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氣液分離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和換熱系統。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包括:分液管段,設有分液通道和與分液通道相連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入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一冷媒管連通,冷媒出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二冷媒管連通;多個微孔管,多個微孔管的進液口分別與分液通道連通;集液器,設有集液腔,多個微孔管的出液口分別與集液腔連通。本實施例中,能夠利用微孔管的毛細現象帶動液態冷媒流出分液管段,以及時大量的分離出分液通道內氣液兩相冷媒的液態冷媒,且分離后的氣態冷媒能夠從冷媒出口流出,提高氣液分離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氣液分離裝置,例如涉及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和換熱系統。
技術介紹
1、換熱系統中的冷媒在該系統內循環流動,實現制冷運行或制熱運行模式。隨著換熱系統技術的不斷發展,換熱系統的功能增加,且換熱性能增加。例如,能夠及時分離處冷凝器中的液態冷媒,減少冷凝管內熱阻,提高冷凝器的換熱能力,或者可分離出冷媒管路中的氣體供向壓縮機的回氣口,對壓縮機進行補氣增晗,提高壓縮機的制熱量。
2、現有技術中公開一種漏液裝置,漏液裝置包括固定開孔隔板、活動分液隔板和開槽圓板,固定開孔隔板固定在聯箱內側壁上,開槽圓板固定在聯箱內側壁上,活動分液隔板活動設置在固定開孔隔板和開槽圓板之間的聯箱內,固定開孔隔板上設有最少一個通孔,活動分液隔板與開槽圓板之間連接彈簧,彈簧用于將活動分液隔板頂向固定開孔隔板下方,固定開孔隔板與活動分液隔板上的開孔與分液孔為相互錯開設置。
3、在實現本公開實施例的過程中,發現相關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
4、相關技術中,當存在液態冷凝時,液態冷媒需要克服彈簧的彈力后使活動分隔板與固定開孔板相分離,液態冷媒才可通過該漏液裝置流出換熱管內,在此過程中,液態冷媒需要做功克服彈簧的彈力,造成了能量損耗,當液態冷媒較少時甚至會造成無法分離氣態冷媒和液態冷媒的情況,導致氣液分離效果較差。
5、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
技術介紹
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申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對披露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給出了簡單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評述,也不是要確定關鍵/重要組成元素或描繪這些實施例的保護范圍,而是作為后面的詳細說明的序言。
2、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和換熱系統,以提高換熱系統中氣液分離效果。
3、根據本申請第一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包括:分液管段,設有分液通道和與分液通道相連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入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一冷媒管連通,冷媒出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二冷媒管連通;
4、多個微孔管,多個微孔管的進液口分別與分液通道連通;
5、集液器,設有集液腔,多個微孔管的出液口分別與集液腔連通。
6、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沿分液管段的軸向,至少部分微孔管的進液口依次與分液通道連通。
7、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微孔管的內徑小于或等于2毫米,且微孔管的內徑大于或等于0.8毫米;和/或,
8、微孔管的軸向長度大于或等于1厘米,且微孔管的軸向長度小于或等于2厘米。
9、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微孔管的數量大于或等于3,且微孔管的數量小于或等于8。
10、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分液管段的內徑與微孔管的內徑的比值范圍為3.5至10;和/或,
11、集液器的內徑大于或等于分液管段的內徑。
12、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沿分液通道內冷媒的流動方向,多個微孔管的內徑依次減小。
13、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分液管段的軸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或等于45度;和/或,
14、微孔管的軸向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或等于45度。
15、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多個微孔管包括第一微孔管、第二微孔管和第三微孔管,沿分液管段內冷媒的流動方向,第一微孔管、第二微孔管和第三微孔管依次與分液管段連接;
16、其中,第一微孔管與分液管段的連接位置高于或等于第二微孔管與分液管段的連接位置,第二微孔管與分液管段的連接位置高于或等于第三微孔管與分液管段的連接位置。
17、在一些可選實施例中,多個微孔管中至少一個微孔管的進液口與分液通道的最低端連接;和/或,
18、分液管段的設置高度不低于集液器的設置高度。
19、根據本申請第二個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熱系統,該換熱系統包括如前述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
20、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和換熱系統,可以實現以下技術效果:
21、氣液分離裝置的分液管段設有分液通道和與分液通道相連通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入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一冷媒管連通,冷媒出口用于與換熱系統的第二冷媒管連通。換熱系統中的氣液兩相冷媒能夠通過冷媒入口進入分液通道內,且經過氣液分離后的氣態冷媒能夠通過冷媒出口流入第二冷媒管內。多個微孔管的進液口分別與分液通道連通,也就是說,每一微孔管的進液口均與分液通道連通。這樣,微孔管相當于毛細管,可利用微孔管的毛細現象和液態冷媒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分液通道內的液態冷媒沿微孔管流動,從而通過微孔管的出液口流入集液器內,實現氣液兩相冷媒的氣液分離。本實施例中,利用微孔管的毛細現象帶動液態冷媒流出分液管段,以能夠及時大量的分離出分液通道內氣液兩相冷媒的液態冷媒,且分離后的氣態冷媒能夠從冷媒出口流出,提高氣液分離效果。
22、以上的總體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9.一種換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換熱系統的氣液分離裝置,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文明,王飛,王鑫,姜菲,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海爾空調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