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摻纖維增強塑料筋的高強混凝土預制樁的生產方法:A、將多根預應力鋼筋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預應力鋼筋外側焊接螺旋筋使其形成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在所述的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內設置纖維增強塑料筋,形成復合骨架籠;B、將復合骨架籠吊放在已清理干凈的模具具的下模體內,將連接好抱箍板的端頭板分別安裝在復合骨架籠的兩端;C、通過混凝土攪拌機將預拌好的混凝土料輸送到模具體內;D、將步驟C中模具的水平放好,對復合骨架籠進行預應力張拉;E、將張拉好的模具吊放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成型,成型后將內壁余漿水傾倒干凈;F、將上述模具吊入蒸汽養護池內進行蒸汽養護,蒸汽養護完后拆模,即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對地基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經不能更好的承擔上部建筑物傳來的荷載,目前使用鋼筋混凝土做地基的基礎樁,用壓樁機將樁壓入地下后成為基礎樁,讓基礎樁上部承載建筑物。 其中應力混凝土樁較突出,以其優越的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建筑、道路、碼頭等基礎工程建設中。目前市場上生產銷售的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樁其結構主要由一個預應力鋼筋籠骨架、兩塊端頭板、兩塊抱箍板和混凝土組成,其特性主要為滿足豎向承載的要求而設計的,未考慮其水平荷載及豎向抗拔的作用。近來已有將管樁應用至房屋建筑開挖、市政工程開挖、地下建筑物開挖等部分土木工程領域中,但采用現有的生產方法生產出來的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水平抗彎承載力一般、脆性較大、抗拔性能一般,在抗彎及抗拔方面較難滿足一些工程設計及實際使用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水平抗彎承載力好、 抗拔承載力高、單樁豎向承載力高、抗震能力強、適用于對抗彎、抗拔要求較高的工程的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將多根預應力鋼筋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預應力鋼筋外側焊接螺旋筋使其形成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在所述的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內設置纖維增強塑料筋,形成復合骨架籠;B、將步驟A中的復合骨架籠吊放在已清理干凈的模具具的下模體內,將連接好抱箍板的端頭板分別安裝在復合骨架籠的兩端;C、通過混凝土攪拌機將預拌好的混凝土料輸送到步驟B中的模具體內;D、將步驟C中模具的水平放好,對復合骨架籠進行預應力張拉;E、將張拉好的模具吊放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成型,成型后將內壁余漿水傾倒干凈;F、將上述模具吊入蒸汽養護池內進行蒸汽養護,蒸汽溫度為75°C以上,養護時間為4小時以上,蒸汽養護完后拆模,即可。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驟F的蒸汽養護,拆模后的樁體裝入高壓釜進行二次養護,養護的溫度為170 210°C,蒸汽壓力在0. 6MPa以上,時間為8 10小時。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設置纖維增強塑料筋具體為將多根纖維增強塑料筋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纖維增強塑料筋外側粘結纖維增強塑料螺旋筋使其形成纖維增強塑料筋骨架籠, 將纖維增強塑料筋骨架籠安裝在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內形成雙層復合筋骨架籠。如上 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設置纖維增強塑料筋具體為多根纖維增強塑料筋環形布置于所述的預應力鋼筋骨架籠的螺旋筋上形成單層復合筋骨架籠。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混凝土攪拌機將預拌好的混凝土料輸送到步驟B中的模具的下模體內,然后合上上模體,鎖緊上、下模的鎖緊螺絲。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先合上上模體,鎖緊上、下模的鎖緊螺絲,然后通過泵送混凝土輸送機將混凝土輸送至步驟B中的模具體內。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纖維增強塑料筋的材質為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玄武巖纖維、硼纖維、 陶瓷纖維、聚丙烴纖維、PBO有機纖維、金屬纖維或混雜纖維中的一種。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樁體為圓形或方形或正多邊形。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應力鋼筋籠骨架的截面為圓形或方形或多邊形。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纖維增強塑料筋的數量為3 30根,所述的預應力鋼筋的數量為3 30根。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纖維增強塑料筋籠骨架的截面為圓形或方形或多邊形。