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包括機體,機體上配置有鍋具工位,用于放置鍋具;CCD識別系統,其固定于機體頂部并位于鍋具工位上方;機械手單元,其安裝于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用于鍋具位置的轉移;沖孔工裝,其安裝于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包括有用于放置鍋具的槽口以及用于對鍋具沖孔作業的沖頭單元,沖頭單元包括氣缸及與氣缸配合連接的沖頭;及下料傳送帶,其配置于機體的操作平臺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機器人取放產品,CCD識別自動對鍋體進行定位,放于沖孔工裝內進行沖孔作業;沖孔工裝采用伺服馬達控制,通過CCD識別系統后自動調整沖孔角度;設備運用范圍廣,可適用鋁制品,不銹鋼拉伸鍋等不同類型鍋體。不銹鋼拉伸鍋等不同類型鍋體。不銹鋼拉伸鍋等不同類型鍋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
[0001]本技術涉及沖孔機
,尤其是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
技術介紹
[0002]鍋具組裝手柄時,需對鍋體進行沖孔,裝鉚釘后將手柄鉚接固定。傳統的操作方法采用人工操作沖孔的方式,有漏沖孔的風險。
[0003]人工作業進行沖孔操作時受人為因素影響,操作手法不可控,品質無法保證,會造成鍋體掉漆,損傷鍋體,同時疲勞式作業,生產效率低,安全隱患高。
[0004]市場上存在一些自動化設備,用于代替人工作業,但該種自動化設備需人工識別校對位置后,才能將產品放置于設備中作業,且不同產品切換需調整模具,通用性、柔性化程度低。
[0005]因此,申請人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0008]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配置有
[0009]鍋具工位,用于放置鍋具;
[0010] CCD識別系統,其固定于所述機體頂部并位于所述鍋具工位上方;
[0011]機械手單元,其安裝于所述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用于鍋具位置的轉移;
[0012]沖孔工裝,其安裝于所述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包括有用于放置鍋具的槽口以及用于對鍋具沖孔作業的沖頭單元,所述沖頭單元包括氣缸及與所述氣缸配合連接的沖頭;及
[0013]下料傳送帶,其配置于所述機體的操作平臺上。
[0014]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體一側開設有操作窗口,所述鍋具工位位于所述操作窗口側邊處。
[0015]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導柱,所述鍋具工位滑動設置于所述導柱上并連接有滾珠絲杠,所述滾珠絲杠與設置于機體上的馬達傳動連接。
[0016]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鍋具工位兩側安裝有安全光柵。
[0017]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械手單元為六軸機器人,其包括有用于吸取鍋具的吸盤。
[0018]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體內的操作平臺兩側分別安裝有對應的所述機械手單元以及所述沖孔工裝。
[0019]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沖孔工裝還包括有架體、設置于所述架體上的電機以及與所述電機輸出端相連并可由其帶動轉動的機殼,所述架體固定安裝于所述操作平臺上,所述槽口開設于所述機殼上,所述機殼上開設于用于安裝所述沖頭的通道,所述氣缸固定
安裝于所述機殼上;
[0020]所述電機與CCD識別系統電性連接。
[0021]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操作平臺上設置有用于感應鍋具是否放置到位的若干感應器。
[0022]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體內位于所述操作平臺下方設置有廢料回收槽,所述操作平臺上位于所述機殼下方開設有通孔,所述廢料回收槽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
[0023]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機體上還設置有設備操作界面、數據監控畫面、報警指示燈及安全保護罩,設備操作界面與CCD識別系統電性連接。
[002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術采用機器人取放產品,CCD識別自動對鍋體進行定位,放于沖孔工裝內進行沖孔作業;沖孔工裝采用伺服馬達控制,通過 CCD識別系統后自動調整沖孔角度;設備運用范圍廣,可適用鋁制品,不銹鋼拉伸鍋等不同類型鍋體。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技術示意圖。
[0027]圖2為本技術操作平臺上各部件示意圖。
[0028]圖3為本技術機械手單元與沖孔工裝的示意圖。
[0029]圖4為本技術鍋具工位與CCD識別系統的示意圖。
[0030]圖5為本技術沖孔工裝中的機殼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2]參見圖1
?
