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曲軸、泵體組件和壓縮機。該曲軸包括中心轉軸(1)、第一偏心部(2)、第二偏心部(3)、圓盤隔板(18)和圓環隔板(4),圓盤隔板(18)位于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3)之間,并與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圓環隔板(4)套設在圓盤隔板(18)外。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曲軸,能夠在加大曲軸偏心量的同時避免隔板與滾子之間發生泄漏,提高壓縮機的工作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曲軸、泵體組件和壓縮機
本技術涉及氣體壓縮壓縮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曲軸、泵體組件和壓縮機。
技術介紹
雙轉子壓縮機具有冷量大,運轉平穩的特點,在空調系統中廣泛使用。現有的雙轉子壓縮機采用兩個氣缸軸向疊加起來,中間采用隔板分隔開。曲軸具有兩個偏心部,在兩個偏心部上分別套有滾子。為了壓縮機的小型化低成本設計,需在相對小的壓縮機結構上實現更大的排量。目前增大排量主要通過增大氣缸高度、加大氣缸直徑以及加大曲軸的偏心量來實現。然而加大氣缸高度、加大氣缸直徑在結構上需加大尺寸,難以實現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同時曲軸的受力加大,可靠性變差,所以通過加大偏心量來加大壓縮機的排量上能滿足小型化低成本。如圖1所示,在曲軸偏心量加大后,為了使中間隔板2’能夠穿過其中一個偏心部1’,中間隔板2’必須大于偏心部1’的外徑,而由于偏心量過大,會導致滾子3’的外徑和中間隔板2’的通孔之間存在L處所示的縫隙,冷媒在壓縮的過程中會通過L處的縫隙存在竄通,無法實現壓縮機腔的密封。目前有采用將中間隔板一分為二,通過隔板拼接的方式來減小隔板中間的貫通孔的方案,該方案同時還能實現在大偏心量曲軸設計情況下隔板和滾子的密封。但上述的采用隔板分割再拼接形成一個完整隔板的方式,存在加工困難,零件加工和裝配精度要求極高,難以大批量生產的問題,同時在拼接處容易存在接縫,造成泄漏,導致密封性能降低,同時兩塊拼接的隔板高度難以相同,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不利于滾子在隔板面上自由運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曲軸、泵體組件和壓縮機,能夠在加大曲軸偏心量的同時避免隔板與滾子之間發生泄漏,提高壓縮機的工作性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曲軸,包括中心轉軸、第一偏心部、第二偏心部、圓盤隔板和圓環隔板,圓盤隔板位于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之間,并與中心轉軸一體成型,圓環隔板套設在圓盤隔板外。作為優選,圓盤隔板與圓環隔板間隙配合。作為優選,圓環隔板的內徑ΦB與圓盤隔板的外徑ΦD之間的關系滿足(ΦB-ΦD)>0.01mm。作為優選,圓盤隔板的厚度為H1,圓環隔板的厚度為H2,H2與H1之間滿足(H2-H1)>0.01mm。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泵體組件,包括曲軸、上氣缸和下氣缸,曲軸為上述的曲軸,上氣缸套設在第一偏心部外,下氣缸套設在第二偏心部外。作為優選,圓盤隔板的外徑ΦD與氣缸的內徑ΦC之間的關系滿足(ΦD-ΦC)>2mm。作為優選,圓盤隔板間隔設置在上氣缸和下氣缸之間,并與上氣缸間隙配合。作為優選,圓環隔板的內周側或者圓盤隔板的外周側設置有環形的通油槽,通油槽通過通油通道與油池連通。作為優選,圓環隔板的內周側設置有通油槽,通油通道為沿徑向貫穿圓環隔板的通油孔。作為優選,上氣缸、圓環隔板和下氣缸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作為優選,圓盤隔板的外周壁上端設置有與上氣缸的壓縮腔連通的第一增焓槽,圓環隔板上設置有增焓孔,上氣缸的底部設置有將第一增焓槽和增焓孔連通的第一連通通道,和/或圓盤隔板的外周壁下端設置有與下氣缸的壓縮腔連通的第二增焓槽,圓環隔板上設置有增焓孔,下氣缸的頂部設置有將第二增焓槽和增焓孔連通的第二連通通道。作為優選,圓盤隔板上設置有第一增焓槽和第二增焓槽,增焓孔為三通增焓孔,三通增焓孔包括沿徑向延伸的入口和與入口連通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其中第一出口通過第一連通通道與第一增焓槽連通,第二出口通過第二連通通道與第二增焓槽連通。作為優選,第一連通通道和第二連通通道均為弧形凹槽。作為優選,上氣缸上設置有第一滑片槽,下氣缸上設置有第二滑片槽,第一連通通道的起始端與第一滑片槽之間的夾角為θ1,第二連通通道與第二滑片槽之間的夾角為θ2,其中30°<θ1<80°;30°<θ2<80°。作為優選,第一連通通道的角度范圍為30°<β1<100°;第二連通通道的角度范圍為30°<β2<100°。根據本技術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泵體組件,該泵體組件為上述的泵體組件。作為優選,壓縮機為雙缸壓縮機、多缸壓縮機或多級壓縮機。應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曲軸包括中心轉軸、第一偏心部、第二偏心部、圓盤隔板和圓環隔板,圓盤隔板位于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之間,并與中心轉軸一體成型,圓環隔板套設在圓盤隔板外。該曲軸的隔板包括圓盤隔板和圓環隔板,圓盤隔板與中心轉軸一體成型,因此使得隔板中心可以為實體,無需留下安裝時穿過第一偏心部或第二偏心部所需的安裝孔,避免該安裝孔過大而導致隔板與滾子安裝孔之間出現配合間隙發生泄漏,由于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對隔板的安裝不造成影響,因此使得曲軸的偏心量可以做的很大,能夠有效提高壓縮機排量。