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及方法,它主要適用于工業廠房、民用建筑及橋梁等基礎建設中的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及方法。該發明專利技術包括一設置有氣體補償裝置的充氣座胎和設置有與充氣座胎匹配的柱輞裝置的支撐連接蓋板,所述的充氣座胎是通過與座輞裝置的定位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來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的目的。該發明專利技術具有適應性強,結構簡單,維護更換方便,地震時可保證建筑物受力均勻,抗振、抗沖擊性能極佳,隔震效果理想,地震后恢復到原先位置的能力較強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它主要適用于エ業廠房、民用建筑及橋梁等基礎建設中的。
技術介紹
目前,建筑用隔震支座及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疊層橡膠隔震、螺旋彈簧隔震、滑動轉動隔震等方法;通常采用的隔震支座主要有普通疊層橡膠支座隔震器、普通滑動支座隔震器、高阻尼疊層橡膠支座隔震器、螺旋彈簧支座隔震器、回彈滑動支座隔震器、鉛芯 疊層橡膠支座隔震器、曲面轉動支座隔震器等。通常采用的隔震支座雖能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應,但隔震效果有限,且在地震后恢復到原先位置的能力較差,故實用中不能令人滿ン 、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建筑用隔震支座及方法可靠性低、隔震效果不理想、地震后恢復到原先位置的能力較差、維護更換不方便等缺點,特提出一種結構簡單、維護更換方便、可根據需要及監測數據在線調節氣墊內部氣體壓力、震級較高時可自動泄壓,吸收能量釋放能量的功能較強,隔震效果理想、可保證建筑物受カ均勻、地震后恢復到原先位置的能力較強的,以彌補目前的不足。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隔震方法是在建筑物的樁與柱之間、柱與柱之間、臺與柱之間、墩與柱之間、柱與梁之間通過氣墊式隔震支座上的充氣座胎與座輞裝置的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形成一個或多個充氣氣墊吸能隔震層,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之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該隔震支座包括至少ー設置有氣體補償裝置的與座輞裝置匹配的充氣座胎和至少ー上面設置有至少一與充氣座胎匹配的座輞裝置以及設置有至少一與充氣座胎配合的支撐面的支撐連接蓋板,所述的充氣座胎是通過與座輞裝置的定位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來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目的的。優選的是,所述充氣座胎上的氣體補償裝置為至少ー氣門嘴。優選的是,所述支撐連接蓋板由支撐連接蓋板A和支撐連接蓋板B組成。當然,所述充氣座胎上的氣體補償裝置還可包括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充氣系統等,可根據需要及監測數據在線控制調節氣墊內部的氣體壓力;充氣座胎可以有環型、囊型等多種形狀,當然,其形狀最好是與座輞裝置相對應相匹配的;所述的充氣座胎上最好設置有氣體泄壓裝置,可以根據需要或預先設定選用ー個或多個不同壓カ的泄壓閥或其它泄壓裝置;所述的充氣座胎上最好是由內充氣胎和外保護胎等組成;所述的座輞裝置可以是獨立的座輞裝置,通過裝配安裝與支撐連接蓋板為一體的,亦可以是直接與支撐連接蓋板加工成為一體的;所述的座輞裝置可以有多種形狀,平底寬座輞型較好;所述的支撐連接蓋板最好為便于充氣座胎維護保養、更換裝卸的拼裝式組合體。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其工作原理及方法可以是將未充氣的充氣座胎對位裝入支撐連接蓋板B上的柱輞裝置的定位槽里,然后將支撐連接蓋板A對位對扣并通過連接螺栓同連接螺母的配合旋緊即將該隔震支座安裝好,有些型號的該隔震支座還需通過地腳螺栓同地腳螺母的配合旋緊最后將該隔震支座安裝好;該隔震方法是在建筑物的樁與柱之間、柱與柱之間、臺與柱之間、墩與柱之間、柱與梁之間通過氣墊式隔震支座上的充氣座胎與座輞裝置的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形成ー個或多個充氣氣墊吸能隔震層,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之目的。由氣體(空氣較佳)形成的氣墊作為建筑物的保護支撐,在被保護物的有效部位形成一個或多個氣墊隔震層,當建筑物受到地震沖擊后,其沖擊カ能在瞬間很均勻地傳遞到閉合氣體層空間的各點,每個點上均受到了大小相同的力,并形成了無窮個相對應的支撐點(受カ方向相反),使其作用在建筑物內部的沖擊カ大大減緩,且建筑物的樁與柱之間、柱與柱之間、臺與柱之間、墩與柱之間、柱與梁之間、柱與支座之間、支座與梁之間受カ均勻,當震級較高時可自動泄壓,吸收能量釋放能量的功能較強,并可通過氣體補償裝置所轄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充氣系統等的協調配合,在線監測數據并及時調控各氣墊層內部的氣體壓力,達到最佳的氣墊式吸能隔震復 位的效果。