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包括金屬固定件(1),預埋安裝座(3),導流板(2),所述金屬固定件(1)將所述導流板(2)與所述預埋安裝板裝配連接,所述預埋安裝座(3)預埋于橋面板上表面,所述導流板(2)預埋于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底板,所述預埋安裝座(3)在橋面板內縱向串聯,所述導流板(2)連接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的接地端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通過連接件接地并在橋面板內部串聯,實現橋面附屬設施發電集成化,提高接地效率,實現更良好的接地效果,減少預制橋面拼接復雜性,縮減施工周期,增加預制橋面附屬設施的整體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
本技術涉及公共交通設施
,特別涉及一種整體式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
技術介紹
現有鐵路橋梁一般在預制梁體時,在箱梁兩側翼緣板上預埋鋼筋,現澆混凝土防護墻;最外側遮板為預制結構,預埋欄桿和聲屏障接口以及與橋面連接鋼筋,需通過現澆混凝土豎墻將遮板與橋梁翼緣連接;中間的電纜槽豎墻分割電力槽和通信信號槽,也采用現澆混凝土,在槽體底部橋面裸露部位,需做防水層和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護層。這種結構和施工方式對現場要求較高,同時遮板結構自重很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模板,受氣候和人為因素影響,澆筑施工質量不易保證,施工周期較長,此外現澆施工對沿線環境也存在影響。現有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采用整體式山字形結構,解決了以上問題,可直接采用螺栓或其他連接方式與橋梁翼緣板連接,但傳統的預埋安裝座為筒狀結構,其強度不足以支撐混凝土制成的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同時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部需要預埋大量接地線,其集成性較差,導致鋼混結構整體性降低,開裂可能性增大。專利CN201810104229公開了一種電氣屏柜的新型安裝結構及其安裝方法,在新型安裝結構中具有用于設于混凝土中的條狀金屬固定件,在所述條狀金屬固定件為中空結構,且其上端沿軸向設有開口,在所述的中空結構中設有從所述開口伸出的螺紋緊固件,在螺紋緊固件的所述伸出的部分設有相配合的螺母,螺紋緊固件的底部卡于條狀金屬固定件所述開口的下沿。但其本身使用在機械結構上,對于土木工程的引導性差,無法解決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和橋面板接地的現實問題。故現需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可以集成接地功能和橋面板連接功能的連接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成化接地,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承載能力好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的預制橋面附屬設施的連接件。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包括金屬固定件,預埋安裝座,導流板,金屬固定件將導流板裝配于預埋安裝座,預埋安裝座預埋于橋面板上表面,導流板預埋于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底板內部且設置有貫穿底板結構的通孔,預埋安裝座在橋面板內縱向串聯,導流板連接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外表面的接地端子。預埋安裝座縱向串聯橋面附屬設施通常采用箱梁兩側翼緣上預埋鋼筋,現澆混凝土防護墻等結構,在采用預制橋面板后預制橋面板在裝配時需要校準預制附屬設施導流接頭與橋面板位置,其裝配難度較高,采用本技術方案,連接件與導流件一體化,有效降低了預制橋面附屬設施的導流系統復雜程度,簡化生產、施工的復雜性,可以有效的縮短工期。同時簡化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部的接地導線,集成至接地連接件,接地連接件之間于橋面板內總線串聯接地,取消了預制橋面附屬設施縱向端面上設置的接地導線接頭,保證了預制橋面附屬設施的整體性。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預埋安裝座包括預埋安裝座本體和導流線纜,預埋安裝座本體連接導流線纜一端,導流線纜另一端接地,預埋安裝座本體包括柱狀安裝座和錨筋,柱狀安裝座上表面設置有螺紋沉孔,錨筋為L型,錨筋均勻設置于柱狀安裝座下端外周且接觸面與柱狀安裝座軸線平行。在柱狀安裝座本體側面設置錨筋,加強預埋安裝座的錨固抗拔能力,預埋更穩固。通過預埋安裝座連接導流線纜實現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導電系統與橋面板連接,將接地端子電流匯集至橋面板位置。采用帶肋鋼筋作為錨筋,利用表面突出的橫肋造成的機械咬合作用,增強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提高套筒抗拔承載能力。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金屬固定件包括螺桿,導流接觸部,頂蓋,傳力墊片,螺桿設置于導流接觸部上端,頂蓋設置于導流接觸部上端,導流接觸部接觸導流板,傳力墊片帶有通孔且通過通孔與導流接觸部過盈配合,頂蓋下底位置接觸連接傳力墊片。傳力墊片用于增大接觸面積,減小壓力,防止松動,防止金屬固定件松動,減少導流板與頂蓋磨損,傳力墊板同樣起到保護預埋套管的作用。