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包括汽化煙道和余熱鍋爐,所述的汽化煙道包括用于引出礦熱爐內煙氣的煙道本體和設置于煙道本體外部的蒸發(fā)部;所述的余熱鍋爐包括殼程部和管程部,煙道本體通過管道一連接列管空冷器,煙道本體還通過管道二連接換熱管的進氣口,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三連接列管空冷器的排氣管,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四連接換熱管的排氣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實現(xiàn)了對礦熱爐余熱的有效利用,避免了余熱的流失和浪費;以水為介質,采用自然循環(huán)系統(tǒng),利用礦熱爐高溫煙氣釋放的高溫煙氣獲得蒸汽。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
本技術涉及熱能回收利用
,特別是一種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
技術介紹
目前,半封閉式(矮煙罩)硅鐵合金硅鐵爐(礦熱爐)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不僅解決冶煉鐵合金的工藝操作需要,而且也有效地解決了爐氣凈化和余熱回收利用技術,國內冶金廠的低功率硅鐵合金很多采用了半封閉式。采用硅鐵爐生產硅鐵合金礦的工藝中,電爐煙氣后續(xù)處理設置了空氣冷卻器和旋風除塵器,將煙氣溫度降至180℃左右時,再進入正壓布袋式除塵裝置,然后進行排放,煙氣余熱沒有進行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提高熱能回收利用率的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包括汽化煙道和余熱鍋爐,所述的汽化煙道包括用于引出礦熱爐內煙氣的煙道本體和設置于煙道本體外部的蒸發(fā)部,所述的蒸發(fā)部包括貼覆于煙道本體外側的受熱管層和包覆于受熱管層外部的耐熱保溫層,以利于煙道外壁的隔熱,以及安全防護,保證受熱管層的換熱率;受熱管層包括貼覆煙道本體的受熱管,受熱管的進水端和排水端均與汽包連通;所述的余熱鍋爐包括殼程部和管程部,所述的殼程部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底部的進水管和設置于殼體上部的排蒸汽管,所述的管程部包括設置于殼體內的換熱管,煙道本體通過管道一連接列管空冷器,煙道本體還通過管道二連接換熱管的進氣口,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三連接列管空冷器的排氣管,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四連接換熱管的排氣管,所述的管道一、管道二、管道三、管道四上均安裝有閥門。正常工作時,管道一和管道三上的閥門閉合,管道二和管道四上的閥門開啟,由余熱鍋爐對氣體進行降溫,當余熱鍋爐需要檢修時,管道一和管道三上的閥門開啟,管道二和管道四上閥門閉合。礦熱爐內的廢氣經煙道本體排出。汽包內水分配給下降管、進入受熱管蒸發(fā)換熱,受熱管內的飽和蒸汽由上升管進入汽包,形成汽水循環(huán)動壓頭原理,進入汽包的飽和蒸汽最后再經過過熱器,產生過熱蒸汽。正常工作時,煙道本體內的氣體經由管道進入換熱管,與余熱鍋爐內的水進行熱交換,水受熱產生蒸汽,降溫后的氣體經除塵機構除塵后排空。從而,該裝置以水為介質,采用自然循環(huán)系統(tǒng),利用礦熱爐高溫煙氣釋放的高溫煙氣獲得蒸汽。所述的余熱鍋爐的數(shù)量為一個或多個,當余熱鍋爐的數(shù)量為多個時,所述的多個余熱鍋爐的換熱管的進氣口均通過一個與之對應的管道二連接煙道本體,所述的多個余熱鍋爐的排氣管均通過一個與之對應的管道四連接除塵機構。所述的除塵機構包括通過管道連接的旋風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所述的受熱管層還包括設置于受熱管下部的配水聯(lián)箱和設置于受熱管上部的匯集聯(lián)箱,受熱管的進水端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匯集聯(lián)箱和汽包,受熱管的排水端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匯集聯(lián)箱和汽包。供水由汽包中的水經由下降管路引至配水聯(lián)箱的環(huán)管,受熱管受熱后吸熱產生飽和蒸汽,受熱管內汽水混合物匯集到上聯(lián)箱,通過上升管路回到汽包。連接汽包與受熱管的進水端或排水端的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及壓力檢測儀表、流量監(jiān)測儀表以及配套閥門。本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技術實現(xiàn)了對礦熱爐余熱的有效利用,避免了余熱的流失和浪費;以水為介質,采用自然循環(huán)系統(tǒng),利用礦熱爐高溫煙氣釋放的高溫煙氣獲得蒸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礦熱爐,2-煙道本體,3-蒸發(fā)部,4-殼體,5-進水管,6-排蒸汽管,7-管道一,8-列管空冷器,9-管道二,10-管道三,11-管道四,12-旋風除塵器,13-布袋除塵器,14-汽包。