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及作業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壓接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及作業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輸電線路的耐張線夾及直線接續管作為輸電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傳遞機械負荷、電氣負荷及防護作用的金屬附件。導線壓接是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張力架線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工藝好壞直接關系到電網的安全運行。目前導線壓接施工中,普遍采用壓接機固定,操作工移動導線和接續管壓接的方法。這種接續管壓接方法,壓接機不動,導線及接續管被人抬起一模模竄動壓接,移動依靠壓接人員自身視覺感官進行調整,同時由于人工操作技能參差不齊導致壓接控制工藝質量不高的返工率居高不下;壓接后壓接質量檢測方法也是有限,常用的檢測方法是將壓接好的接續管送檢至第三方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根據壓接工藝規程進行外部檢測及測量,外部符合要求后,再進行握力測試,當送檢的樣品握力在設計的拉力范圍內時則判定該樣品合格,然后施工單位按照此壓接方法完成該工程接續管的壓接。此方式只能對樣品檢測,不能對于除樣品外的其他接續管檢測、不能判斷其內部是否存在缺陷,可能會將內部結構存在質量問題的接續管投入到線路運行中,導致導地線脫落事件的發生(如圖1所示,某500kV線路故障后巡視發現,導線從接續管脫出導致導線落地)。并且,耐張線夾壓接不合格,鋁絞線的有效壓接長度過短,在導線張力和舞動力等持作用下加速疲勞斷裂(如圖2和3所示,其中圖2為壓接位置正確的示意圖,圖3為壓接位置存在缺陷的示意圖)。r/>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及作業方法。
[0004]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具有:
[0005]平臺主體,其為作業平臺的承載件,用于承載作業平臺的其他部件;以及
[0006]滑軌機構,設置在平臺主體上;以及
[0007]物料夾持機構,其具有分別位于滑軌機構兩端的兩個夾持裝置,兩個夾持裝置分別用于夾持待壓接的兩種物料;以及
[0008]壓接機構,其能夠沿滑軌機構的軌道方向滑動,具有兩個能夠相對移動的壓接頭,壓接頭的移動路徑與軌道方向相互垂直;以及
[0009]X射線檢測機構,其具有分別位于滑軌機構兩側的X射線儀和成像板,通過X射線儀和成像板能夠對物料的壓接位置進行壓接質量檢測;以及
[0010]電源及電控系統,其具有移動電源、控制器以及與控制器連接的人機交互模塊,控
制器集成有無線通信模塊。
[0011]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平臺主體為上端敞口的箱式結構,平臺主體內設有將其內部空間上下分隔的承載板,平臺主體側壁對應下部空間設置有柜門。
[0012]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滑軌機構具有驅動裝置、兩個端座以及設置在兩個端座之間的導軌,驅動裝置用于帶動壓接機構在導軌上滑動。
[0013]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驅動裝置為滾珠絲杠驅動結構。
[0014]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滑軌機構的通過旋轉臺設置在平臺主體上,旋轉臺的驅動部件設置在平臺主體的下部空間內。
[0015]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夾持裝置具有底座、兩個側板、兩個滑動板以及兩個夾持頭,兩個側板相對設置在底座兩端,兩個側板之間由上至下設置有兩個導向柱,兩個導向柱之間還設有螺桿,螺桿的兩端與側板轉動連接,所述滑動板由上至下設有兩個能使兩個導向柱穿過的導向孔,兩個導向孔之間設置有能使螺桿穿過的螺紋孔,兩個滑動板的螺紋孔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兩個夾持頭分別設置在兩個滑動板的上端。
[0016]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其中一個夾持裝置通過底座固定在滑軌機構的端座上,另外一個夾持裝置通過底座卡設在滑軌機構的導軌上。
[0017]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壓接機構具有底臺以及相對設置在底臺上的兩個壓接組件,底臺卡設在滑軌機構的導軌上并與驅動裝置的絲杠螺母傳動連接,所述壓接組件具有液壓缸以及設置在液壓缸的活塞桿端部的壓接頭,壓接頭的外端面具有壓接槽,兩個壓接頭的壓接槽形成壓接作業腔。
