀路得到優(yōu)化,在加工中可以完全實現每塊筋板正反面一次性找平找正,連續(xù)加工,同時X、Y方向基準不變,一次性對刀后直接加工,每塊筋板節(jié)約裝夾時間2小時,減少了裝夾過程繁瑣,極大程度提升加床開機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筋板工裝的工裝裝置。圖2為本專利技術筋板工裝的筋板正面加工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筋板工裝的第一筋板反面加工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筋板工裝的第二筋板反面加工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筋板的產品圖。其中,工裝1;筋板2;壓板3;基準邊,面4。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設計的步驟如下:a.如圖1所示,按照工藝加工工裝1,該工裝1為長方體形結構,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第一臺階部、第二臺階部、凹部和螺釘;其中,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設置在工裝的上表面,第一水平面的右端與第一臺階部連接,第二水平面的左端與第二臺階部連接,沿工裝軸向延伸的凹部設置在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之間;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所述螺釘;并且,所述工裝1的左側端面作為第一參考面,所述工裝長方體結構的左下角的端點設置一個參考點;使用該工裝1,使得加工筋板2的正反面程序得到優(yōu)化,刀路順暢步距整齊靈活利用順、逆、曲面斜角度銑;b.如圖2所示,將銑好基準面4的筋板毛坯料,以工作臺T型槽邊為基準對齊找直后,用膠水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機床工作臺上,以便更好地進行筋板正面加工,同時在筋板毛坯料的兩端加工基準面4;c.如圖3所示,將加工好的工裝1以工作臺T型槽邊為基準找平、找直后,將工裝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設置的螺釘旋入工作臺的螺孔內,使工裝固定在工作臺上,以工裝的左下角的參考點作為基準,對準每把加工刀具的X,Y,Z點坐標,此工裝實現了加工N件只找正一次,減少了裝夾過程繁瑣,極大程度提升加床開機效率;d.如圖3所示,將加工好的正面筋板兩側的直邊分別緊貼在工裝的所述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的臺階處,筋板毛坯料端部的基準面與所述工裝的基準面貼緊,筋板的曲面緊貼工裝凹部的曲面,為了更好的固定筋板2,還設置了壓板3壓在筋板毛坯料兩端,進而加工筋板反面的中部;e.如圖4所示,當筋板2反面的中部加工完成后,再在壓板下墊銅皮,然后將壓板壓在筋板中部,加工筋板反面的兩端頭;f.判斷筋板表面的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生產要求,則加工完成;如不符合,則根據上述所述步驟重新加工或計作廢品。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設計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在編程中程序刀路得到優(yōu)化,在加工中可以完全實現每塊筋板正反面一次性找平找正,連續(xù)加工,同時X、Y方向基準不變,一次性對刀后直接加工,每塊筋板節(jié)約裝夾時間2小時,減少了裝夾過程繁瑣,極大程度提升加床開機效率。以上對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加工鑲鑄筋板工裝設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實施例對本申請的步驟及操作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申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鑲鑄筋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按照工藝加工工裝:該工裝為長方體形結構,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第一臺階部、第二臺階部、凹部和螺釘;其中,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設置在工裝的上表面,第一水平面的右端與第一臺階部連接,第二水平面的左端與第二臺階部連接,沿工裝軸向延伸的凹部設置在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之間;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所述螺釘;并且,所述工裝的左側端面作為第一參考面,所述工裝上設置一個參考點;b.將銑好基準面的筋板毛坯料,與工作臺對齊找直后,固定在工作臺上,進行筋板正面加工,同時在筋板毛坯料的兩端加工基準面;c.將加工好的工裝找平、找直后,將工裝的螺釘旋入工作臺的螺孔內,使工裝固定在工作臺上,以工裝的參考點作為基準,對準每把加工刀具的X,Y,Z點坐標;d.將加工好的正面筋板兩側的直邊分別緊貼在工裝的所述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的臺階處,筋板毛坯料端部的基準面與所述工裝的基準面貼緊,筋板的曲面緊貼工裝凹部的曲面,壓板壓在筋板毛坯料兩端,加工筋板反面的中部;e.?筋板反面的中部加工完成后,壓板下墊銅皮壓在筋板中部,加工筋板反面的兩端頭;f.判斷筋板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則加工完成,如不符合,重新加工或計作廢品。...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鑲鑄筋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按照工藝加工工裝:該工裝為長方體形結構,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第一臺階部、第二臺階部、凹部和螺釘;其中,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設置在工裝的上表面,第一水平面的右端與第一臺階部連接,第二水平面的左端與第二臺階部連接,沿工裝軸向延伸的凹部設置在第一臺階部和第二臺階部之間;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分別設置至少兩個所述螺釘;并且,所述工裝的左側端面作為第一參考面,所述工裝上設置一個參考點;
b.將銑好基準面的筋板毛坯料,與工作臺對齊找直后,固定在工作臺上,進行筋板正面加工,同時在筋板毛坯料的兩端加工基準面;
c.將加工好的工裝找平、找直后,將工裝的螺釘旋入工作臺的螺孔內,使工裝固定在工作臺上,以工裝的參考點作為基準,對準每把加工刀具的X...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戴海燕,
申請(專利權)人:寧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寧夏;6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