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層壓管容器,其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能夠將內裝物完全擠出。該層壓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其如下這樣構成:在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一側端部重疊另一側端部而形成為側部密封部,對所述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下端開放部進行密閉密封而形成為端部密封部,從而形成管主體部,在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設置噴嘴體被螺合部,且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噴出噴嘴體,所述噴出噴嘴體具有在外周面實施了止滑加工的環狀蓋部、垂直設置于所述環狀蓋部的噴出噴嘴部,在所述環狀蓋部內部和噴出噴嘴部內部形成噴嘴體內部空間,所述層疊膜的厚度為250μm~30μm。(*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的層壓管容器。
技術介紹
以往,作為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的層壓管容器,已知有如下這樣構成的層壓管容器在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一側端部重疊另一側端部而形成為側部密封部,對所述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下端開放部進行密閉密封而形成為端部密封部,從而形成管主體部,在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設置噴嘴體被螺合部,在所述被螺合部螺合噴出噴嘴體,其中,所述噴出噴嘴體具有在外周面實施了止滑加工的環狀蓋部和垂直設置于所述環狀蓋部的噴出噴嘴部,在所述環狀蓋部內部和噴出噴嘴部內部形成噴嘴體內部空間,并設置用于覆蓋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的密閉密封部,使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非連通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密封材料是指用于填充接縫或間隙等的材料。這樣的現有的層壓管容器的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厚度為500 300 μ m左右。然而,若厚度為500 300 μ m左右,則在將層壓管容器壓癟時,要恢復成原來狀態的力強,因此容器的內裝物殘留在層壓管容器內。大約層壓管容器的內容量的5%左右的內裝物容易殘留在層壓管容器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層壓管容器,其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且能夠將內裝物完全擠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技術的層壓管容器為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的層壓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層壓管容器如下這樣構成在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一側端部重疊另一側端部而形成為側部密封部,對所述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下端開放部進行密閉密封而形成為端部密封部,從而形成管主體部,在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設置噴嘴體被螺合部,并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噴出噴嘴體,其中,所述噴出噴嘴體具有在外周面實施了止滑加工的環狀蓋部、垂直設置于所述環狀蓋部的噴出噴嘴部,在所述環狀蓋部內部和噴出噴嘴部內部形成噴嘴體內部空間,所述層疊膜的厚度為250 μ m 30 μ m。這樣,由于所述層疊膜的厚度為250 μ m 30 μ m,比以往薄,因此能夠將內裝物到最后都擠出。另外,所述層疊膜的厚度優選為150μηι 50 μ m,更優選為100 μ m 50 μ m,進一步優選為80 μ m 50 μ m。作為所述層疊膜,能夠適合使用在厚度為6 μ m 50 μ m的招箔的表背面層疊厚度為12μπι 100 μ m的可加熱密封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聚乙烯樹脂),且層疊膜的整體的厚度為250 μ m 30 μ m的層疊膜。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被螺合部、所述噴出噴嘴體可以由聚乙烯等熱可塑性樹脂制作。另外,優選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為連通狀態。并且,所述層壓管容器還可以如下這樣構成設置用于覆蓋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的密閉密封部,使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為非連通狀態,其中,所述密閉密封部具有通過設置放射狀切ロ而容易對所述密閉密封部進行開孔的易開孔部,在使所述層壓管容器的內裝物噴出時,通過按壓所述易開孔部而使其開孔,從而使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連通狀態。