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用于鋁帶加熱與支撐的方法,其利用一種主要由爐本體、加熱裝置、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組成的鋁帶加熱與支撐裝置實現的,其中: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位于爐膛的內部,加熱裝置穿過爐本體的側壁進入爐膛后位于集氣室內;隨著循環風機的轉動,整個爐膛與氣墊組的噴箱噴口之間形成正壓差,爐膛內氣體從噴箱入口進入噴箱后通過噴箱噴口噴出,噴出的氣體遇到鋁帶后折返,通過的溢流孔進入集氣室內,再通過集氣室內兩側的加熱裝置加熱后,由循環風機作用進入爐膛內,保證爐膛是一個穩定的靜壓室,以保證被加熱后的氣體源源不斷地噴向鋁帶。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加熱均勻,加熱效率高,鋁帶運行穩定性好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鋁帶熱處理領域,特別是鋁帶氣墊爐熱處理線鋁帶的加熱與支撐。
技術介紹
已知(US5639418)提供了一種鋁帶氣墊式熱處理爐及加熱輸送裝置,熱處理爐采用分段設計,每段設置一臺循環風機、加熱裝置、支撐氣墊組和壓下氣墊組、上加熱噴管和下加熱噴管。其中,支撐氣墊與壓下氣墊沿鋁帶相對布置,用于鋁帶的支撐;上加熱噴管與下加熱噴管沿鋁帶相對布置,用于鋁帶的上下表面的加熱。該鋁帶氣墊式熱處理爐的工作原理由氣墊及噴管噴出的氣體噴向鋁帶后折返溢流至整個爐膛內,爐膛內氣體在循環風機抽力作用下,依次經過加熱裝置、循環風機、供風集管進入氣墊和噴管內,這樣爐內氣體進行周而復始的循環,不斷地將加熱裝置的熱量傳遞給鋁帶,將鋁帶加熱。現有鋁帶氣墊式熱熱處理爐主要有以下的技術特點(1)鋁帶的漂浮通過支撐氣墊組和壓下氣墊組共同實現,支撐氣墊和壓下氣墊沿帶鋼相對布置;(2)鋁帶的加熱通過上加熱噴管和下加熱噴管實現,上加熱噴管和下加熱噴管沿鋁帶相對布置,分別位于支撐氣墊和壓下氣墊之間;(3)爐氣加熱后再通過循環風機進入集氣管內;(4)支撐氣墊、壓下氣墊、上加熱管、下加熱管由同一個封閉的供風集管供風。但上述鋁帶氣墊式熱熱處理爐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的問題(1)由于鋁帶的加熱通過加熱噴管實現,而加熱噴管與氣墊交錯布置,導致起到加熱作用的有效面積所占比例比較小,直接導致整個熱處理爐加熱效率比較低。(2)爐內設有混氣室及相對獨立的正壓通道,使爐膛結構復雜,爐子寬度尺寸比較大;(3)壓下氣墊和支撐氣墊相對布置,鋁帶運行穩定性差,很容易發生抖動、跑偏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以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主要由爐本體、加熱裝置、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組成的鋁帶加熱與支撐裝置實現的。其中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位于爐膛的內部,加熱裝置穿過爐本體的側壁進入爐膛后位于集氣室內;隨著循環風機的轉動, 整個爐膛與氣墊組的噴箱噴口之間形成正壓差,爐膛內氣體從噴箱入口進入噴箱后通過噴箱噴口噴出,噴出的氣體遇到鋁帶后折返,通過的溢流孔進入集氣室內,再通過集氣室內兩側的加熱裝置加熱后,由循環風機作用進入爐膛內,保證爐膛是一個穩定的靜壓室,以保證被加熱后的氣體源源不斷地噴向鋁帶。在上述用于鋁帶加熱與支撐的過程中,隨著循環風機的轉動,集氣室內的氣體被抽出后成為負壓室,這個負壓室通過溢流通道延伸至噴箱與鋁帶之間的區域;與此同時爐膛在循環風機的作用下成為正壓室,這個正壓室通過噴箱入口延伸至整個噴箱內部;這樣, 壓力差的存在使爐膛內的氣體通過噴箱入口進入噴箱后,由噴口噴出進入噴箱與鋁帶之間的區域。所述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對鋁帶形成支撐力和加熱源,其中上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反向支撐力,用于對鋁帶反向支撐與加熱;下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為正向支撐力,用于對鋁帶正向支撐與加熱;正向支撐力與反向支撐力之差正好為該區域鋁帶的重力,使鋁帶能夠克服地球引力處于完全漂浮狀態。所述噴箱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噴口 噴口一為窄縫式噴嘴,分布在噴箱兩端,氣流為幕狀用于形成噴箱的靜壓區,用于支撐鋁帶;噴口二為圓形噴孔,分布在噴箱中間區域, 氣流為柱狀用于加熱鋁帶。 所述上下氣墊組噴出的氣體,分別由設置在爐膛內的兩套獨立的集氣室收集。