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1)、飛輪(2)、過橋齒輪I(4)、過橋齒輪軸I(5)、過橋齒輪II(6)、過橋齒輪軸II(7)、末級齒輪(8)、動力輸出軸(9)、左箱體(12)、齒圈(11)、輸入軸(3)和油泵(10),齒圈(11)與輸入軸(3)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11)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油泵(10)安裝在左箱體上(12),在油泵(10)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A(13)和油管B(14),實現了在不對發動機進行任何改動條件下,從發動機提取動力以做它用的目的,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尤其是裝甲車輛、全地形車輛以及工程機械等特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
技術介紹
現有特種車輛,如裝甲車輛、全地形車以及工程機械等,不僅需要用發動機來為車輛行駛提供動力,還需要從發動機提出一部分或全部動カ用于驅動其它部件,目前國內為實現從發動機取力的通常做法為在曲柄上増加一個動カ輸出接ロ(齒輪或鏈輪),通過齒輪傳動或鏈條傳動來實現從發動機提取動力,這種方式,需要對發動機進行大的調整,周期較長,費用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取力裝置需要對發動機較大的結構調整弊端,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發動機取力裝置,該裝置不需要對發動機進行任何調整,就能實現從發動機提取動カ以供它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飛輪、過橋齒輪I、過橋齒輪軸I、過橋齒輪II、過橋齒輪軸II、末級齒輪、動カ輸出軸、左箱體,它還包括齒圈、輸入軸、油泵;齒圈與輸入軸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油泵安裝在左箱體上,在油泵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這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是發動機動カ傳遞到輸入軸,然后一部分動カ通過輸入軸傳遞到飛輪然后再傳遞到變速箱來驅動車輛行駛;另一部分動カ通過輸入軸上的齒輪經過橋齒輪、末級齒輪傳遞到動カ輸出軸上實現取カ;通過強制潤滑方式保證取カ裝置的正常運行。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這種新型取力裝置不需要對發動機進行結構調整就能實現從發動機提取動カ來驅動其它裝置,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圖;圖2是圖I的右視圖;圖3是圖I的縱剖切面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參照圖I、圖2、圖3,本技術是ー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I、飛輪2、過橋齒輪14、過橋齒輪軸15、過橋齒輪116、過橋齒輪軸117、末級齒輪8、動カ輸出軸9、左箱體12,它還包括齒圈11、輸入軸3、油泵10 ;齒圈11與輸入軸3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11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發動機起動時,起動電機的扭矩通過齒圈11、輸入軸3傳遞發動機曲柄,使發動機能夠正常起動,發動機輸出扭矩傳遞到輸入軸3,一部分扭矩通過輸入軸3傳遞到飛輪2,然后再傳遞到變速箱,實現車輛的正常行駛;另一部分扭矩通過輸入軸3的齒輪傳遞到過橋齒輪14、過橋齒輪116、末級齒輪8后再傳遞到動力輸出軸9上,實現取力目的。油泵10安裝在左箱體上12,油泵10的軸與動力輸出軸9通過平鍵傳遞動力。油泵10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A 13和油管B14,油管A13 —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右箱體I底部便于吸油,另一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油泵10的進油口 ;油管B14 — 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油泵10的出油口,另一端用過油螺栓15固定在右箱體I上動力輸出軸9的軸承安裝座孔處,這樣箱內的潤滑油便在油泵10的作用下循環起來對需要潤滑的 部位進行潤滑。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I)、飛輪(2)、過橋齒輪1(4)、過橋齒輪軸I (5)、過橋齒輪II (6)、過橋齒輪軸II (7)、末級齒輪(8)、動力輸出軸(9)、左箱體(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圈(11)、輸入軸(3)、油泵(10);所述齒圈(11)與輸入軸(3)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11)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所述油泵(10)安裝在左箱體上(12),在油泵(10)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A (13)和油管B (14)。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10)的軸與動力輸出軸(9)通過平鍵傳遞動力。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A(13)—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右箱體(I)底部,另一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油泵(10)的進油口。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油管B(14)一端用過油螺栓(15)安裝在油泵(10)的出油口,另一端用過油螺栓(15)固定在右箱體(I)上動力輸出軸(9)的軸承安裝座孔處。專利摘要一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1)、飛輪(2)、過橋齒輪I(4)、過橋齒輪軸I(5)、過橋齒輪II(6)、過橋齒輪軸II(7)、末級齒輪(8)、動力輸出軸(9)、左箱體(12)、齒圈(11)、輸入軸(3)和油泵(10),齒圈(11)與輸入軸(3)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11)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油泵(10)安裝在左箱體上(12),在油泵(10)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A(13)和油管B(14),實現了在不對發動機進行任何改動條件下,從發動機提取動力以做它用的目的,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的特點。文檔編號B60K25/02GK202641385SQ20122001506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專利技術者雍躍, 羅建, 馮玉春 申請人: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的發動機取力裝置,包括右箱體(1)、飛輪(2)、過橋齒輪I(4)、過橋齒輪軸I(5)、過橋齒輪II(6)、過橋齒輪軸II(7)、末級齒輪(8)、動力輸出軸(9)、左箱體(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齒圈(11)、輸入軸(3)、油泵(10);所述齒圈(11)與輸入軸(3)剛性聯結在一起后通過齒圈(11)的內圈定位裝配到發動機曲柄的輸出端;所述油泵(10)安裝在左箱體上(12),在油泵(10)與右箱體之間設置有油管A(13)和油管B(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雍躍,羅建,馮玉春,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