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軌枕生產,尤其是涉及一種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1、在預制米軌軌枕的生產領域,傳統的生產方式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提升。?在混凝土攪拌環節,以往常采用的單螺旋攪拌機或普通攪拌設備,攪拌效果不佳。其攪拌原理簡單,難以使混凝土原料充分混合均勻,導致混凝土的性能不穩定。例如,水泥、骨料和添加劑等不能均勻分散,影響了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這是因為單螺旋攪拌機的攪拌葉片結構和運動方式較為單一,無法全方位、高強度地攪拌物料。而且,傳統攪拌設備在攪拌時間控制上缺乏精準度,攪拌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卻很難找到最佳攪拌時長,使得生產質量難以保障。?混凝土注入模具車的過程同樣存在問題。過去多依靠人工操作或簡單的下料裝置,無法保證混凝土均勻注入模具車。這會導致模具車內混凝土分布不均,在后續振搗時,部分區域振搗不密實,出現空洞、蜂窩等缺陷,嚴重影響軌枕的結構強度。人工操作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受人為因素影響大,不同操作人員的操作習慣和技能水平差異,進一步加劇了注入不均勻的問題。振搗環節中,傳統振搗設備的激振力和振動頻率難以精確控制。若激振力不足或振動頻率不合適,混凝土中的氣泡無法充分排出,會在軌枕內部形成孔隙,降低軌枕的抗壓強度和抗滲性。并且,模具車在振搗工位的停留時間也缺乏科學規劃,停留時間過短無法達到良好的振搗效果,過長則會影響生產效率。由于缺乏對振搗過程中混凝土狀態的實時監測手段,難以根據混凝土的實際情況調整振搗參數,只能依靠經驗操作,導致產品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傳統預制米軌軌枕生產過程中,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振搗不充分、養護條件難以精準控制、脫模效率低且易損壞軌枕,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低下。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預制米軌軌枕的高效、高質量生產。
2、在預制米軌軌枕蒸汽養護的降溫階段,難以精確控制降溫速率,無法根據軌枕芯部與表面溫差實時調整,容易使軌枕因溫差過大產生裂縫。本專利技術通過建立仿真模型和實時采集溫差數據,解決了降溫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精準的問題。
3、在蒸汽養護恒溫區,溫濕度難以實現精準調控,傳統方式無法根據濕度變化及時且合理地進行補償調節,影響混凝土水化反應和軌枕質量。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恒溫區溫濕度調控不精準的問題,確保軌枕養護環境穩定。
4、當蒸汽養護恒溫區溫度波動時,傳統方法無法迅速且準確地調節蒸汽閥開度,以維持溫度穩定。本專利技術通過特定算法解決了溫度波動時蒸汽閥調節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
5、蒸汽養護升溫區,傳統升溫方式無法根據模具車初始溫度靈活調整升溫策略,且難以保證升溫過程的穩定性和精準性,易造成軌枕熱應力過大或養護時間過長。本專利技術解決了升溫區升溫控制不靈活、不精準的問題。
6、脫模后的軌枕質量檢測依靠人工難以保證準確性和效率,無法實時對軌枕表面缺陷和預埋套管偏移進行精確檢測和處理。本專利技術通過視覺檢測系統和ai識別模型,解決了軌枕質量檢測不準確、不高效的問題。
7、預制米軌軌枕生產過程中,各設備參數設置缺乏科學依據,導致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難以達到最佳狀態。本專利技術明確了各設備參數,優化生產過程。
8、在蒸汽養護降溫區,無法對不同區域進行精細化溫度控制,余熱無法有效回收利用,相鄰區域溫差難以控制。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獨立溫控分區和余熱回收管道,解決了這些問題。
9、在蒸汽養護溫度調控過程中,當溫度超差時,傳統調節方式不夠精細,且在溫濕度補償需求同時觸發時,無法合理安排調控順序。本專利技術解決了溫度超差調節不精細和溫濕度調控邏輯混亂的問題。
10、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1、將混凝土原料通過螺旋輸送機輸入雙螺旋攪拌機,雙螺旋攪拌機的兩個螺旋軸以相反方向旋轉,攪拌時間為3分鐘至5分鐘,攪拌完成的混凝土流入緩存料斗;緩存料斗底部設置電磁振動下料器,將攪拌完成的混凝土均勻注入下方模具車;注入混凝土的模具車通過軌道進入高頻振搗工位,振搗器采用偏心塊式激振器,對模具車中的混凝土進行振搗,模具車在振搗工位停留30~50秒后移出;完成振搗的模具車進入蒸汽養護室,養護室分為升溫區、恒溫區以及降溫區;養護完成的模具車輸送至液壓脫模工位,脫模機構包含四組對稱布置的液壓頂推裝置,通過四組液壓頂推裝置同步作用于模具車側壁,使成型軌枕與模具車分離,得到脫模后的軌枕;其中,升溫區采用分段梯度控制,前30分鐘以10℃/h速率升溫至30℃,后續以18℃/h速率持續升溫至65℃,總升溫時間控制在3.5?-?4小時;恒溫區設置三級濕度補償機制,當實時濕度低于預設值的85%時啟動霧化噴淋系統,高于預設值的95%時開啟負壓排濕口,溫度波動超出±2℃范圍時自動調節蒸汽閥開度;降溫區實施動態平衡降溫,根據軌枕芯部與表面溫差自動調整降溫速率,當芯表溫差>8℃時降速至5℃/h,溫差≤5℃時恢復10℃/h標準速率。
12、優選的是,其中,降溫區實施動態平衡降溫的具體方式包括以下步驟:通過預埋于軌枕芯部的無線溫度傳感器與表面接觸式熱電偶同步采集溫差數據,以30秒為周期上傳至中央控制單元;建立軌枕截面溫度場仿真模型,當芯表溫差實時值δt>8℃時,判定為熱應力風險狀態,中央控制單元向降溫區循環風系統發送降速指令,將降溫速率從10℃/h降低至5℃/h;當芯表溫差實時值δt回落至5℃≤δt≤8℃區間時,維持5℃/h降溫速率;當δt≤5℃且持續穩定20分鐘后,恢復標準降溫速率10℃/h;動態降溫過程中,若同一養護批次的軌枕芯表溫差離散系數超過0.25,則觸發異常報警并標記該模具車進入人工復檢隊列。
13、優選的是,其中,恒溫區三級濕度補償機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包括以下步驟:通過分布式布置的電容式濕度傳感器與pt100溫度傳感器實時采集恒溫區內多維度溫濕度數據,并以0.1hz頻率傳輸至模糊pid控制器;當檢測到相對濕度低于預設值85%時,啟動霧化噴淋系統的脈沖調制模式:濕度偏差≤10%時,按占空比30%-50%間歇噴淋;濕度偏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區實施動態平衡降溫的具體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溫區三級濕度補償機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溫區分段梯度控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脫模后的軌枕經視覺檢測系統掃描,檢測系統包含3組工業相機,檢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中央控制單元;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區動態平衡降溫的實現方式進一步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4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積分-微分復合控制算法的動態調節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區實施動態平衡降溫的具體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溫區三級濕度補償機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米軌軌枕智能流水生產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溫區分段梯度控制的具體實現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富家,陳偉,羅志剛,薛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