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船尾段和船頭段采用大圓弧構造,在前進和后退過程中均有足夠的空間余量;在傳動鏈上設置有履帶板,在前進或后退過程中,履帶板能夠卡入泥土中,增大摩擦力,保證了在爬坡過程中水陸兩用船不會跌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水陸兩用船。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水陸兩用船的船體底部包括三段,即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其中船頭段以及船尾段為小圓弧構造,因此該水陸兩用船在陸地上的爬坡性能不佳,容易產生跌落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ー種水陸兩用船,該船體具有良好的爬坡性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ー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優選地,所述船頭段以及船尾段的圓弧的圓周半徑為3. 5米至3. 8米。優選地,所述船體的船身為4米至5米。優選地,所述船體的中間段長度為O. 5米至I. 5米。優選地,所述船頭段與中間段之間為平滑連接。優選地,所述船頭段與中間段之間為平滑連接。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船體兩側的傳動鏈以及設置在傳動鏈上的多個履帶板,每個履帶板具有與傳動鏈相連接的一端以及與之相對并且向外凸出的另一端。優選地,所述履帶板成長條形,履帶板的高度方向以及長度方向與該傳動鏈的傳動方向相垂直。優選地,所述履帶板由金屬以及包覆在金屬外的橡膠制成。優選地,每ー側的履帶板繞傳動鏈的一周排布。本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船尾段和船頭段采用大圓弧構造,在前進和后退過程中均有足夠的空間余量;在傳動鏈上設置有履帶板,在前進或后退過程中,履帶板能夠卡入泥土中,増大摩擦力,保證了在爬坡過程中水陸兩用船不會跌落。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主視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左視圖。以上附圖中1、船體;11、船頭段;12、中間段;13、船尾段;2、驅動裝置;21、傳動鏈;22、履帶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作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如附圖I所示,ー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在前進或后退時下面有足夠的空間位置進行爬坡,所以該船的爬坡性能良好。經過多次反復的試驗和計算得知,船頭段以及船尾段的圓弧的圓周半徑為3. 5米至3. 8米。船體的船身為4米至5米。船體的中間段長度為O. 5米至I. 5米。當然為了爬坡的順暢,船頭段與中間段以及船頭段與中間段之間為平滑連接?!ごw的底部一般為浮體,浮體可以單體式構造,可以是多體式構造。本技術的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在于,如附圖I和2所示,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船體兩側的傳動鏈以及設置在傳動鏈上的多個履帶板,每個履帶板具有與傳動鏈相連接的一端以及與之相對并且向外凸出的另一端。履帶板成長條形,履帶板的高度方向以及長度方向與該傳動鏈的傳動方向相垂直。由于履帶板向外突出,在爬坡時履帶板就能夠壓向泥土,并與泥土鑲嵌成凹形,大大增加了摩擦力,在25°爬坡時不會產生下滑現象。履帶板由金屬以及包覆在金屬外的橡膠制成。每ー側的履帶板繞傳動鏈的一周排布。在陸地上的行走過程中,金屬能夠保證支撐住船體。同時,包裹在金屬外側的橡膠能夠保證履帶板在插入泥土過程中得到緩沖,減小船體的沖擊,也起到了避震效果。綜上所述,本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船尾段和船頭段采用大圓弧構造,在前進和后退過程中均有足夠的空間余量;在傳動鏈上設置有履帶板,在前進或后退過程中,履帶板能夠卡入泥土中,増大摩擦力,保證了在爬坡過程中水陸兩用船不會跌落。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ー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頭段以及船尾段的圓弧的圓周半徑為3. 5米至3. 8米。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的船身為4米至5米。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的中間段長度為O.5米至I. 5米。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頭段與中間段之間為平滑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船體兩側的傳動鏈以及設置在傳動鏈上的多個履帶板,每個履帶板具有與傳動鏈相連接的一端以及與之相對并且向外凸出的另一端。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板成長條形,履帶板的高度方向以及長度方向與該傳動鏈的傳動方向相垂直。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板由金屬以及包覆在金屬外的橡膠制成。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陸兩用船,其特征在于每ー側的履帶板繞傳動鏈的一周排布。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本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船尾段和船頭段采用大圓弧構造,在前進和后退過程中均有足夠的空間余量;在傳動鏈上設置有履帶板,在前進或后退過程中,履帶板能夠卡入泥土中,增大摩擦力,保證了在爬坡過程中水陸兩用船不會跌落。文檔編號B60F3/00GK202623825SQ20122030625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專利技術者郭衛, 倪杰, 吳培松, 董風亮, 穆金才, 楊勇 申請人:張家港市飛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陸兩用船,它包括船體、用于驅動船體運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的底部包括位于船頭的船頭段、位于船尾的船尾段以及用于過渡連接船頭段與船尾段的中間段,所述中間段為平行于地面的線性區間,所述船頭段以及所述船尾段為圓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衛,倪杰,吳培松,董風亮,穆金才,楊勇,
申請(專利權)人:張家港市飛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