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可以由多種材料,如金屬、高分子材料以及鋼筋水泥、橡膠等制成,可通過多種エ藝,如模壓、鋳造、機加工、注塑、澆注等方法而成。該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的外形可根據需要而定,最好能多祥化、標準化。該專利技術具有下列主要優點(I)適應性強,適用于エ業廠房、民用建筑及橋梁等基礎建設中的;(2)結構簡單、維護更換方便、可根據需要及監測數據在線調節氣墊內部氣體壓力,能確保安全、可靠;(3)材料易得,エ藝簡単,可標準化,能互換、通用;(4)地震時可保證建筑物受カ均勻,抗振、抗沖擊性能極佳,震級較高時可自動泄壓,吸收能量釋放能量的功能較強,隔震效果理想,地震后恢復到原先位置的能力較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ー步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例的裝配使用(已充好氣時)的示意的主半剖視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示意圖;圖3為圖I的A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I的B-B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6的仰半剖視示意圖;圖6為圖I的支撐連接蓋板B的主視示意圖;圖7為圖6的C-C旋轉剖視示意圖;圖8為圖9的仰視示意圖;圖9為圖I的支撐連接蓋板A(此為兩半對稱型的支撐連接蓋板A)的主視示意圖10為圖9的D-D剖視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的另ー種實施例的裝配使用(已充好氣,只是將圖I中的囊型充氣座胎改為橡膠鋼板疊層時)的示意的主剖視示意圖;圖12為圖11的E-E首I]視不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照圖I至圖10。首先按所需的規格、形狀、尺寸、外觀設計,加工出由充氣座胎的內充氣胎(5)和充氣座胎的外保護胎(6)組成的對位設置有氣體補償裝置——氣門嘴 (4)和泄壓閥(7)的環型的和囊型的充氣座胎(3);同樣,按所需的規格、形狀、尺寸、外觀設計,加工出上面設置有座輞裝置(2)以及支撐面(15)的兩半對稱型的支撐連接蓋板A(8),加工出上面設置有座輞裝置(2)的支撐連接蓋板B(9)。然后先將護胎襯墊帶(10)分別對位裝入并固定在座輞裝置(2)的定位槽里,再將環型的和囊型的設置有氣體補償裝置(4)和泄壓閥(7)的充氣座胎的內充氣胎(5)與充氣座胎的外保護胎(6)對位組裝成充氣座胎(3),而后將充氣座胎(3)依次對位裝入支撐連接蓋板B (9)上的座輞裝置(2)的定位槽里,然后將兩半對稱型支撐連接蓋板A (8)對位對扣并通過連接螺栓(13)同連接螺母(14)的配合旋緊將支撐連接蓋板A(8)安裝到位,同時與支撐連接蓋板B(9)對位配合并通過地腳螺母(19)同地腳螺栓(18)的配合旋緊將氣墊式隔震支座(I)安裝好,最后通過氣門嘴根據需要充入一定壓カ的氣體,將氣體補償裝置(4)所轄的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充氣系統等調試匹配好進入工作狀態,并將泄壓閥(7)調節好即可投入使用。若使用期間需檢修更換時,可先將氣體泄壓或放掉,然后將支撐連接蓋板A(8)上的連接螺母(14)以及地腳螺母(19)旋松卸下,再將兩半對稱型支撐連接蓋板A(S)分開并取下,然后將支撐連接蓋板B上的地腳螺母(19)旋松卸下,將支撐連接蓋板B (9)取下,爾后將環型充氣座胎(3)和囊型充氣座胎(3)按操作規程卸下即可檢修更換。圖中(11)為鋼絲圏、(12)為簾布層、(16)為氣門嘴過孔、(17)為連接螺栓孔、(20)為地腳螺栓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隔震方法是在建筑物的樁與柱之間、柱與柱之間、臺與柱之間、墩與柱之間、柱與梁之間通過氣墊式隔震支座上的充氣座胎與座輞裝置的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形成一個或多個充氣氣墊吸能隔震層,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之目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隔震方法是在建筑物的樁與柱之間、柱與柱之間、臺與柱之間、墩與柱之間、柱與梁之間通過氣墊式隔震支座上的充氣座胎與座輞裝置的匹配以及支撐連接蓋板的固鎖支撐形成一個或多個充氣氣墊吸能隔震層,達到氣墊式吸能隔震之目的。2.一種建筑用氣墊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該隔震支座包括至少ー設置有氣體補償裝置的與座輞裝置匹配的充氣座胎和至少ー上面設置有至少 一與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寧,彭曉蘭,張鼎曦,馮長根,曾慶軒,莊亮,張千里,李太巖,錢新明,
申請(專利權)人:張寧,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