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包括:一前面板;一支撐架;復數個豎支撐棱;一上龍骨;一與前面板一樣的后面板組裝而成。支撐架固定在前面板上,其下支撐棱下半部砌在橫截面為L型的下龍骨的缺口部位,豎支撐棱下端固定在支撐架的下支撐棱的上半部上。其支撐架上設有管道卡夾用于布設線路。前面板與后面板之間填充有巖棉等相應隔熱隔音材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住宅建筑體系中內部集成隔板的鋪設
,特別涉及一種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
技術介紹
伴隨我國住宅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方法中操作中對作業(yè)人員的專業(yè)技術的要求過高,操作不靈活等等的弊端正在得到重視,國家要求不斷提高住宅的建筑水平,減少浪費,提高住宅建筑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程度及建筑物的長壽化。因此,住宅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正在得到各地政府及開發(fā)商的重視。而工業(yè)化住宅中不可或缺的模數化預制隔斷系統(tǒng)作為一種全新的內部裝潢施工方式,需要一種符合實際應用的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系統(tǒng)進行支撐。作為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正是為了符合國家提倡的建設中國CSI住宅而設 計開發(fā)的新產品為適應不同住戶的住宅對房間隔斷內所用的纜線、管道等有自由線路要求,相關開關及插座位置靈活布設,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設計。而現有的建筑構造及排管布線方式無法達到不同客戶個性需求。例如有孩子的住戶希望所有帶點的插孔可以設置在孩子觸摸不到的位置避免孩子的好奇心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以解決現有的隔斷鋪設方式無法適應住戶的個性需求住宅建筑的問題及施工速度慢、現場廢料多、對操作人員的專業(yè)水準依賴過高的情況。預制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是在工廠進行模數化規(guī)模生產,在建筑現場進行簡單拼裝,快速簡便的新型工法。本技術提出一種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其特征在于,一種在工廠預制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面板;一支撐架;復數個豎支撐棱;一上龍骨;一下龍骨;一與前面板一樣的后面板組裝而成。該支撐架由一上橫支撐棱、一下橫支撐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豎支撐棱組成;支撐架的下橫支撐棱長于上橫支撐棱且與前面板的寬度相等,支撐架的高度小于前面板的高度。該支撐架固定在前面板的內側,且其中支撐架一邊的豎支撐棱位于前面板的外側。該支撐架外側上設有復數個用于固定管道的卡夾。該下龍骨的橫截面為L型。固定在前面板上的支撐架的下支撐棱的底部到前面板的底部的距離等于L型橫截面的下龍骨的短邊的高度。復數個豎支撐棱上端固定在上龍骨的底部,下端固定在L型橫截面的下龍骨高邊的頂面,且底部可固定在支撐架的下橫支撐棱上。前面板與后面板之間的空隙填充有隔音隔熱材料,如巖棉等材料。一前面板;一支撐架,固定在前述前面板一面上;一上龍骨,固定在室內空間的屋頂上,供前述前面板上緣固定;一下龍骨,固定在室內空間的地板上,供前述前面板下緣固定;至少一個豎支撐棱,固定在上龍骨與下龍骨之間;一后面板,與前面板配合,分別固定組裝在上龍骨與下龍骨的兩側。前述支撐架,由兩根木棱構成內支撐棱及外支撐棱,一根木棱構成上支撐棱,一根木棱構成下支撐棱,該豎立的外支撐棱底端固定在平置的下支撐棱的一端,該豎立的內支撐棱底端固定在下支撐棱的中段,該下支撐棱與該外支撐棱相接的另端形成一伸出內支撐棱邊緣的自由端,該平置的上支撐棱兩端固定架設在內支撐棱及外支撐棱的頂端上。前述支撐架的高度小于前面板的高度。前述支撐架的內支撐棱與外支撐棱等長,下支撐棱較上支撐棱長。前述支撐架一邊的豎支撐棱位于前面板邊緣的外側。前述支撐架外側上設有復數個用于固定管道的卡夾。 該下龍骨的橫截面為L型,在其L型橫截面上形成的高低兩個平面,其一為位于缺口部分的支承面,另一為位于最上方的頂面。固定在前面板上的支撐架的下支撐棱的底面到前面板的底緣的距離等于下龍骨支承面到底面高度的距離。復數個豎支撐棱上端固定在上龍骨的底面,下端固定在下龍骨的頂面。前面板與后面板之間的空隙填充有隔音、隔熱材料,所述隔音、隔熱材料為巖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I、由于最大程度減少了技術工的使用,因此不僅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人工費用以達到最大費用對成本功效,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現場作業(yè)效率。