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纖維增強塑料筋籠骨架的直徑或邊長小于或大于預應力鋼筋籠骨架的直徑或邊長;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纖維增強塑料筋的直徑與預應力鋼筋的直徑相同,所述的摻纖維增強塑料筋的數量與預應力鋼筋的數量相同。如上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摻纖維增強塑料筋的直徑與預應力鋼筋的直徑不同,所述的摻纖維增強塑料筋的數量與預應力鋼筋的數量不同。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其有益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使所生產的成品增加了纖維增強塑料筋或纖維增強塑料筋籠骨架,使其很好的彌補了其抗彎性能及抗拔性能,破壞為脆性破壞,延性差等缺點,同時與混凝土具有較好的粘結性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樁身的抗彎承載力、豎向抗拔承載力、豎向承載力、抗震能力,使樁身的整體性能大大的提高,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在設計上和使用上方便了許多;2、由于本專利技術添加的纖維增強塑料筋具有密度小、輕質、高抗拉強度、耐腐蝕性能好、抗疲勞性能優良、熱性能好、熱膨脹系數與混凝土接近、抗電、抗磁、耐磨等優點,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強混凝土預制的腐蝕性問題,大大預制樁的壽命,從而提高了建筑基礎的安全性。3、本專利技術添加的纖維增強塑料筋屬于環保型建筑材料,其價格相比于預應力鋼筋及螺紋鋼筋低,具有降低鋼材的消耗,不僅使工程更加安全同時節約了工程造價。4、本專利技術添加的纖維增強塑料筋具有很強的耐腐蝕性,從而擴大了高強混凝土預制樁的應用范圍,除可建筑、道路、碼頭等基礎工程建設中廣泛使用外,還可在公路、鐵路、 橋梁等基礎設施的邊坡維護、邊坡防滑,橋墩基礎施工,工業和民用建筑的深基坑支護,邊坡維護等領域廣泛使用。附圖說明 圖1為用本專利技術摻纖維增強塑料筋高強混凝土預制樁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透視圖;圖3為圖1中A-A處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圖1中B-B處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A、將多根預應力鋼筋51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預應力鋼筋51外側焊接螺旋筋52使其形成預應力鋼筋骨架籠5 ;將多根非纖維增強塑料筋61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纖維增強塑料筋外側粘結纖維增強塑料螺旋筋62使其形成纖維增強塑料筋骨架籠 6,將纖維增強塑料筋骨架籠6安裝在預應力鋼筋骨架籠5內形成雙層復合筋骨架籠;B、將步驟A中的雙層復合筋骨架籠吊放在已清理干凈的相應模具具的下模體內, 將連接好抱箍板3的端頭板2分別安裝在雙層復合鋼筋骨架籠的兩端;C、通過混凝土攪拌機將預拌好的混凝土 4放入步驟B中的模具的下模體內,然后合上上模體,鎖緊上、下模的鎖緊螺絲;D、將步驟C中模具的水平放好,對雙層復合筋骨架籠進行預應力張拉;E、將張拉好的模具吊放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成型,成型后將內壁余漿水傾倒干凈;F、將上述模具吊入蒸汽養護池內進行蒸汽養護,蒸汽溫度為75°C以上,養護時間為4小時以上,蒸汽養護完后拆模,即可。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A、將多根預應力鋼筋51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預應力鋼筋51外側焊接螺旋筋52使其形成預應力鋼筋骨架籠5 ;將多根非纖維增強塑料筋61環形布置于所述的預應力鋼筋骨架籠5的螺旋筋52上形成單層復合筋骨架籠;B、將步驟A中的單層復合筋骨架籠吊放在已清理干凈的相應模具具的下模體內,將連接好抱箍板3的端頭板2分別安裝在單層復合筋骨架籠的兩端;C、先合上上模體,鎖緊上、下模的鎖緊螺絲,然后通過泵送混凝土輸送機將混凝土 4送入步驟B中的模具體內;D、將步驟C中模具的水平放好,對單層復合筋骨架籠進行預應力張拉;E、將張拉好的模具吊放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成型,成型后將內壁余漿水傾倒干凈;F、將上述模具吊入蒸汽養護池內進行蒸汽養護,蒸汽溫度為75°C以上,養護時間為4小時以上,蒸汽養護完后拆模,將上述摻纖維增強塑料筋61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摻纖維增強塑料筋的高強混凝土預制樁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將多根預應力鋼筋環形排列,然后在所述的多根預應力鋼筋外側焊接螺旋筋使其形成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在所述的預應力鋼筋骨架籠內設置纖維增強塑料筋,形成復合骨架籠;B、將步驟A中的復合骨架籠吊放在已清理干凈的模具具的下模體內,將連接好抱箍板的端頭板分別安裝在復合骨架籠的兩端;C、通過混凝土攪拌機將預拌好的混凝土料輸送到步驟B中的模具體內;D、將步驟C中模具的水平放好,對復合骨架籠進行預應力張拉;E、將張拉好的模具吊放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成型,成型后將內壁余漿水傾倒干凈;F、將上述模具吊入蒸汽養護池內進行蒸汽養護,蒸汽溫度為75℃以上,養護時間為4小時以上,蒸汽養護完后拆模,即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茍德勝,陳巧,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建華管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