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橋梁抗震擋塊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包括背板、前板、U型板、連桿、彈簧、軟鋼、螺栓、墊片、加勁肋、螺栓孔、軌道;所述前板背板之間由若干個套有彈簧的連桿連接,所述連桿與前板焊接,連桿另一端穿過背板上相應開孔后通過螺栓限制連桿在背板處拔出,所述U型板左右兩側板上設有多個螺栓孔,可通過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此連接為可動性裝配式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傳統擋塊相比,構造簡單,受力明確。將傳統擋塊與主梁的剛性碰撞轉化為柔性碰撞,減緩地震作用對主梁及擋塊的撞擊,減小對擋塊和主梁的局部破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
本技術涉及橋梁抗震擋塊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
技術介紹
我國處于亞歐地震帶和太平洋地震帶的中間,屬于地震多發國家。橋梁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工程,在抗震救災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橋梁一旦遭到破壞,不僅需要花費巨大的社會資源去修復、加固乃至重建,更為重要的是可能造成交通運輸的中斷,延誤震后救災工作開展,從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及社會負面影響。合理的橋梁抗震設計對減輕其地震損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擋塊作為橋梁抗震的重要構件,通常設置在橋墩蓋梁頂部,具有限制主梁橫向位移、保護支座、防止主梁落梁的作用。常規擋塊多為矩形或梯形截面的實心鋼筋混凝土塊,其剛度較大,與主梁碰撞時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導致擋塊和主梁局部破壞,甚至將沖擊力傳到下部結構,造成下部結構損傷。此外,擋塊損傷后難以提供足夠的恢復力,容易引起主梁較大的殘余變形,加大橋梁修復的難度,甚至引起落梁,而擋塊在損傷后往往面臨修復困難的問題。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既能將擋塊與主梁的剛性碰撞轉化為柔性碰撞,又能在碰撞后實現自復位,并且安裝及更換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目前尚未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為解決傳統擋塊在地震存在的諸多缺點,本技術提出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該擋塊為裝配式鋼制擋塊,安裝及更換方便,能夠減緩地震作用對主梁及擋塊的撞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耗散地能量,限制主梁橫向位移、防止落梁,同時提供復位功能,減小主梁震后殘余變形。<br>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前板、U型板、連桿、彈簧、軟鋼、螺栓、墊片、加勁肋、螺栓孔、軌道;所述前板背板之間由若干個套有彈簧的連桿連接,所述連桿與前板焊接,連桿另一端穿過背板上相應開孔后通過螺栓限制連桿在背板處拔出,所述U型板左右兩側板上設有多個螺栓孔,可通過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此連接為可動性裝配式連接。進一步,所述背板與U型板為一個整體,并沿其高度方向及U型板左右兩板水平方向設置多道加勁肋以提高整體彎曲剛度。進一步,所述U型板內側設置水平軌道供前板水平滑動。進一步,所述前板上設有多個V型軟鋼。進一步,所述背板和每個螺栓之間設有墊片。優選的,所述若干連桿直徑皆相等,且等于所套有彈簧的內徑。優選的,所述背板上的開孔直徑大于連桿的直徑。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與傳統擋塊相比,構造簡單,受力明確。前板、背板、U型板為鋼板,剛度較小,中小地震作用下,前板背板間彈簧收縮,大地震作用下,較大沖擊力使得V型軟鋼變形耗能,將傳統擋塊與主梁的剛性碰撞轉化為柔性碰撞,減緩地震作用對主梁及擋塊的撞擊,減小對擋塊和主梁的局部破壞。并且本技術采用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的裝配式安裝方法,更換方便,可以替換橋梁現有抗震能力不足擋塊或受損擋塊,成本較低,可保證施工后期維護方便、經濟。