導流接觸部與導流板接觸實現傳到功能。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導流板包括導流筋,導流板本體和固定筋,導流板本體垂直板面設置有通孔,金屬固定件穿過導流板本體通孔將導流板裝配于柱狀安裝座的螺紋沉孔,導流筋和固定筋均垂直通孔軸線設置,導流筋連接導流板本體,固定筋焊接于導流板板面,固定筋長度大于導流板本體板面長度。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導流板包括導流板本體和固定筋,導流板本體垂直板面設置有通孔,固定筋均垂直通孔軸線設置,固定筋焊接于導流板板面,固定筋長度大于導流板本體板面長度。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導流板還包括薄壁鋼管,薄壁鋼管包括橫向鋼管和豎向鋼管,橫向鋼管和豎向鋼管L型連接且鋼管內部連通,豎向鋼管長度大于等于導流板高度,橫向鋼管設置在導流板下底面。薄壁鋼管作為預留灌漿孔,預制模板時通過薄壁鋼管注漿,填滿內部通孔,通孔直徑大于金屬固定件直徑,避免誤差導致的安裝問題。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導流筋一端設置于導流板側邊,導流筋另一端與接地端子連接。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固定筋為“井”字形設置,通孔設置于“井”字形中心位置。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傳力墊片內外徑小于等于導流板內外徑,便于金屬固定件穿過導流板,裝配在預埋安裝座內。本技術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作為優選方式,柱狀安裝座柱狀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軸向排布的與柱狀安裝座同軸心的環狀凸起,增強預埋安裝座軸向上的承載能力。接地連接件預制步驟包括:S1.在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外模板上定位導流板;S2.焊接接地鋼筋,澆筑完成后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部實現串聯;S3.預制橋面附屬設施試件在橋位后,擰緊金屬固定件,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部導流筋和梁體實現連接。本接地連接件所涉及的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包括防護墻,豎墻,邊墻和底板,防護墻和邊墻分別設置于底板兩端,豎墻設置于防護墻與邊墻之間,防護墻,豎墻,邊墻依次呈“山”字形設置于底板上。接地連接件分別設置于防護墻和邊墻內側的底板位置,各預制橋面附屬設施邊墻和防護墻內側各安裝兩個連接件。其中設置于防護墻內側連接件規格為M30,邊墻內側連接件規格為M24。預制橋面附屬設施內部設置有結構鋼筋和預埋的接地鋼筋,各邊墻,防護墻,豎墻外部設置有接地端子,邊墻接地端子設置于邊墻頂端,接地端子連接一條設置于邊墻內部的的接地導線接地導線搭接M24接地連接件,M24接地連接件橫向設置的固定筋同時起到固定和傳導作用,實現將邊墻側的電流傳導至防護墻側,防護墻側M30接地連接件固定筋接收傳導的電流,M30導流板設置在側面的導流筋為向上L型,L型導流筋連接防護墻上端和防護墻外側面的接地端子,各接地端子由此匯集于M30接地連接件位置,由M30接地連接件金屬固定件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固定件(1),預埋安裝座(3),導流板(2),所述金屬固定件(1)將所述導流板(2)裝配于所述預埋安裝座(3),所述預埋安裝座(3)預埋于橋面板(01)上表面,所述導流板(2)預埋于預制橋面附屬設施(02)底板內部且設置有貫穿底板結構的通孔,所述預埋安裝座(3)在所述橋面板(01)內縱向串聯,所述導流板(2)連接所述預制橋面附屬設施(02)外表面的接地端子(02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固定件(1),預埋安裝座(3),導流板(2),所述金屬固定件(1)將所述導流板(2)裝配于所述預埋安裝座(3),所述預埋安裝座(3)預埋于橋面板(01)上表面,所述導流板(2)預埋于預制橋面附屬設施(02)底板內部且設置有貫穿底板結構的通孔,所述預埋安裝座(3)在所述橋面板(01)內縱向串聯,所述導流板(2)連接所述預制橋面附屬設施(02)外表面的接地端子(0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埋安裝座(3)包括預埋安裝座本體(31)和導流線纜(32),所述預埋安裝座本體(31)連接所述導流線纜(32)一端,所述導流線纜(32)另一端接地,所述預埋安裝座本體(31)包括柱狀安裝座(311)和錨筋(312),所述柱狀安裝座(311)上表面設置有螺紋沉孔,所述錨筋(312)為L型,所述錨筋(312)均勻設置于所述柱狀安裝座(311)下端外周且接觸面與所述柱狀安裝座(311)軸線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固定件(1)包括螺桿(11),導流接觸部(12),頂蓋(13)和傳力墊片(14),所述螺桿(11)設置于所述導流接觸部(12)上端,所述頂蓋(13)設置于所述導流接觸部(12)上端,所述導流接觸部(12)接觸所述導流板(2),所述傳力墊片(14)帶有通孔且通過所述通孔與所述導流接觸部(12)過盈配合,所述頂蓋(13)下底位置接觸連接所述傳力墊片(14)。
4.根據權利要求2~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預制橋面附屬設施接地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永華,尹京,倪光斌,白鴻國,鄧運清,班新林,蘇偉,徐升橋,高策,石龍,劉凱,葛凱,馮沛,周勇政,陳海濤,吳長發,楊心怡,王凱林,袁磊,陶曉燕,陳勝利,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