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發電系統
,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汽車氣壓減震器作為能源來發電的發電系統。
技術介紹
:環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們正在探索、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來驅動汽車?,F已發現和開發的如:風力汽車、磁動力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但這些新能源汽車結構復雜,體型笨拙,效率低下,且不適合長途運行,因此這些新能源汽車實際用途不大,因此沒能夠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如果說一輛汽車的整車質量為一千二百公斤,哪么分布在汽車四個減震器上的平均重量為、每個減震器承受壓強為三百公斤,汽車在負載時,四個人的人體重量應該為二百四十公斤,也就是說,每個減震器所承受的壓強應該為三百六十公斤。汽車在運行時,由于慣性與不平的路面會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因而,汽車在運行時,每個減震器所承受的上下收縮力、會增加至大約十倍,也就是說,汽車負載運行時每個減震器所承受的反饋壓強為三千六百公斤。而目前汽車用減震器大多是氣壓減震器,減震器在承受壓強時,氣壓缸內的空氣承受這些壓強,造成這些壓強的浪費,造成汽車動力能源的消耗,資源浪費,如何將減震器所承受的這部分壓強從新回收利用,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對技術人員來說還是一個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氣壓減震器發電系統,它是利用汽車對氣壓減震器施加的壓強使氣壓減震器內的空氣從缸體內流出,作為氣壓發電機的動力源使發電機產生電能,供汽車上的各個用電元器件使用,從而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汽車氣壓減震器發電系統,它包括氣壓減震器,氣壓減震器包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汽車氣壓減震器發電系統,它包括氣壓減震器,氣壓減震器包括缸體(3)、活塞(4)、減震桿(2)、上連接件(1)及下連接件(5),缸體(3)為一端封口的空心管狀件,下連接件(5)固定在缸體(3)的封口端,活塞(4)設置在缸體(3)內,活塞(4)將缸體(3)內腔分割成上空腔及下空腔,上空腔及下空腔相互隔絕,活塞(4)固定在減震桿(2)的一端,減震桿(2)的另一端從缸體(3)的開口端穿出,且與上連接件(1)固定,減震桿(2)及活塞(4)與缸體(3)活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壓減震器的缸體(3)上設置有排氣孔,排氣孔與缸體(3)的下空腔對應,排氣孔與空氣調節器的進氣口連通,空氣調節器的出氣口通過管道(7)連接氣壓發電機(10)的進氣口,氣壓發電機(10)的出線端連接穩壓器(12)的進線端,穩壓器(12)的出線端連接用電設備(1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氣壓減震器發電系統,它包括氣壓減震器,氣壓減震器包括缸體(3)、活塞(4)、減震桿(2)、上連接件(1)及下連接件(5),缸體(3)為一端封口的空心管狀件,下連接件(5)固定在缸體(3)的封口端,活塞(4)設置在缸體(3)內,活塞(4)將缸體(3)內腔分割成上空腔及下空腔,上空腔及下空腔相互隔絕,活塞(4)固定在減震桿(2)的一端,減震桿(2)的另一端從缸體(3)的開口端穿出,且與上連接件(1)固定,減震桿(2)及活塞(4)與缸體(3)活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壓減震器的缸體(3)上設置有排氣孔,排氣孔與缸體(3)的下空腔對應,排氣孔與空氣調節器的進氣口連通,空氣調節器的出氣口通過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復活,李紅宇,徐俊,鄒忠月,李文斌,王麗平,曹秉剛,
申請(專利權)人:三門峽速達節能新能源科技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