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錨桿拉直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錨桿拉直機構,用于對回收后的錨桿整形便于二次利用。
技術介紹
:對彎曲程度較大的礦用錨桿,常用的取直方法有:加熱取直法、手工錘擊取直法、沖床或油壓機上杠桿取直法、兩端裝卡油缸拉直法四種。加熱取直法取直精度高、省力,但成本高、效率低,且污染環境;手工錘擊取直法取直精度高,易操作,但費力、不安全,且效率太低;沖床或油壓機上杠桿取直法僅可取直曲率小的工件,且效率低又不安全;兩端裝卡油缸拉直法精度一般,但裝卡費時、費力,易出現縮頸現象,工作效率太低,且占地面積大,還要有液壓站配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錨桿拉直機構,可以對錨桿粗取直,工作效率高、省力、易操作、安全可靠、占地面積小、無大氣污染。本技術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在支架上裝置拉直導套和兩組浮動對輥,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浮動對輥在支架中部,拉直導套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導套的內孔為向外的喇叭口狀,兩組浮動對輥組上連接使其旋轉的動力,使兩組浮動對輥組向同方向旋轉,旋向使錨桿背離拉直導套,在靠近拉直導套的那組浮動對輥圓周上有溝槽。浮動對輥圓周上的溝槽為V形或圓弧形。浮動對輥的下輥軸固定設置,上輥軸與支架之間壓有彈簧,通過彈簧力下壓上輥。在兩組浮動對輥中間設置導向器,其內孔與拉直導套和兩組浮動對輥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導向器的作用是便于錨桿進入后端浮動對輥的兩輥輪之間的間隙。工作時,將彎曲的錨桿一端送入拉直導套內孔中,使其經過拉直導套后進入前端浮動對輥組,已轉動著的浮動對輥組自動將工件向后傳遞,由于拉直導-->套的內孔直徑小于工件的直線度誤差值,所以,工件在經過拉直導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錨桿拉直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裝置拉直導套(2)和兩組浮動對輥(3),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浮動對輥(3)在支架(1)中部,拉直導套(2)在最前端,并且拉直導套(2)的內孔為向外的喇叭口狀,兩組浮動對輥(3)上連接使其旋轉的動力,在靠近拉直導套(2)的那組浮動對輥(3)圓周上有溝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管振祥,梁兵,王希鎖,吳伯言,邵光宗,董濱蟬,王行省,韓常俊,安滿林,王英德,張寶民,李建芝,
申請(專利權)人:兗礦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