2、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由于隔斷主材都是在工廠預制完成,因此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現場加工引起的材料浪費及增加垃圾的現象,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3、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在需要的位置布設開關及相關插座。并且預先埋了管線扣,方便簡便安裝布線管。4、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符合CSI住宅建筑體系采用的預制混凝土拼裝建筑所要求的干法施工要求,可以快速作業(yè),大大簡化并縮短了隔斷系統(tǒng)的施工時間及施工難度。5、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其前面板與支撐架相連接,支撐架部分與豎支撐棱以接點的方式相鏈接,豎支撐棱與后面板相連接,不但可以增強隔斷的堅固性,同時減少聲音傳遞的音橋,更好的起到隔音的效果。6、本技術的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適合地板先行工法,最大程度地適應CSI住宅建筑體系的隨意布置安排空間及可變住宅的要求。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前面板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支撐架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上龍骨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下龍骨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豎支撐棱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后面板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圖2中的支撐架安裝到圖I中前面板上的側視圖;圖8為本技術圖7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的側視圖下端放大圖。圖9為本技術圖2中的支撐架安裝到圖I中前面板上的正視圖;圖10為本技術圖9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的正面視圖左下角的放大圖;圖11為本技術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組裝完成后的側視圖;圖12為本技術圖11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組裝完成后的側視圖的底部放大圖;圖13為本技術圖11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的組裝完成后的側視圖的頂部部放大圖; 圖14為本技術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后,整體安裝到L型橫截面的龍骨上,并且安裝了一個豎支撐棱的示意圖;圖15為本技術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后,整體安裝到L型橫截面的龍骨上,并且安裝了一個豎支撐棱的示意圖的左下角的放大圖;圖16為本技術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后,整體安裝到L型橫截面的龍骨上,并且安裝了一個豎支撐棱的示意圖的豎支撐棱與L型橫截面的龍骨接點的放大圖;圖17為本技術的支撐架安裝到前面板后,整體安裝到L型橫截面的龍骨上,并且安裝了一個豎支撐棱的示意圖的右下角的放大具體實施方式現以一施工舉例說明本技術具體的實施例如圖I和圖6分別為前面板I和后面板2,采用600mmX 3000mmX9. 5mm的刨花板。如圖2為支撐架3,由兩根25mmX 25mmX 2400mm的木棱構成內支撐棱31及外支撐棱32,—根25mmX 25mmX 300mm的木棱構成上支撐棱33,—根25mmX 50mmX600mm的木棱構成下支撐棱34,該豎立的外支撐棱32底端固定在平置的下支撐棱34的一端,該豎立的內支撐棱32底端固定在下支撐棱34的中段,該下支撐棱34與該外支撐棱32相接的另端形成一伸出內支撐棱31邊緣的自由端341,該平置的上支撐棱33兩端固定架設在內支撐棱31及外支撐棱32的頂端上。如圖3為上龍骨4,由橫截面為25mmX50mm且長度根據現場確定的木棱構成。如圖4為下龍骨5,由50mmX 50mm的L型橫截面且長度根據現場確定的木棱構成,其L型橫截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系統(tǒng)模塊拼裝隔斷,其是架設在室內空間的屋頂與地板之間,用以將室內空間進行隔斷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面板;一支撐架,固定在前述前面板一面上;一上龍骨,固定在室內空間的屋頂上,供前述前面板上緣固定;一下龍骨,固定在室內空間的地板上,供前述前面板下緣固定;至少一個豎支撐棱,固定在上龍骨與下龍骨之間;一后面板,與前面板配合,分別固定組裝在上龍骨與下龍骨的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胡偉,朱邦范,金季平,
申請(專利權)人:金季平,朱邦范,胡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