由于圓盤隔板與中心轉軸一體成型,因此無需對隔板進行拼接,也降低了隔板的加工難度,使得隔板的整體性更好,與氣缸的配合性較好,提高壓縮機的工作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泵體組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曲軸的圓環隔板的立體結構圖;圖4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曲軸的立體結構圖;圖5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剖視結構圖;圖6是圖5的Q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結構圖;圖8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氣缸與隔板的配合結構圖;圖9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分解結構圖;圖10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隔板與氣缸配合的第一運動結構圖;圖11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隔板與氣缸配合的第二運動結構圖;圖12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泵體組件的隔板與氣缸配合的第三運動結構圖。附圖標記說明:1、中心轉軸;2、第一偏心部;3、第二偏心部;4、圓環隔板;5、上氣缸;6、下氣缸;7、通油槽;8、通油孔;9、螺栓;10、第一增焓槽;11、第二增焓槽;12、第一連通通道;13、第二連通通道;14、三通增焓孔;15、第一滑片槽;16、第二滑片槽;17、殼體;18、圓盤隔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結合參見圖3和圖4所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曲軸包括中心轉軸1、第一偏心部2、第二偏心部3、圓盤隔板18和圓環隔板4,圓盤隔板18位于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3之間,并與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圓環隔板4套設在圓盤隔板18外。該曲軸的隔板包括圓盤隔板18和圓環隔板4兩個部分,圓盤隔板18與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因此使得隔板中心可以為實體,無需留下安裝時穿過第一偏心部2或第二偏心部3所需的安裝孔,避免該安裝孔過大而導致隔板與滾子安裝孔之間出現配合間隙發生冷媒泄漏,由于第一偏心部2和第二偏心部3對隔板的安裝不會造成影響,因此使得曲軸的偏心量可以做的很大,能夠有效提高壓縮機排量。由于圓盤隔板18與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因此無需對隔板進行拼接,也降低了隔板的加工難度,使得隔板的整體性更好,與氣缸的配合性較好,提高壓縮機的工作性能。圓環隔板4與圓盤隔板18之間轉動配合,使得圓環隔板可以與泵體組件的其他部分固定連接,同時又不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曲軸,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轉軸(1)、第一偏心部(2)、第二偏心部(3)、圓盤隔板(18)和圓環隔板(4),所述圓盤隔板(18)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2)和所述第二偏心部(3)之間,并與所述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所述圓環隔板(4)套設在所述圓盤隔板(18)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曲軸,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轉軸(1)、第一偏心部(2)、第二偏心部(3)、圓盤隔板(18)和圓環隔板(4),所述圓盤隔板(18)位于所述第一偏心部(2)和所述第二偏心部(3)之間,并與所述中心轉軸(1)一體成型,所述圓環隔板(4)套設在所述圓盤隔板(18)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隔板(18)與所述圓環隔板(4)間隙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隔板(4)的內徑ΦB與所述圓盤隔板(18)的外徑ΦD之間的關系滿足(ΦB-ΦD)>0.01mm。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隔板(18)的厚度為H1,所述圓環隔板(4)的厚度為H2,H2與H1之間滿足(H2-H1)>0.01mm。5.一種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軸、上氣缸(5)和下氣缸(6),所述曲軸為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曲軸,所述上氣缸(5)套設在所述第一偏心部(2)外,所述下氣缸(6)套設在所述第二偏心部(3)外。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隔板(18)的外徑ΦD與所述氣缸的內徑ΦC之間的關系滿足(ΦD-ΦC)>2mm。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隔板(18)間隔設置在所述上氣缸(5)和所述下氣缸(6)之間,并與所述上氣缸(5)間隙配合。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隔板(4)的內周側或者所述圓盤隔板(18)的外周側設置有環形的通油槽(7),所述通油槽(7)通過通油通道與油池連通。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隔板(4)的內周側設置有所述通油槽(7),所述通油通道為沿徑向貫穿所述圓環隔板(4)的通油孔(8)。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缸(5)、所述圓環隔板(4)和所述下氣缸(6)之間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11.根據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泵體組件,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闕沛禎,胡艷軍,楊歐翔,翟元彬,向柳,黃建峰,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