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包括汽化煙道和余熱鍋爐,所述的汽化煙道包括用于引出礦熱爐1內煙氣的煙道本體2和設置于煙道本體2外部的蒸發(fā)部3,所述的蒸發(fā)部3包括貼覆于煙道本體2外側的受熱管層和包覆于受熱管層外部的耐熱保溫層,以利于煙道外壁的隔熱,以及安全防護,保證受熱管層的換熱率;受熱管層包括貼覆煙道本體2的受熱管,受熱管的進水端和排水端均與汽包14連通;所述的余熱鍋爐包括殼程部和管程部,所述的殼程部包括殼體4、設置于殼體4底部的進水管5和設置于殼體4上部的排蒸汽管6,所述的管程部包括設置于殼體4內的換熱管,煙道本體2通過管道一7連接列管空冷器8,煙道本體2還通過管道二9連接換熱管的進氣口,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三10連接列管空冷器8的排氣管,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四11連接換熱管的排氣管,所述的管道一7、管道二9、管道三10、管道四11上均安裝有閥門。正常工作時,管道一7和管道三10上的閥門閉合,管道二9和管道四11上的閥門開啟,由余熱鍋爐對氣體進行降溫,當余熱鍋爐需要檢修時,管道一7和管道三10上的閥門開啟,管道二9和管道四11上閥門閉合。礦熱爐1內的廢氣經煙道本體2排出。汽包14內水分配給下降管、進入受熱管蒸發(fā)換熱,受熱管內的飽和蒸汽由上升管進入汽包14,形成汽水循環(huán)動壓頭原理,進入汽包14的飽和蒸汽最后再經過過熱器,產生過熱蒸汽。正常工作時,煙道本體2內的氣體經由管道進入換熱管,與余熱鍋爐內的水進行熱交換,水受熱產生蒸汽,降溫后的氣體經除塵機構除塵后排空。從而,該裝置以水為介質,采用自然循環(huán)系統(tǒng),利用礦熱爐1高溫煙氣釋放的高溫煙氣獲得蒸汽。所述的余熱鍋爐的數(shù)量為一個或多個,當余熱鍋爐的數(shù)量為多個時,所述的多個余熱鍋爐的換熱管的進氣口均通過一個與之對應的管道二9連接煙道本體2,所述的多個余熱鍋爐的排氣管均通過一個與之對應的管道四11連接除塵機構。所述的除塵機構包括通過管道連接的旋風除塵器12和布袋除塵器13。所述的受熱管層還包括設置于受熱管下部的配水聯(lián)箱和設置于受熱管上部的匯集聯(lián)箱,受熱管的進水端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匯集聯(lián)箱和汽包14,受熱管的排水端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匯集聯(lián)箱和汽包14。供水由汽包14中的水經由下降管路引至配水聯(lián)箱的環(huán)管,受熱管受熱后吸熱產生飽和蒸汽,受熱管內汽水混合物匯集到上聯(lián)箱,通過上升管路回到汽包14。連接汽包14與受熱管的進水端或排水端的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及壓力檢測儀表、流量監(jiān)測儀表以及配套閥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煙道和余熱鍋爐,所述的汽化煙道包括用于引出礦熱爐(1)內煙氣的煙道本體(2)和設置于煙道本體(2)外部的蒸發(fā)部(3),所述的蒸發(fā)部(3)包括貼覆于煙道本體(2)外側的受熱管層和包覆于受熱管層外部的耐熱保溫層,受熱管層包括貼覆煙道本體(2)的受熱管,受熱管的進水端和排水端均與汽包(14)連通;所述的余熱鍋爐包括殼程部和管程部,所述的殼程部包括殼體(4)、設置于殼體(4)底部的進水管(5)和設置于殼體(4)上部的排蒸汽管(6),所述的管程部包括設置于殼體(4)內的換熱管,煙道本體(2)通過管道一(7)連接列管空冷器(8),煙道本體(2)還通過管道二(9)連接換熱管的進氣口,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三(10)連接列管空冷器(8)的排氣管,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四(11)連接換熱管的排氣管,所述的管道一(7)、管道二(9)、管道三(10)、管道四(11)上均安裝有閥門。
【技術特征摘要】
1.含汽化煙道的余熱鍋爐,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煙道和余熱鍋爐,所述的汽化煙道包括用于引出礦熱爐(1)內煙氣的煙道本體(2)和設置于煙道本體(2)外部的蒸發(fā)部(3),所述的蒸發(fā)部(3)包括貼覆于煙道本體(2)外側的受熱管層和包覆于受熱管層外部的耐熱保溫層,受熱管層包括貼覆煙道本體(2)的受熱管,受熱管的進水端和排水端均與汽包(14)連通;所述的余熱鍋爐包括殼程部和管程部,所述的殼程部包括殼體(4)、設置于殼體(4)底部的進水管(5)和設置于殼體(4)上部的排蒸汽管(6),所述的管程部包括設置于殼體(4)內的換熱管,煙道本體(2)通過管道一(7)連接列管空冷器(8),煙道本體(2)還通過管道二(9)連接換熱管的進氣口,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三(10)連接列管空冷器(8)的排氣管,除塵機構的進氣管通過管道四(11)連接換熱管的排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積文,張崇敬,楊傳學,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華臻重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