另外,本技術能夠提供復位功能,擋塊受到主梁碰撞后,前板背板間彈簧收縮,緩解地震對主梁及擋塊的碰撞作用,地震作用結束后,彈簧的恢復力可推動主梁復位,減小主梁震后殘余變形,減小橋梁修復難度。本技術中,擋塊前板上設有軟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通過軟鋼碰撞變形耗散地震能量,限制主梁橫向位移、防止落梁,方便橋梁震后修復。本技術具有構造明確、制作工藝簡單、受力明確、成本較低,適用于新橋舊橋,方便震后修復等優點,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的剖面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的俯視圖;圖3是為圖1的A-A向剖視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與主梁蓋梁的連接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的螺栓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背板,2-前板,3-U型板,4-連桿,5-彈簧,6-軟鋼,7-墊片,8-螺栓,9-加勁肋,10-螺栓孔,11-軌道,12-主梁,13-支座,14-蓋梁。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前板2、U型板3、連桿4、彈簧5、軟鋼6、螺栓8、墊片7、加勁肋9、螺栓孔10、軌道11;所述前板背板之間由若干個套有彈簧的連桿連接,所述連桿與前板焊接,連桿另一端穿過背板上相應開孔后通過螺栓限制連桿在背板處拔出,所述U型板左右兩側板上設有多個螺栓孔,可通過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此連接為可動性裝配式連接。具體實施中,所述背板與U型板為一個整體,并沿其高度方向及U型板左右兩板水平方向設置多道加勁肋以提高整體彎曲剛度。具體實施中,所述U型板內側設置水平軌道供前板水平滑動。具體實施中,所述前板上設有多個V型軟鋼。具體實施中,所述背板和每個螺栓之間設有墊片。具體實施中,所述若干連桿直徑皆相等,且等于所套有彈簧的內徑。具體實施中,所述背板上的開孔直徑大于連桿的直徑。本技術的工作機理為:正常運用情況下,擋塊與主梁之間留有一定距離,不妨礙主梁的正常運用。連桿支撐放在U型板軌道上的前板,整個擋塊處于穩定狀態。常遇地震情況下,主梁產生水平位移超出擋塊與主梁間預留距離時,該擋塊開始受力,由于該擋塊選擇的軟鋼較硬,彈簧較軟,前板上軟鋼不變形,前板背板間彈簧收縮,連桿向背板滑動,緩解地震對主梁及擋塊的碰撞作用。當彈簧的恢復力等于地震作用力時,主梁不再運動,限制了主梁位移;當地震作用消失后,恢復力將主梁推回原位,實現主梁復位。罕遇地震情況下,主梁產生水平位移超出擋塊與主梁間預留距離時,該擋塊開始受力,前板上軟鋼開始受力變形耗散地能量,前板背板間彈簧開始收縮,連桿開始向背板滑動;隨著受力不斷增大,軟鋼變形不斷變大,耗能增多,同時彈簧變形不斷增大,其恢復力也不斷不增大;當恢復力等于地震作用力時,主梁不再移動;當地震作用力消失時,主梁在恢復力的作用下可一定程度上復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前板(2)、U型板(3)、連桿(4)、彈簧(5)、軟鋼(6)、螺栓(8)、墊片(7)、加勁肋(9)、螺栓孔(10)、軌道(11);所述前板(2)背板(1)之間由若干個套有彈簧(5)的連桿(4)連接,所述連桿(4)與前板(2)焊接,連桿(4)另一端穿過背板(1)上相應開孔后通過螺栓(8)限制連桿在背板處拔出,所述U型板(3)左右兩側板上設有多個螺栓孔(10),可通過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此連接為可動性裝配式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前板(2)、U型板(3)、連桿(4)、彈簧(5)、軟鋼(6)、螺栓(8)、墊片(7)、加勁肋(9)、螺栓孔(10)、軌道(11);所述前板(2)背板(1)之間由若干個套有彈簧(5)的連桿(4)連接,所述連桿(4)與前板(2)焊接,連桿(4)另一端穿過背板(1)上相應開孔后通過螺栓(8)限制連桿在背板處拔出,所述U型板(3)左右兩側板上設有多個螺栓孔(10),可通過螺栓將擋塊連接于蓋梁,此連接為可動性裝配式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梁裝配式可復位耗能抗震擋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與U型板(3)為一個整體,并沿其高度方向及U型板左右兩板水平方向設置多道加勁肋(9)以提高整體彎曲剛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思聰,蓋玉鳳,邵尤清,支清,鄒旖軒,
申請(專利權)人:南昌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