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包括:第一爬架,第一爬架上設有用于支撐頂升施工平臺的支撐立柱;第二爬架,通過液壓推桿組件連接于第一爬架,液壓推桿組件包括液壓缸體及伸縮連接于液壓缸體的推桿;液壓缸體固定于第一爬架,推桿固定于第二爬架;第一附墻件,安裝于第一爬架上;第二附墻件,安裝于第二爬架上;用于固定第一附墻件和第二附墻件的附墻埋件,設于爬附建筑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第一爬架、第二爬架及液壓推桿組件構成一種輕便化爬升裝置,可應用于小型頂升施工平臺,實現小型頂升施工平臺的快速自爬升,避免了采用大型頂升設備所帶來的工程耗費問題和效率低下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
技術介紹
在高層建筑的墻體、核心筒、煙囪、水塔等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施工中,大多采用整體頂升鋼平臺體系。配合圖2所示,該整體頂升鋼平臺體系以墻內內插支承立柱(格構柱)為支撐,以升板機為動力,主梁采用大截面H型鋼,下掛模板和腳手系統。在核心筒操作面之上形成封閉的,具有一定承載力的操作平臺。然而該整體提升缸平臺腳手體系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該鋼平臺是整體固接,體積和重量較大,需要較大的動力支撐,工程負擔較大;2、格構柱必須埋入結構內,無法回收,造成了材料的浪費并且影響了水平結構的施工;3、超高層核心筒施工通常采用的施工方法為:豎向結構先行,水平結構落后豎向墻體10層以上,導致豎向和水平結構落差太大,面臨著嚴峻的消防安全隱患問題和結構受力問題,且頂模系統底部安全防護較為困難,高空墜物對于下部水平梁板的結構施工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重量輕、施工速度快,能夠實現頂升施工平臺的自爬升的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包括:第一爬架,所述第一爬架上設有用于支撐頂升施工平臺的支撐立柱;第二爬架,通過液壓推桿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液壓推桿組件包括液壓缸體及伸縮連接于所述液壓缸體的推桿;所述液壓缸體固定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推桿固定于所述第二爬架;第一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一爬架上;第二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二爬架上;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附墻件和所述第二附墻件的附墻埋件,設于爬附建筑上。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支撐立柱內設有容置空間,所述液壓缸體安裝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推桿的第一端伸縮連接于所述液壓缸體的遠離所述支撐立柱的一側上。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爬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支撐立柱的第一三角支撐架和第二三角支撐架,所述第一三角支撐架和所述第二三角支撐架之間形成有供所述推桿向外伸縮的伸縮活動空間。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一三角支撐架和所述第二三角支撐架的面向所述爬附建筑的一側上。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一三角支撐架和所述第二三角支撐架之間連接有支撐連梁。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二爬架包括第三三角支撐架及設于所述第三三角支撐架上的推桿安裝座,所述推桿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推桿安裝座。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三三角支撐架的寬度小于等于所述伸縮活動空間的寬度。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第二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三三角支撐架的面向所述爬附建筑的一側上。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支撐立柱的靠近爬附建筑的一側上設有附墻滾輪。所述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支撐立柱與所述第一爬架之間設有斜向調節支撐。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第一爬架、第二爬架及液壓推桿組件構成一種輕便化爬升裝置,可應用于小型頂升施工平臺,實現小型頂升施工平臺的快速自爬升,避免了采用大型頂升設備所帶來的工程耗費問題和效率低下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傳統整體頂升鋼平臺體系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爬升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附墻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中第一爬架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中第一爬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中第二爬架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中第二爬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首先,參閱圖2~3所示,本技術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主要由第一爬架11、第二爬架12、支撐立柱13、附墻埋件及液壓推桿組件構成。