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配重塊吊裝,具體為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
技術介紹
1、屋頂光伏發展迅速,分布式光伏的設計也愈見成熟。為保證結構穩定性,防止風荷載將光伏組件掀翻,設計采用混凝土配重塊+光伏支架的形式對組件進行固定。綜合考慮風荷載+雪荷載等影響,混凝土配重塊單個重量達到約100kg,且單個屋頂數量多,如何安全且高效的將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至屋頂是一項難題。
2、目前,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方法:單個或兩個進行吊裝,耗時耗力,增加人工和設備成本,且吊裝安全得不到保證,因此,本實用提供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方法:單個或兩個進行吊裝,耗時耗力,增加人工和設備成本,且吊裝安全得不到保證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包括:
3、吊梁,所述吊梁為矩形結構,位于吊梁內側焊接有加固桿,所述加固桿從左到右等間距設有兩個,所述吊梁上端四個端角均焊接有第一吊耳,位于第一吊耳上安裝有鋼絲繩,所述鋼絲繩頂端連接有轉動連接結構的吊環;
4、在所述吊梁與加固桿底端均焊接有第二吊耳,并且第二吊耳設有16個,位于第二吊耳上設有繩索a,所述繩索a底端連接有配重塊;
5、在所述吊梁底部設有三組繩索b,位于繩索b底端連接有限位板,所述限
6、優選的,作為本技術一種優選的,所述吊梁與加固桿內部均為實心結構。
7、優選的,作為本技術一種優選的,所述鋼絲繩設有四條且形成錐形結構。
8、優選的,作為本技術一種優選的,所述限位板等間距設有三個,并且限位塊從前往后等間距設有四個。
9、優選的,作為本技術一種優選的,所述限位板兩側的限位塊呈對應結構。
10、優選的,作為本技術一種優選的,所述限位塊內端面設有橡膠制成的防護層。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術中有效的將16配重塊的混凝土配重塊輕松吊裝至設計位置,而且每個配重塊之間通過限位塊進行限位,防止配重塊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碰撞的情況。
13、2.本技術中結構簡單、操作容易,大大提高混凝土配重塊吊裝的效率。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1)與加固桿(2)內部均為實心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4)設有四條且形成錐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9)等間距設有三個,并且限位塊(10)從前往后等間距設有四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9)兩側的限位塊(10)呈對應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10)內端面設有橡膠制成的防護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1)與加固桿(2)內部均為實心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混凝土配重塊吊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4)設有四條且形成錐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布式屋頂光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云飛,胡德東,孫武,趙強強,文浩宇,張道軒,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