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特別是涉及一種分配梁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1、在橋梁建設工程中,通常在承重梁上設置貝雷架,貝雷梁上方設置分配梁。分配梁及以上部分為橋面系,以此構成工程中的上部結構。分配梁的主要作用是將橋面系受到的載荷分配成兩個以上的集中載荷,并傳遞至貝雷梁及其他承重結構。
2、橋梁目前的連接結構不夠穩固,受到較大沖擊載荷時,橋梁容易發生坍塌,造成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配梁連接結構,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連接結構穩固,能夠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分配梁連接結構,包括: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下方設有貝雷梁,所述分配梁與所述貝雷梁之間設置有彈性支撐組件;直立撐桿,設置于所述貝雷梁底部,所述貝雷梁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直立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包括扣合環、抵接板和螺栓,所述扣合環整體呈矩形框結構,并在其中一個側壁上開設有開口,所述扣合環通過矩形空腔和開口滑動套接在貝雷梁的翼緣板上,所述扣合環上與開口相對的側壁上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栓穿接在螺紋孔內,并與貝雷梁固定抵接,所述抵接板的一端與扣合環上螺紋孔所在的側壁的端部相連,另一端與直立撐桿頂部的翼緣固定抵接;錨接桿,固定連接于所述直立撐桿上,且與所述直立撐桿平行布置。
4、可選的,所述分配梁包括上層分配梁、多個連接加強件和多個下層分配梁,所述下層分配梁平行間隔設置,所述上層分配梁固定設于
5、可選的,所述連接加強件包括第一撐接桿和第二撐接桿,所述第一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下層分配梁的頂面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接桿的中部固定連接。
6、可選的,所述錨接桿頂部通過夾持卡扣與所述直立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錨接桿一端設置有錨尖,另一端設置有連接螺母;所述錨接桿下部交錯設置有圓盤形的錨葉。
7、可選的,所述扣合環中部的矩形空腔的長邊的長度與分配梁的翼緣板的寬度相當,寬度介于分配梁的翼緣板的最小厚度與最大厚度的和之間,所述扣合環上的開口的寬度與分配梁的腹部厚度相當。
8、可選的,所述抵接板的長度不超過直立撐桿的翼緣板的側邊到其腹板之間的距離。
9、可選的,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緩沖層板和與所述貝雷梁垂直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第一支柱的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支柱和兩個所述第二支柱分別與所述分配梁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支柱上套設有柔性緩沖件;所述緩沖層板的上表面與所述分配梁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緩沖層板的下表面與所述柔性緩沖件的頂端面固定連接。
10、可選的,所述分配梁和所述貝雷梁之間還粘接有多個傾斜連接板,多個所述傾斜連接板設置在所述彈性支撐組件的兩側。
11、可選的,所述夾持卡扣為夾持設備,所述夾持設備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弧形夾板,所述弧形夾板兩端分別設置有中間開孔的延展板,所述延展板開孔處安裝有螺栓;所述弧形夾板中間的外壁上設置有開孔的帶孔翼緣板,所述帶孔翼緣板與所述錨接桿固定連接。
12、可選的,所述上層分配梁和下層分配梁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13、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14、本專利技術的分配梁組件利用上層分配梁、下層分配梁配合,分配梁組件的結構穩定、傳力明確、安全可靠;上層分配梁、下層分配梁焊接連接,并利用連接加強件進一步強化上層分配梁、下層分配梁的側向穩定性;采用扣合環、抵接板和螺栓制作成的連接扣合件,能夠靈活的調整其在分配梁上位置,并能通過抵接板和螺栓對貝雷梁梁進行連接固定,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成本低;通過連接扣合件來固定分配梁和貝雷梁,可提高分配梁與貝雷梁連接的可靠性,保障了工人的施工安全;分配梁、貝雷梁和連接扣合件均可實現重復利用,周轉施工很方便,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上層分配梁、多個連接加強件和多個下層分配梁,所述下層分配梁平行間隔設置,所述上層分配梁固定設于下層分配梁上,所述上層分配梁與下層分配梁垂直設置,所述上層分配梁的兩側分別通過連接加強件與下層分配梁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加強件包括第一撐接桿和第二撐接桿,所述第一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下層分配梁的頂面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接桿的中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接桿頂部通過夾持卡扣與所述直立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錨接桿一端設置有錨尖,另一端設置有連接螺母;所述錨接桿下部交錯設置有圓盤形的錨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環中部的矩形空腔的長邊的長度與分配梁的翼緣板的寬度相當,寬度介于分配梁的翼緣板的最小厚度與最大厚度的和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的長度不超過直立撐桿的翼緣板的側邊到其腹板之間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支撐組件包括水平設置的緩沖層板和與所述貝雷梁垂直固定連接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第一支柱的兩側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支柱和兩個所述第二支柱分別與所述分配梁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支柱上套設有柔性緩沖件;所述緩沖層板的上表面與所述分配梁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緩沖層板的下表面與所述柔性緩沖件的頂端面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和所述貝雷梁之間還粘接有多個傾斜連接板,多個所述傾斜連接板設置在所述彈性支撐組件的兩側。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卡扣為夾持設備,所述夾持設備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弧形夾板,所述弧形夾板兩端分別設置有中間開孔的延展板,所述延展板開孔處安裝有螺栓;所述弧形夾板中間的外壁上設置有開孔的帶孔翼緣板,所述帶孔翼緣板與所述錨接桿固定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分配梁和下層分配梁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上層分配梁、多個連接加強件和多個下層分配梁,所述下層分配梁平行間隔設置,所述上層分配梁固定設于下層分配梁上,所述上層分配梁與下層分配梁垂直設置,所述上層分配梁的兩側分別通過連接加強件與下層分配梁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加強件包括第一撐接桿和第二撐接桿,所述第一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頂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下層分配梁的頂面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撐接桿的一端與上層分配梁的側面底部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接桿的中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接桿頂部通過夾持卡扣與所述直立撐桿固定連接;所述錨接桿一端設置有錨尖,另一端設置有連接螺母;所述錨接桿下部交錯設置有圓盤形的錨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環中部的矩形空腔的長邊的長度與分配梁的翼緣板的寬度相當,寬度介于分配梁的翼緣板的最小厚度與最大厚度的和之間,所述扣合環上的開口的寬度與分配梁的腹部厚度相當。
6.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波,邱鵬,趙征,朱濤,楊明,程玉峰,石橋,陳朝溧,鄧正偉,謝孟辰,韋必奮,林子鴻,楊尚杰,張鵬,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