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連接構造和連接方法,容易并且低價地抑制在導電線產生的共模噪聲的輻射。在由扁平電纜(100)連接主板(20)的GND電極(25)和子板(30)的GND電極(35)的情況下,將第一GND線(120)的一方的端部連接于主板(20)的GND電極(25),并且將第一GND線(120)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子板(30)的GND電極(35),使第二GND線(140)的一方的端部和主板(20)的電路絕緣,并且,將第二GND線(140)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子板(30)的GND電極(35)。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連接構造以及連接方法
本專利技術關于連接構造以及連接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打印機等的印刷裝置,為了抑制在設置處的占有面積,在確保在內部接受印刷用紙的體積的同時,進行小型化。印刷裝置具有的功能,由被稱為主板的電路基板控制,但隨著如此的要求,對主板也要求小型化。對應于如此的要求,不在主板部安裝全部的功能而僅僅安裝主要功能,如使用者進行操作的操作面板、存儲器等的讀卡器那樣的,印刷裝置具備的功能被安裝于子基板(子板)。如此的子板,在印刷裝置的內部高效地配置。并且,在主板和子板之間,經由線束、帶狀電纜、柔性扁平電纜線(FFC)這樣的布線部件電連接。一般的,電力或者電信號,通過一對導電線形成傳送線路被傳送,在電子設備中,此一對導電線的一方被設定為與殼體的地(GND)相同的電位。此時,因為在一對傳送線路的導電線之間電流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流動,由于由各自的導電線形成的磁場互相抵消,不形成向傳送線路外界的磁場。因此,不對外界給予輻射噪聲的影響。(此傳送形式也被稱為常模。)另一方面,對于一對導電線以同一方向(同相位)流動的電流存在,被解釋為此電流由于空間的寄生電容等成為噪聲源。(此傳送形式被稱為共模。)在如此的共模中的噪聲(共模噪聲),如果是經由空間等的電容而返回噪聲源的水平,則因為其電流量極小,所以不會成為一般性的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電磁兼容性)的問題。由于諧振等產生了與空間的耦合的情況下,因為向空間流出噪聲的能量,所以噪聲電流增大。此結果是,由于不能抑制到規定的噪聲輻射水平以下,產生EMC的問題。例如,在由布線部件連接了主板和子板間的情況下,由于各板中的連接部的布線圖案和/或使用的布線部件的傳送阻抗和信號的阻抗不匹配等,在信號線和GND線(地線)形成共模。并且,在布線部件中,除了信號線和GND線,共模噪聲經由GND-電源間的旁路電容流入電源線,存在在包含信號線、電源線以及GND線而構成布線部件的多個線中重疊同相位的噪聲的情況。進一步的,布線部件的長度對于重疊的噪聲的有效波長,接近1/4波長或者1/2波長的情況下,在布線部件的長度方向產生噪聲(高頻)電流的諧振,與空間耦合,向外界放出噪聲。此時,因為從噪聲源不斷輻射的高頻電流以同相位供給到布線部件的各線,所以輻射超過設備的噪聲限制的限制值的水平的噪聲。作為如此的共模噪聲的對策,因為在電源線和信號線、GND線被重疊了同相位的噪聲,所以由包含電阻、線圈以及電容的LCR電路進行應對是困難的。因此,在布線部件被重疊了共模噪聲的情況下,如下述的專利文獻1所述,壓至殼體地,或者如下述的專利文獻2所示,插入共模扼流圈和/或鐵氧體磁芯,阻止共模噪聲的傳送,或者抑制向空間的輻射。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特開2007-311709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6-19100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解決的問題但是,這樣的構造,是以在布線部件的附近存在殼體地為前提,在產品設計的自由度方面有很大的制約。并且,鐵氧體磁芯等的對策,為了充分地得到效果,存在增大鐵氧體磁芯的體積的必要,并且,存在準備用于在產品殼體內固定鐵氧體磁芯的部件并安裝的必要。進一步的,因為在鐵氧體磁芯卷繞布線部件等的作業也是必要的,所以在組裝時需要更多的工時和成本。于是,本專利技術是鑒于所述課題做出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以低價并且簡單的結構抑制重疊于布線部件的共模噪聲的輻射。用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所述課題的至少一部分的技術,能夠作為以下的形態或者實施例實現。【應用例一】本應用例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導電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將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并且,將所述第一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使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二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設備的電路電絕緣,并且,將所述第二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根據所述結構,在共模噪聲在第一設備側產生,沿著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從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向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傳導的情況,因為布線部件的第二導電線在第一設備側一方的端部被電絕緣,另一方的端部被連接于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所以在布線部件內中在第二導電線,與流過第一導電線的共模噪聲的高頻電流的流向相反的(反平行的)高頻電流流過。此時,由于第一導電線以及第二導電線產生的輻射電磁場成為抵消的關系,共模噪聲的輻射被抑制。因此,通過在布線部件設置第二導電線,能夠容易并且低價地抑制共模噪聲的輻射。【應用例二】在所述應用例的連接構造中,優選的,所述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以及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分別是接地電極,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是地線。根據所述結構,因為共模噪聲經由布線部件的地線被傳導的情況是很多的,所以作為輻射噪聲對策是有效的。【應用例三】在所述應用例的連接構造中,優選的,所述第二導電線,被配置在相對于所述布線部件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最外側部。根據所述結構,因為所述第二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是開路,所以越是接近所述端部,高頻電流越是不流動,與之相伴,在所述第二導電線的外部形成的高頻磁場變小。因此,通過在所述布線部件的其他的導電線對生成此高頻磁場的電阻小的所述布線部件的相對于長邊方向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最外側部配置所述第二導電線,能夠使對于所述第一導電線生成的高頻磁場的抵消效果最大化。