圖5,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包括機體1,機體1包括有操作平臺11,操作平臺11上設置各部件,各部件由安全保護罩12罩設在內,安全保護罩12的前向側具有操作窗口,安全保護罩的后向側具有出料口。
[0033]如圖1所示,在機體1上還設置有設備操作界面13、數據監控畫面及報警指示燈14,設備操作界面13及數據監控畫面可安裝于安全保護罩12上,使其安裝高度更適應于操作人員查看,其中,設備操作界面13上具有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與操作平臺11上的各可動作的部件電性連接,報警指示燈14可安裝于設備操作界面13上。
[0034]如圖1、圖2所示,機體1上具有鍋具工位2,鍋具工位2用于放置鍋具,具體的,鍋具工位2位于操作窗口一側,操作人員可站立于此處,將需要打孔的鍋具放置到鍋具工位2上。
[0035]本實施例中,鍋具工位2可升降調整,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機體1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導柱21,如圖4所示,導柱21可設置有四個,鍋具工位2滑動設置于導柱21上并連接有滾珠絲杠22,滾珠絲杠22與設置于機體1上的馬達23傳動連接,通過馬達23帶動滾珠絲杠22的螺桿轉動,帶動螺母及與螺母連接的鍋具工位2升降。
[0036]為提升操作人員的操作安全性,本實施例中,鍋具工位2兩側安裝有安全光柵3,如圖1、圖2所示。
[0037]在機體1頂部位于鍋具工位上方設置有CCD識別系統4,CCD識別系統4具體為CCD影像自動識別系統,用于識別鍋具規格和型號,鍋具規格和型號可預先存儲入系統中,CCD識
別系統4可與控制單元或設備操作界面電性連接。
[0038]本實施例中,在機體1的操作平臺11上設置有機械手單元5及沖孔工裝6,為提升操作效率,可在操作平臺11兩側分別設置對應的機械手單元5和沖孔工裝6,如圖2所示。
[0039]機械手單元5用于鍋具位置的轉移,本實施例中,機械手單元5為六軸機器人,其包括有用于吸取鍋具的吸盤51;沖孔工裝6用于鍋具的打孔作業。
[0040]沖孔工裝6包括架體61、電機62、機殼63及沖頭單元,架體61固定安裝于操作平臺11上,電機62安裝于架體61上,電機62可為伺服電機,電機62的輸出端與機殼63相連,以使機殼63可由電機62控制帶動其轉動,本實施例中,電機62與CCD識別系統電性連接,通過CCD識別系統識別鍋具規格和型號,促使電機62運行,帶動機殼63旋轉已自動調整打孔角度。
[0041]如圖5所示,機殼63上包括有用于放置鍋具的槽口631,鍋具放置于槽口631上時的狀態參見圖3所示,沖頭單元包括氣缸64及與氣缸64配合連接的沖頭65,氣缸64固定安裝于機殼63上,沖頭65則安裝于機殼63上開設的通道632處。
[0042]沖頭65對鍋具沖孔后,會產生廢料,本實施例中,在機體1內位于操作平臺11下方設置有廢料回收槽7,具體的,在操作平臺11上位于機殼63下方開設有通孔111,廢料回收槽7則安裝于該通孔111的正下方,每間隔一定時間,打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包括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上配置有鍋具工位,用于放置鍋具; CCD識別系統,其固定于所述機體頂部并位于所述鍋具工位上方;機械手單元,其安裝于所述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用于鍋具位置的轉移;沖孔工裝,其安裝于所述機體內的操作平臺上,包括有用于放置鍋具的槽口以及用于對鍋具沖孔作業的沖頭單元,所述沖頭單元包括氣缸及與所述氣缸配合連接的沖頭;及下料傳送帶,其配置于所述機體的操作平臺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一側開設有操作窗口,所述鍋具工位位于所述操作窗口側邊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導柱,所述鍋具工位滑動設置于所述導柱上并連接有滾珠絲杠,所述滾珠絲杠與設置于機體上的馬達傳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
?
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具工位兩側安裝有安全光柵。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鍋具沖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單元為六軸機器人,其包括有用于吸取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鵬,應勇劍,王旭倫,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