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包括機架及傳送帶,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進料端上方的擱置臺及位于傳送帶進料端下方的托盒臺,所述托盒臺上還固定有頂升氣缸,所述擱置臺為邊緣設置有缺口的板狀結構,所述托盒臺呈開口端朝上的槽狀結構,且傳送帶的傳送面經過托盒臺的下工位與擱置臺之間的間隙,槽狀結構的長度方向與傳送帶的傳輸方向平行,所述槽狀結構側面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擱置臺可沿著傳送帶的傳輸方向作往復運動。以上結構可用于實現極群壓入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本結構可極大提高極群壓入鉛蓄電池盒內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蓄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
技術介紹
鉛蓄電池因其相較于其他新型蓄電池,如鋰電池,以其獨有的蓄電量大、制造成本低等優點,任然是現有運用較為廣泛的蓄電池,如運用于汽車上的蓄電池。鉛蓄電池為用填滿海綿狀鉛的鉛基板柵作負極,填滿二氧化鉛的鉛基板柵作正極,并用稀硫酸作電解質。電池在放電時,金屬鉛是負極,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硫酸鉛;二氧化鉛是正極,發生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鉛。鉛蓄電池在用直流電充電時,兩極分別生成單質鉛和二氧化鉛。移去電源后,它又恢復到放電前的狀態,組成化學電池。鉛蓄電池能反復充電、放電,它的單體電壓是2V,電池是由一個或多個單體構成的電池組,最常見的是6V,其它還有2V、4V、8V、24V鉛蓄電池。以上鉛基板柵即為所謂的正負極片,在鉛蓄電池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將正負極片采用隔膜紙包覆后交替疊放形成極群組安裝于鉛蓄電池盒內,現有技術中以上極片的疊放過程一般通過生產人員手工操作,以上操作方式使得鉛蓄電池的生產過程不僅勞動強度大、精度差,同時還存在效率低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在鉛蓄電池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將正負極片采用隔膜紙包覆后交替疊放形成極群組安裝于鉛蓄電池盒內,現有技術中以上極片的疊放過程一般通過生產人員手工操作,以上操作方式使得鉛蓄電池的生產過程不僅勞動強度大、精度差,同時還存在效率低的缺點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通過以下技術要點來解決問題: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傳送帶,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進料端上方的擱置臺及位于傳送帶進料端下方的托盒臺,所述托盒臺上還固定有用于制動其做升降運動的頂升氣缸,所述擱置臺為邊緣設置有缺口的板狀結構,所述托盒臺呈開口端朝上的槽狀結構,且傳送帶的傳送面經過托盒臺的下工位與擱置臺之間的間隙,槽狀結構的長度方向與傳送帶的傳輸方向平行,所述槽狀結構側面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擱置臺可沿著傳送帶的傳輸方向作往復運動。具體的,設置的擱置臺用于本機構接收鉛蓄電池盒,在擱置臺的邊緣設置缺口、將托盒臺設置為開口端朝上的槽狀結構并在槽狀結構側面的內壁面上設置凸塊,且傳送帶的傳送面經過托盒臺的下工位與擱置臺之間的間隙的結構設置中,所述下工位即為通過頂升氣缸作用,托盒臺能夠達到的最低位置。同時配合擱置臺可沿著傳送帶的傳輸方向作往復運動,這樣,可實現以下動作:擱置臺運動至傳送帶進料端的端部接收鉛蓄電池盒,空盒隨擱置臺運動至托盒臺的上方,以上托盒臺在頂升氣缸的作用下上下運動,托盒臺上的凸塊由擱置臺上的缺口伸出,槽狀結構用于容置傳送帶避免托盒臺的升降對傳送帶造成影響,以上凸塊由缺口中伸出后,替代擱置臺對鉛蓄電池盒的支撐,使得鉛蓄電池盒繼續向上運動,同時此時擱置臺繼續運動至接收鉛蓄電池盒的工位,在鉛蓄電池盒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可將由正負極片交替疊放、同時包覆有隔膜紙的極群壓入鉛蓄電池盒內,以上頂升氣缸的頂升高度還有利于控制極群壓入鉛蓄電池盒內的深度,以便于對鉛蓄電池進行后續的加工。完成極群壓入后,托盒臺在頂升氣缸的作用下下移,當凸塊低于傳送帶的傳送面時,鉛蓄電池盒與托盒臺脫離,這樣鉛蓄電池盒可在傳送帶的作用下,傳遞至下一個制造工序。綜上,以上結構可用于實現從接受鉛蓄電池盒、頂升鉛蓄電池盒以完成極片壓入、釋放鉛蓄電池盒以實現其的傳送帶轉運一系列操作,便于實現極群壓入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如通過氣缸制動擱置臺往復運動,以上氣缸與頂升氣缸的進、排氣周期性循環,便能輕易的實現極片壓入過程中的鉛蓄電池盒送盒自動化和高可控化,同時各個功能部件相互依賴且獨立完成各自的動作,極群壓入深入可控性好,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結構可極大提高極群壓入鉛蓄電池盒內的效率。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為利于本機構的工作效率,所述傳送帶、擱置臺及托盒臺均不止一個且數量相等。即一個傳送帶與一個擱置臺及一個托盒臺組成一組工作組,便于實現對多個鉛蓄電池盒同時處理。為便于實現傳送帶、擱置臺及托盒臺各自的動作,便于鉛蓄電池盒、壓入了極群的鉛蓄電池盒的管理,所述傳送帶相互之間、擱置臺相互之間及托盒臺相互之間均呈平行成排布置關系。