在以往的層壓管容器中,設有用于覆蓋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的密閉密封部,使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非連通狀態,通過噴出噴嘴體的前端等按壓密閉密封部而進行開孔,為此,如上所述,若預先使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連通狀態,則具有不需要對密閉密封部開孔的優點。另外,即使在設有用于覆蓋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的密閉密封部,而使所述 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非連通狀態的層壓管容器的情況下,如上所述,若形成為在所述密閉密封部設有通過設置放射狀切ロ而對所述密閉密封部容易開孔的易開孔部的結構,則在使所述層壓管容器的內裝物噴出時,通過按壓所述易開孔部而使其開孔,從而容易使所述噴出噴嘴體的內部空間與管主體部的內部空間成為連通狀態。需要說明的是,作為所述切ロ,優選為從所述層疊膜的表側的熱可塑性樹脂層到達中央的鋁箔層的深度,且在鋁箔層不形成切ロ的程度、即僅在所述層疊膜的表側的熱可塑性樹脂層形成切ロ。技術效果根據本技術,起到能夠提供一種如下層壓管容器這樣顯著的效果,該層壓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能夠將內裝物到最后都擠出。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技術的ー實施方式的立體圖,(a)表示將噴出噴嘴體螺接于管主體部后的狀態,(b)表示將噴出噴嘴體從管主體部取下后的狀態。圖2是表示本技術的另ー實施方式的立體圖,表示將噴出噴嘴體從管主體部取下后的狀態。圖3表示本技術的另ー實施方式,是表示將噴出噴嘴體從管主體部取下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4表示本技術的另ー實施方式,(a)表示圖3的密閉密封部的剖視圖,(b)表示圖3的密閉密封部的俯視圖。圖5是表示本技術的再ー實施方式的立體圖。符號說明10A、10B、10C、IOD :層壓管容器12 :管主體部用層疊膜14 :側部密封部16 :端部密封部18 :管主體部20 :噴嘴體被螺合部22、52:噴出噴嘴體24、54:凹部26,56 :環狀蓋部28、58:噴出噴嘴部30 :噴嘴體內部空間32 :密閉密封部34:內部空間36:內裝物38 :密閉密封部40:放射狀切口42 :易開孔部44:鋁箔層46a、46b :熱可塑性樹脂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這些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示出的實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在圖I中,符號IOA表示本技術的層壓管容器的一實施方式。層壓管容器IOA是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的層壓管容器,其如下這樣構成在管主體部用層疊膜12的一側端部重疊另一側端部而形成為側部密封部14,對所述管主體部用層疊膜12的下端開放部進行密閉密封而形成為端部密封部16,從而形成管主體部18,在所述管主體部18的上端開放部設置噴嘴體被螺合部20,并在所述被螺合部20螺合噴出噴嘴體22,其中,所述噴出噴嘴體22具有通過在外周面設置多個凹部24而實施了止滑加工的環狀蓋部26、垂直設置于所述環狀蓋部26的噴出噴嘴部28,在所述環狀蓋部26的內部和噴出噴嘴部28內部形成噴嘴體內部空間30。另外,層壓管容器IOA設有用于覆蓋所述管主體部18的上端開放部的密閉密封部32,使所述噴出噴嘴體22的內部空間30與管主體部18的內部空間34成為非連通狀態。并且,所述層疊膜12的厚度為250μηι 30 μ m,比以往薄,能夠將內裝物完全擠出。作為所述層疊膜,能夠適合使用在厚度為6 μ m 50 μ m的招箔的表背面層疊厚度為12μπι 100 μ m的可加熱密封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聚乙烯樹脂),且層疊膜的整體的厚度為250 μ m 30 μ m的層疊膜。所述被螺合部20、所述噴出噴嘴體22可以由聚乙烯等熱可塑性樹脂制作。層壓管容器IOA在利用刀具等切掉噴出噴嘴部28的前端部后,通過噴出噴嘴部28的前端等按壓密閉密封部32、或使用刀具在密閉密封部32開孔。然后,將管主體部18的內裝物噴出而使用。接著,在圖2中不出本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在圖2中,符號IOB表不本技術的層壓管容器的一實施方式。層壓管容器IOB是用于收容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層壓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層壓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劑或密封材料,且具備如下結構:在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一側端部重疊另一側端部而形成為側部密封部,對所述管主體部用層疊膜的下端開放部進行密閉密封而形成為端部密封部,從而形成管主體部,在所述管主體部的上端開放部設置噴嘴體被螺合部,并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噴出噴嘴體,其中,所述噴出噴嘴體具有在外周面實施了止滑加工的環狀蓋部、以及垂直設置于所述環狀蓋部的噴出噴嘴部,在所述環狀蓋部內部和噴出噴嘴部內部形成噴嘴體內部空間,所述層疊膜的厚度為250μm~30μm。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黑川靖生,齋藤知紀,
申請(專利權)人:施敏打硬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