[0018]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的進一步優化:所述X射線儀和成像板均通過折疊臂與壓接機構的底座連接,折疊臂的一端與底臺固定連接,折疊臂的另一端設置有安裝板,X射線儀和成像板均與安裝板可拆卸連接。
[0019]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作業方法,利用上述作業平臺進行壓接智能作業,具體方法為:
[0020]S1、項目管理人員通過新建壓接任務,錄入相關任務基本信息和任務參數配置;
[0021]S2、項目施工人員選擇相應任務并驗證控制中心與智能高空作業平臺間的連接指令通信正常,按照軟件程序界面提示步驟進行交互操作;
[0022]S3、將待壓接的母料和子料分別通過兩個夾持裝置夾緊,并調整使母料和子料處于插合狀態,調整結束后啟動壓接程序,壓接機構以執行參數為控制中心下發指令參數進行壓接作業;
[0023]S4、壓接作業完成后,項目施工人員使用藍牙卡尺對壓接邊距進行測量,測量結束后操作藍牙卡尺數據上送按鈕,控制中心接收測量數據并顯示、保存;
[0024]S5、測量結束后,將X射線儀和成像板展開,項目施工人員對壓接后的物料進行X射線拍照操作,控制X射線檢測結果上傳與診斷結果文件保存;
[0025]S6、項目施工人員提交任務信息,如果對診斷結果有異議可實現遠程協助診斷并輸出診斷結果。
[0026]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一、本專利技術將壓接設備與X光診斷設備通過平臺進行完美融合,極大降低了用戶壓接過程中操作難度。解決了壓接過程數據無法記錄,壓接完成后無法現場診斷壓接結果是否合格,出具診斷報告等痛點,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8]二、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線路金具壓接時人工操作技能參差不齊、壓接控制精準度不高的問題,可以實現自動壓接、壓接后自動X光無損檢測、缺陷智能識別等功能,同時減少壓接工作人員配置、降低壓接工作勞動強度、提高壓接工作效率。通過本專利技術在基建領域的使用,保障線路接續金具壓接質量,從技術層面在基建初期確保不把能提前發現、提前解決的問題和缺陷帶到生產運行階段,保障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導地線脫落事件的現場照片;
[0030]圖2為壓接位置正確的示意圖;
[00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平臺主體(1),其為作業平臺的承載件,用于承載作業平臺的其他部件;以及滑軌機構(2),設置在平臺主體(1)上;以及物料夾持機構(3),其具有分別位于滑軌機構(2)兩端的兩個夾持裝置(301),兩個夾持裝置(301)分別用于夾持待壓接的兩種物料;以及壓接機構(4),其能夠沿滑軌機構(2)的軌道方向滑動,具有兩個能夠相對移動的壓接頭(403),壓接頭(403)的移動路徑與軌道方向相互垂直;以及X射線檢測機構(5),其具有分別位于滑軌機構(2)兩側的X射線儀(501)和成像板(502),通過X射線儀(501)和成像板(502)能夠對物料的壓接位置進行壓接質量檢測;以及電源及電控系統,其具有移動電源、控制器以及與控制器連接的人機交互模塊,控制器集成有無線通信模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臺主體(1)為上端敞口的箱式結構,平臺主體(1)內設有將其內部空間上下分隔的承載板(101),平臺主體(1)側壁對應下部空間設置有柜門(102)。3.如權利要求1所述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機構(2)具有驅動裝置(201)、兩個端座(202)以及設置在兩個端座(202)之間的導軌(203),驅動裝置(201)用于帶動壓接機構(4)在導軌(203)上滑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201)為滾珠絲杠驅動結構。5.如權利要求1所述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機構(2)通過旋轉臺設置在平臺主體(1)上,旋轉臺的驅動部件設置在平臺主體(1)的下部空間內。6.如權利要求1所述直線接續管及耐張線夾的自動壓接智能高空作業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301)具有底座(3011)、兩個側板(3012)、兩個滑動板(3013)以及兩個夾持頭(3014),兩個側板(3012)相對設置在底座(3011)兩端,兩個側板(3012)之間由上至下設置有兩個導向柱(3015),兩個導向柱(3015)之間還設有螺桿(3016),螺桿(3016)的兩端與側板(3012)轉動連接,所述滑動板(3013)由上至下設有兩個能使兩個導向柱(3015)穿過的導向孔,兩個導向孔之間設置有能使螺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四甫,陳瑞斌,陳見甫,楊易斐,張曉東,李萬波,譚興華,務孔永,張明磊,李付磊,從鵬松,陳彥青,尹李健,羅萌,冀義豪,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四達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