所述加熱裝置不斷向集氣室內補充熱煙氣,該煙氣在循環風機葉輪的作用下與原有爐氣充分混合,并整體達到所要求的溫度,加熱后的爐氣通過噴箱的噴口吹向鋁帶,使鋁帶加熱。所述循環風機有兩套,分別安裝在爐頂和爐底,負責上下爐膛的氣體循環。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優點 1.無噴箱供風通道設計結構緊湊。2.循環風機入口處供熱,使爐膛氣體溫度更加均勻。3.氣墊與鋁帶之間的區域兩邊氣壓高,中間氣壓低,利于鋁帶漂浮穩定。4.所用的噴箱為既能加熱又能支撐的組合噴箱。5.上氣墊組和下氣墊組的噴箱交錯布置,這樣可使鋁帶成S形彎,保證鋁帶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采用的鋁帶加熱和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視圖。圖3為圖1的B-B視圖。圖4為上氣墊組4和下氣墊組5的噴箱11的安裝示意圖。圖中1.鋁帶;2.爐本體;3.加熱裝置;4.上氣墊組;5.下氣墊組;6.上集氣室;7.下集氣室;8.上循環風機;9.下循環風機;10.爐膛;11.噴箱。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闡明本專利技術的內容,但本專利技術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其以循環風機為源動力,加熱系統為補充熱源,通過噴箱將鋁帶不斷地漂浮、不斷地加熱,便實現了鋁帶的加熱與支撐。具體如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是利用一種主要由爐本體、加熱裝置、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組成的鋁帶加熱與支撐裝置實現的,其中氣墊組、集氣室和循環風機位于爐膛的內部,加熱裝置穿過爐本體的側壁進入爐膛后位于集氣室內;隨著循環風機的轉動,整個爐膛與氣墊組的噴箱噴口之間形成正壓差,爐膛內氣體從噴箱入口進入噴箱后通過噴箱的噴口噴出,噴出的氣體遇到鋁帶后折返,通過的溢流孔進入集氣室內,再通過集氣室內兩側的加熱裝置加熱后,由循環風機作用進入爐膛內,保證爐膛是一個穩定的靜壓室,以保證被加熱后的氣體源源不斷地噴向鋁帶。在上述用于鋁帶加熱與支撐的過程中,隨著循環風機的轉動,集氣室內的氣體被抽出后成為負壓室,這個負壓室通過溢流通道延伸至噴箱與鋁帶之間的區域;與此同時爐膛在循環風機的作用下成為正壓室,這個正壓室通過噴箱入口延伸至整個噴箱內部;這樣, 壓力差的存在使爐膛內的氣體通過噴箱入口進入噴箱后,由噴口噴出進入噴箱與鋁帶之間的區域。所述氣墊組包括上氣墊組和下氣墊組,它們為動靜壓一體式氣墊,用于支撐和加熱鋁帶,因而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支撐氣墊組合和壓下氣墊組、上加熱噴管和下加熱噴管。所述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對鋁帶形成支撐力和加熱源,其中上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為反向支撐力,用于對鋁帶的反向支撐與加熱;下氣墊組的噴箱的噴口噴出的氣體為正向支撐力,用于對鋁帶的正向支撐與加熱;壓下力與支撐力之差正好為該區域鋁帶的重力,使鋁帶能夠克服地球引力處于完全漂浮狀態。所述噴箱設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噴口 噴口一為窄縫式噴嘴,分布在噴箱兩端,氣流為幕狀用于形成噴箱的靜壓區,用于支撐鋁帶;噴口二為圓形噴孔,分布在噴箱中間區域, 氣流為柱狀用于加熱鋁帶。所述加熱裝置不斷向集氣室內補充熱煙氣,該煙氣在循環風機葉輪的作用下與原有爐氣充分混合,并整體達到所要求的溫度,加熱后的爐氣通過噴箱的噴口吹向鋁帶,使鋁帶加熱。本專利技術采用的用于鋁帶加熱與支撐的裝置,其結構如圖1至圖4所示在爐本體2 的爐膛10的內部,自上而下設有上循環風機8、上集氣室6、上氣墊組4、下氣墊組5、下集氣室7、下循環風機9。加熱裝置3有4套,它們分別穿過爐本體2的側壁進入爐膛10后位于上集氣室6、下集氣室7的內部,并分別處于上循環風機8、下循環風機9的入口處。上氣墊組4和下氣墊組5的噴箱11沿鋁帶1上下方交錯布置。所述爐膛10為模塊化爐膛,其構成模塊化爐膛的方法是除加熱裝置的介質管道與其他爐段共用外,組成該爐段的必要因素如上循環風機8、下循環風機9、上集氣室6、下集氣室7、加熱裝置3都是相對獨立的。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進,張榮明,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南方武漢威仕工業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