即以上結構便于實現接受鉛蓄電池盒位于機架的同一端、在機架的上方設置一排極群出口便可實現多個極群的同時壓入、并且壓入了極群的鉛蓄電池盒又機架的另一端輸出,即本方式也便于工藝管理。為簡化本結構,所述傳送帶均安裝于同一帶輪組上。為便于實現擱置臺的往復運動,規范其往復運動軌跡,還包括組合固定板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滑移導軌,所述擱置臺均與組合固定板固定連接,組合固定板上還設置有與滑移導軌配合的孔或槽,所述滑移導軌的長度方向與傳動帶的傳送方向平行。以上孔或槽與滑移導軌的配合實現擱置臺隨組合固定板同時運動。為簡化本結構,所述托盒臺固定在同一個頂升氣缸上。作為一種適應現有鉛蓄電池盒的底面形狀、且可保證擱置臺和托盒臺均能夠對鉛蓄電池盒平穩支撐的實現方式,所述擱置臺為長度方向平行于傳送帶的傳輸方向的長方體狀,擱置臺的兩個寬度側邊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缺口,所述槽狀結構的兩側內壁面上均設置有與各個缺口對應的凸塊。即以上托盒臺的結構形式可對鉛蓄電池盒長度邊的兩側均形成支撐。由于擱置臺作為鉛蓄電池盒傳遞至本機構上的接受部件,同時擱置臺與托盒臺、傳送帶的相對位置及各自結構和動作關系,只需擱置臺與鉛蓄電池盒保持特定的位置關系,即能夠使得通過托盒臺頂升后,鉛蓄電池盒能夠達到特定位置,為實現以上目的,所述擱置臺的上表面上還設置有相對于其上表面外凸的擋板,所述擋板圍成矩形筐狀。即以上矩形框為鉛蓄電池盒提供定位。由于鉛蓄電池盒內裝入極群后重量大幅增加,為利于傳送帶傳輸鉛蓄電池盒的順暢性,作為一種簡單的結構形式,所述傳送帶為柔性帶,傳送帶的下方還設置有用于傳送帶支撐的剛性支撐條。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中,以上結構可用于實現從接受鉛蓄電池盒、頂升鉛蓄電池盒以完成極片壓入、釋放鉛蓄電池盒以實現其的傳送帶轉運一系列操作,便于實現極群壓入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如通過氣缸制動擱置臺往復運動,以上氣缸與頂升氣缸的進、排氣周期性循環,便能輕易的實現極片壓入過程中的鉛蓄電池盒送盒自動化和高可控化,同時各個功能部件相互依賴且獨立完成各自的動作,極群壓入深入可控性好,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結構可極大提高極群壓入鉛蓄電池盒內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局部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托盒臺及頂升氣缸的結構及連接關系示意圖;圖4是圖2所述A部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托盒臺的局部放大圖。圖中的編號依次為:1、機架,2、擱置臺,3、傳送帶,4、頂升氣缸,5、托盒臺,6、滑移導軌,7、組合固定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1:如圖1至圖5所示,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包括機架(1)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傳送帶(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3)進料端上方的擱置臺(2)及位于傳送帶(3)進料端下方的托盒臺(5),所述托盒臺(5)上還固定有用于制動其做升降運動的頂升氣缸(4),所述擱置臺(2)為邊緣設置有缺口的板狀結構,所述托盒臺(5)呈開口端朝上的槽狀結構,且傳送帶(3)的傳送面經過托盒臺(5)的下工位與擱置臺(2)之間的間隙,槽狀結構的長度方向與傳送帶(3)的傳輸方向平行,所述槽狀結構側面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擱置臺(2)可沿著傳送帶(3)的傳輸方向作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包括機架(1)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傳送帶(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傳送帶(3)進料端上方的擱置臺(2)及位于傳送帶(3)進料端下方的托盒臺(5),所述托盒臺(5)上還固定有用于制動其做升降運動的頂升氣缸(4),所述擱置臺(2)為邊緣設置有缺口的板狀結構,所述托盒臺(5)呈開口端朝上的槽狀結構,且傳送帶(3)的傳送面經過托盒臺(5)的下工位與擱置臺(2)之間的間隙,槽狀結構的長度方向與傳送帶(3)的傳輸方向平行,所述槽狀結構側面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擱置臺(2)可沿著傳送帶(3)的傳輸方向作往復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3)、擱置臺(2)及托盒臺(5)均不止一個且數量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3)相互之間、擱置臺(2)相互之間及托盒臺(5)相互之間均呈平行成排布置關系。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極群安裝過程中的頂升及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帶(3)均安裝于同一帶輪組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思宏,周建軍,鄭朝前,王文平,任兵,鄧濤,楊雄,
申請(專利權)人:大英德創精工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