由于此效果能夠進一步高效地降低來自布線部件的噪聲輻射。【應用例四】本應用例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導電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將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并且,將所述第一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使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二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設備的電路電絕緣,并且,將所述第二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將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三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并且,使所述第三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二設備的電路電絕緣。根據所述結構,在共模噪聲在第一設備側產生,沿著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從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向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傳導的情況,因為布線部件的第二導電線在第一設備側一方的端部被電絕緣,另一方的端部被連接于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所以在布線部件內在第二導電線,與流過第一導電線的共模噪聲的高頻電流的流向相反的(反平行)的高頻電流流過。此時,由于第一導電線以及第二導電線產生的輻射電磁場成為抵消的關系,共模噪聲的輻射被抑制。同樣的,在共模噪聲在第二設備側產生,沿著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從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向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傳導的情況,因為布線部件的第三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在第二設備被電絕緣,一方的端部被連接于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在布線部件內在第三導電線,與流過第一導電線的在第二設備側產生的共模噪聲的高頻電流的流向相反的(反平行)的高頻電流流過。此時,由于第一導電線以及第三導電線產生的輻射電磁場成為抵消的關系,由第二設備產生的共模噪聲的輻射,也被抑制。因此,通過在布線部件設置第二導電線和第三導電線,能夠不考慮共模噪聲產生的設備,容易并且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導電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將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設備的第一電極,并且,將所述第一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使所述布線部件的第二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設備的電路電絕緣,并且,將所述第二導電線的另一方的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設備的第一電極。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138239/2011;2011.08.25 JP 183379/201.一種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布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沿著所述布線部件配置的第一導電線和第二導電線各自的一方的端部,在第二設備側經由電阻相互連接,與所述電阻連接的所述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在第二設備側與所述布線部件的布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導電線和所述第二導電線各自的另一方的端部,在所述第一設備側相互連接,并且,與所述第一設備的電路電絕緣,在所述第一導電線的兩側的一方,配置所述第二導電線,在所述第一導電線的兩側的另一方,配置所述布線部件的布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線部件的布線,連接所述第一設備的接地電極和所述第二設備的接地電極。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線和所述第二導電線,作為相鄰的對,被配置在相對于所述布線部件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最外側部。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配合輻射噪聲的頻帶設定電阻值。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配合輻射噪聲的頻帶設定電阻值。6.一種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布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沿著所述布線部件配置的第一導電線和第二導電線各自的一方的端部,在第二設備側經由電阻相互連接,與所述電阻連接的所述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在第二設備側與所述布線部件的布線的一方的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導電線和所述第二導電線各自的另一方的端部,在所述第一設備側相互連接,并且,與所述第一設備的電路電絕緣,所述布線部件的布線,連接所述第一設備的接地電極和所述第二設備的接地電極。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線和所述第二導電線,作為相鄰的對,被配置在相對于所述布線部件的長邊方向的寬度方向的一方的最外側部。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配合輻射噪聲的頻帶設定電阻值。9.一種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多個布線的布線部件電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沿著所述布線部件配置的第一導電線和第二導電線各自的一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設備側經由第一電阻相互連接,與所述第一電阻連接的所述第一導電線的一方的端部,在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克彥,
申請(專利權)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