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RC梁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接組件,續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續接套筒及螺接件,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螺接件與連接座連接,且續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將RC梁整根鋼筋與SRC柱鋼骨機械連接,而無需截斷RC梁鋼筋以及后續搭接或焊接等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連接強度,且有效簡化了工藝操作,降低了工作強度和作業成本。(*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具體涉及建筑工程
中的一種結構簡單、連接強度高,施工方 便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型鋼混凝土(SRC)組合結構是今后多高層建筑應用的主要結構形式之一,由于鋼 筋混凝土造價較低,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的組合形式較適合在我國的工程實踐中推廣應用。目前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的機械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RC梁鋼筋需切斷,中間 采用搭接或焊接,其兩端與焊接在SRC柱鋼骨的連接套筒連接,因RC梁鋼筋不是用整根鋼 筋與SRC柱鋼骨連接,這樣就導致連接強度降低,且作業強度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可將整根的 RC梁鋼筋與RC梁鋼筋固定連接,連接強度高,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中 的不足。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所述RC梁 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所述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其特 征在于所述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接組件,所述續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 續接套筒及螺接件,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螺接件 與連接座連接,且所述續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 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進一步地講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 接件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 度小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 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轉螺母 與續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螺紋連接件設置于所述螺紋安裝孔中的一端連接有內六角螺帽,且所述連接 套筒外壁上開設有可供轉動所述六角螺帽的工具通過的階梯通孔。所述螺紋連接件的一端與內六角螺帽之間設置有墊片,且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 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續接套筒一端 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續接套筒活動套接在RC梁鋼筋上,且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之間設置有 鎖定機構,另一端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連接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紋連接 孔連接,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根以上沿徑向穿過所述續接套筒的筒壁,并與RC梁鋼筋外壁 抵觸的緊固螺釘。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該螺紋安裝孔連接。所述連接套筒與螺接件為一體化設置。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在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同軸設置主要由續接套筒及螺接件構成的續接組件, 并將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同時將續接套筒另一端經螺接件與 固定在SRC柱鋼骨上的連接座連接;調節續接套筒和/或螺接件,令續接套筒與螺接件沿軸向相對運動;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將續接套筒與螺接件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 緊固連接。具體而言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 接件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 度小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以及(1)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 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轉 螺母與續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或,(2)所述螺紋連接件設置于所述螺紋安裝孔中的一端依次連接有墊片和內六 角螺帽,且所述連接套筒外壁上開設有可供轉動所述六角螺帽的工具通過的階梯通孔,同 時,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 固定螺母與續接套筒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接套筒活動套接在RC梁鋼筋上,其一端與RC梁鋼筋之間設置有鎖定機 構,另一端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所述螺紋安裝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紋連 接孔連接,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根以上沿徑向穿過所述續接套筒的筒壁,并與RC梁鋼筋外 壁抵觸的緊固螺釘。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增 設主要由續接套筒和螺接件組成的續接組件,從而可將RC梁整根鋼筋與SRC柱鋼骨機械連接,而無需截斷RC梁鋼筋以及后續搭接或焊接等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連接強度,且有效 簡化了工藝操作,降低了工作強度和作業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 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結 構示意圖;圖2. 2是圖2.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 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另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 結構示意圖;圖3. 2是圖3.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 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又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 結構示意圖;圖4. 2是圖4.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 3是圖4. 1中所示連接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配合圖式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任何熟習該項技藝 者在研讀本專利說明書后能據以實施。圖2. 1及圖2. 2所示系為本技術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的第一種 實施方式,其中,Al為RC梁鋼筋,A21、A22為續接套筒,續接套筒內加工有螺孔A212、A222 和通孔A211、A221,將RC梁鋼筋Al兩端分別插入續接套筒A21、A22內的通孔A211、A221, 利用油壓機械將續接套筒與RC梁鋼筋Al壓合(當然,也可采取強力膠粘接結合等其它可 替換方式),螺栓A31用于連接套筒A61和續接套筒A21,螺栓A32用于連接套筒A62和和續 接套筒A22,連接套筒A61、A62內均加工有螺孔分別為A611和A621,用以分別與螺栓A31、 A32連接,連接套筒A61、A62另一端加工有焊面A612、A622,利用焊接分別與SRC柱鋼骨 A81、A82連接,A71、A72為焊料,螺栓A31上裝有固定螺母A41和可旋轉螺母A51,螺母A51 起端面固定作用,固定螺母A41同時起限位和端面固定作用,螺栓A32上裝有固定螺母A42 和可旋轉螺母A52,螺母A52起端面固定作用,固定螺母A42同時起限位和端面固定作用。安裝方式利用扳手旋轉固定螺母A4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所述RC梁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所述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接組件,所述續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續接套筒及螺接件,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螺接件與連接座連接,且所述續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所述RC梁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所述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接組件,所述續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續接套筒及螺接件,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螺接件與連接座連接,且所述續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安 裝孔;所述續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接件 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度小 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連接 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 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昌勇,彭成中,
申請(專利權)人:王昌勇,彭成中,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6[中國|杭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