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非充氣輪胎,屬于輪胎制備領域,包括輪胎外層和輪胎內層,所述輪胎外層與所述輪胎內層中間設置有蜂窩層,所述蜂窩層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非充氣裝置,解決了汽車輪胎爆胎問題,增加了汽車的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承受較大的變形,抗震性能和耐磨性能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輪胎制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非充氣輪胎。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汽車輪胎,分為充氣輪胎與非充氣輪胎兩種。早期的非充氣汽車輪胎是用木制或鐵制的車輪,汽車的懸架結構也不完善,再加上路面行駛條件不好,盡管汽車行駛速度不高,但還是顛簸得厲害。常用的充氣輪胎在內胎外面包上皮革以抵抗粗糙路面對它的磨損,然后在內胎內充入空氣。 充氣輪胎的出現是輪胎發展史上的巨大進步,在給人帶來舒適的同時,也帶來了充氣、補胎、爆胎等新的煩惱。充氣輪胎是用橡膠密閉有壓力的空氣,空氣受到壓縮時,空氣分子產生排斥力而產生彈性,由于空氣分子非常小,會從橡膠分子的縫隙跑出來,所以充氣輪胎經常要補氣,充氣輪胎容易被釘子、玻璃等尖銳無扎破,有時會爆胎,需要補胎非常麻煩,如果是輕便的自行車輪胎沒氣了,推去補胎容易一些,如果是笨重的電動自行車、摩托車輪胎沒氣了推去補胎話,那就費勁了,推著步行I公里,恐怕要筋疲力盡。要是汽車輪胎沒氣了那就寸步難行了。高速運動的輪胎爆胎非常危險,往往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據統計,我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有70%與輪胎有關,由于車輛在高速路上行駛速度快,持續不斷的摩擦力會使輪胎的表面溫度和胎內氣壓升高,對于完好的輪胎而言,溫度的升高和壓力的增加都能克月艮,但對于出現過度磨損或有明顯外傷、刮痕的輪胎,就難以承受巨大的壓力,因此輪胎“肇事”的幾率較高。根據交通部門的統計,因汽車輪胎漏氣爆胎而引發的嚴重交通事故占總體事故的46. 8%,而在高速公路上,這一比例更高達60% -70%,是各種事故中比例最高的一種,據測試,汽車在時速160公里以上行駛時發生爆胎事故,駕乘人員的死亡率為100%,爆胎已與疲勞駕車、超速行駛并列為中國道路交通的三大殺手。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易爆胎且抗震性能好的非充氣輪胎。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非充氣輪胎,包括輪胎外層和輪胎內層;所述輪胎外層與所述輪胎內層中間設置有蜂窩層;所述蜂窩層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所述非充氣輪胎由有機材料制造,具有足夠的彈性,由于輪胎內部由六邊形的蜂窩狀結構組成,能夠承受較大的變形,并且能夠在外力取消后迅速恢復原來的形狀,抗震能力好,所述輪胎外層、輪胎內層和蜂窩層一體成型,增加了輪胎的穩定性,不易損壞,所述輪胎外層外套有外胎,更加耐磨,較佳的,所述外胎設置有V字防滑紋,增加了輪胎的防滑性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為非充氣裝置,解決了汽車輪胎爆胎問題,解決了軍用車在戰場上受到子彈射擊或小型地雷爆炸沖擊時的爆胎問題,增加了汽車的安全性,本技術能夠承受較大的變形,抗震性能和耐磨性能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一種非充氣輪胎,包括輪胎外層I和輪胎內層2 ;所述輪胎外層I與 所述輪胎內層2中間設置有蜂窩層3 ;所述蜂窩層3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 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 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所述輪胎外層I、輪胎內層2和蜂窩層3 —體成型。所述輪胎外層I外套有外胎4,所述外胎4表面設置有V字防滑紋。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非充氣輪胎,包括輪胎外層⑴和輪胎內層⑵;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胎外層(I)與所述輪胎內層(2)中間設置有蜂窩層(3);所述蜂窩層(3)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 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 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非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輪胎外層(I)、輪胎內層(2)和蜂窩層(3) —體成型。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非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輪胎外層(I)外套有外胎⑷。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非充氣輪胎,屬于輪胎制備領域,包括輪胎外層和輪胎內層,所述輪胎外層與所述輪胎內層中間設置有蜂窩層,所述蜂窩層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本技術為非充氣裝置,解決了汽車輪胎爆胎問題,增加了汽車的安全性,本技術能夠承受較大的變形,抗震性能和耐磨性能好。文檔編號B60C7/00GK202641265SQ20122032789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專利技術者盛選禹, 牟宗慶, 許寧, 孫西軍, 孔德將 申請人:軍民融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非充氣輪胎,包括輪胎外層(1)和輪胎內層(2);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胎外層(1)與所述輪胎內層(2)中間設置有蜂窩層(3);所述蜂窩層(3)由內角為111.8°的第一六邊形、內角為110.4°的第二六邊形、內角為119.8°的第三六邊形和正六邊形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盛選禹,牟宗慶,許寧,孫西軍,孔德將,
申請(專利權)人:軍民融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