主要應用于小型不穿墻的頂升施工平臺的頂升,實現小型頂升施工平臺的快速自爬升,減輕工程負擔,提高施工效率。第一爬架11固定連接于支撐立柱13的底部,第二爬架12通過液壓推桿組件可伸縮地連接于第一爬架11的下方。附墻埋件(圖中未標示附墻埋件)埋設于所附著的爬附建筑上。在第一爬架11上安裝有第一附墻件15,在第二爬架12上安裝有第二附墻件16,在使用時,通過將該第一附墻件15固定于爬附建筑上的附墻埋件中,將第一爬架11固定于爬附建筑上,通過將該第二附墻件16固定于爬附建筑上的附墻埋件中,將第二爬架12固定于爬附建筑上,從而實現本技術爬升裝置的附墻功能。該第一附墻件15和該第二附墻件16可采用加強螺栓,相應地,預埋于爬附建筑上的附墻埋件采用預埋螺紋套筒,通過加強螺栓與預埋螺紋套筒之間的螺紋連接,進行固定。液壓推桿組件包括液壓缸體141及伸縮連接于該液壓缸體141上的推桿142,且液壓缸體141固定于第一爬架11,推桿142固定于第二爬架12,通過推桿142與液壓缸體141之間的伸縮運動實現第一爬架11與第二爬架12之間的相對靠近和相對遠離的往復運動,并以附墻埋件為落腳點,實現在爬附建筑上的爬升運動。具體地,支撐立柱13用于支撐頂升施工平臺,在使用時,支撐立柱13固定連接于頂升施工平臺10的底部,并應嚴格控制支撐立柱13的豎直度處于標準誤差范圍,以避免支撐立柱13打彎而影響平臺支撐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支撐立柱13采用格構柱,在支撐立柱13的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進一步地,支撐立柱13的靠近爬附建筑的一側上設有附墻滾輪131,附墻滾輪131通過橫向支撐桿安裝于支撐立柱13的底部位置,用于在爬升時,抵靠住爬附建筑并沿爬附建筑移動,提高爬升裝置與所依附的爬附建筑之間的支撐穩定性。在液壓推桿組件中,其液壓缸體141的缸身安裝于支撐立柱11的容置空間內,液壓缸體141的缸口朝下,推桿142安裝于液壓缸體141內并透過缸口向外作動以實現伸縮推拉,作為本爬升裝置的動力設備,該液壓推桿組件可采用液壓千斤頂。第一爬架11固定連接于支撐立柱11的底部,與液壓缸體141固定連接,在支撐立柱11的底部與第一爬架11的頂部之間設有斜向調節支撐17,作為支撐立柱11的底部支撐。配合圖4和圖5所示,該第一爬架11主要由一第一三角支撐架111和一第二三角支撐架112構成,該第一三角支撐架111和該第二三角支撐架112相對設置并固定連接于支撐立柱13的底部,在第一三角支撐架和第二三角支撐架之間形成有供推桿142向外伸縮的伸縮活動空間110。該第一三角支撐架111和該第二三角支撐架112可采用直角三角形架體,一條直角邊與支撐立柱13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條直角邊與爬附建筑保持順直,在使用時用于貼靠住爬附建筑的表面,三角支撐架的斜邊則起到支撐其兩條直角邊的作用,構成穩定的支撐結構。進一步地,在第一三角支撐架111和第二三角支撐架112之間連接有支撐連梁1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爬架,所述第一爬架上設有用于支撐頂升施工平臺的支撐立柱;第二爬架,通過液壓推桿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液壓推桿組件包括液壓缸體及伸縮連接于所述液壓缸體的推桿;所述液壓缸體固定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推桿固定于所述第二爬架;第一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一爬架上;第二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二爬架上;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附墻件和所述第二附墻件的附墻埋件,設于爬附建筑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爬架,所述第一爬架上設有用于支撐頂升施工平臺的支撐立柱;第二爬架,通過液壓推桿組件連接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液壓推桿組件包括液壓缸體及伸縮連接于所述液壓缸體的推桿;所述液壓缸體固定于所述第一爬架,所述推桿固定于所述第二爬架;第一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一爬架上;第二附墻件,安裝于所述第二爬架上;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附墻件和所述第二附墻件的附墻埋件,設于爬附建筑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立柱內設有容置空間,所述液壓缸體安裝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推桿的第一端伸縮連接于所述液壓缸體的遠離所述支撐立柱的一側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架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支撐立柱的第一三角支撐架和第二三角支撐架,所述第一三角支撐架和所述第二三角支撐架之間形成有供所述推桿向外伸縮的伸縮活動空間。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頂升施工平臺的爬升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際宇,林忠和,唐閣威,梁月利,梁海波,鄭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