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絮凝反應器制造及應用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在相同過水斷面面積時水力半徑最大,同時各種標準管徑的PVC管,具有內壁粗糙度低、水流摩擦阻力小,即使管徑很小時也具有較大的水力半徑的優勢,污水在不同管徑的圓管內流動時,由于管壁的阻滯作用使得圓管的同一過流斷面上能很好地形成速度梯度,使得絮凝劑能很好地混合或增加絮凝顆粒的碰撞機會,即使污水流量較小,通過變換管徑可較好地滿足絮凝反應的兩個絮凝條件,解決了現有技術提供的往復式隔板絮凝反應池不適用于小水量的污水處理工程,難以滿足污水處理中絮凝反應的二個絮凝條件,絮凝效果較差的問題,具有較強的推廣及應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絮凝反應器制造及應用
,尤其涉及一種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技術背景在污水處理中,絮凝反應應用較多的往復式隔板絮凝反應池,欲要形成較好的絮凝效果,須至少同時滿足以下ニ個絮凝條件(以下簡稱絮凝條件)一、流速,一般設有三級流速,第一級、=O. 4m/s,第二級v2 = O. 2m/s,第三級:v3 = O. lm/s ;ニ、過水斷面上保持適當的速度梯度,也就是說同一過水斷面上部分水流由于池壁(池底、邊壁)的阻滯作用使水流前進的速度較離壁面的水流流速變緩,從而造成同一斷面不同位置的水流流速不同,正是這個不同的流速促使絮凝劑的混合或絮凝顆粒的碰撞,為此要保持適當的水面寬度和深度(通常池體寬度B :—般不小于O. 5m,水深H :—般不低于O. 4m)才能使絮凝反應正常進行。而當水量較小時,很難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致使絮凝反應器不能在較優的水力條件下運行。如當流量Q小于100m3/h吋,過流面積S 5<^^~ = ^~ = 0.069m2 3600 X V1 3600x0.4因池體寬度一定(一般不小于O. 5m),此時水流只能降低水深H,H<- = = 0.138m,由于水深過小,過流斷面上很難形成有利于絮凝反應所需的速度 B 0.5梯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g在解決現有技術提供的往復式隔板絮凝反應池不適用于小水量的的污水處理工程,難以滿足污水處理中絮凝反應的ニ個絮凝條件,絮凝效果較差,污水處理的效率及效果不佳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該絮凝反應器包括第一級反應器、第一變徑彎頭、第二級反應器、第二變徑彎頭、第三級反應器;所述第一級反應器通過所述第一變徑彎頭與所述第二級反應器相連通,所述第二級反應器通過所述第二變徑彎頭與所述第三級反應器相連通。進ー步,所述第一級反應器、第二級反應器及第三級反應器均由若干節圓管連通構成。進ー步,所述圓管之間通過180°彎頭上下交錯連通。進ー步,所述第一級反應器的第一節圓管上設置有進水口。進ー步,所述第三級反應器的最后ー節圓管上設置有出水ロ。進ー步,所述圓管選用標準壁厚及管徑的PVC管。本技術提供的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在相同過水斷面面積時水力半徑最大,同時市售的各種標準管徑的PVC管,具有內壁粗糙度低、水流摩擦阻力小,即使管徑很小時也具有較大的水力半徑的優勢,污水在不同管徑的圓管內流動時,由于管壁的阻滯作用使得圓管的同一過流斷面上總能很好地形成速度梯度,從而使得絮凝劑能很好地混合或増加絮凝顆粒的碰撞機會,即使污水流量較小,通過變換管徑可以較好地滿足絮凝反應的兩個絮凝條件的要求,解決了現有技術提供的往復式隔板絮凝反應池不適用于小水量的的污水處理工程,難以滿足污水處理中絮凝反應的ニ個絮凝條件,絮凝效果較差,污水處理的效率及效果不佳的問題,具有較強的推廣及應用價值。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結構框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正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構造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流程圖。圖中11、第一級反應器;12、第一變徑彎頭;13、第二級反應器;14、第二變徑彎頭;15、第三級反應器;16、進水口 ;17、180。彎頭。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歩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專利技術。圖I示出了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該絮凝反應器包括第一級反應器11、第一變徑彎頭12、第二級反應器13、第二變徑彎頭14、第三級反應器15 ;第一級反應器11通過第一變徑彎頭12與第二級反應器13相連通,第二級反應器13通過第二變徑彎頭14與第三級反應器15相連通。如圖2所示,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第一級反應器11的第一節圓管上設置有進水口 16,第三級反應器15的最后ー節圓管上設置有出水ロ。如圖3所示,在本技術實施例中,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均由若干節圓管連通構成,圓管之間通過180°彎頭17上下交錯連通。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圓管選用標準壁厚及管徑的PVC管。圖4示出了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構造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的流程。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步驟S401中,根據污水的流量及絮凝反應的反應時間,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的直徑及總長度;在步驟S402中,根據場地的空間,確定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放置方式;在步驟S403中,對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進行連通,對第一級反應器11與第二級反應器13進行連通,對第二級反應器13與第三級反應器15進行連通。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根據污水的流量及絮凝反應的反應時間,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直徑及總長度的實現方法為根據污水流量及絮凝反應的反應時間,確定絮凝反應器的體積;根據第一級反應器11的流速及絮凝反應器的體積,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的圓管的直徑及總長度;根據第二級反應器13的流速及絮凝反應器的體積,確定構成第二級反應器13的圓管的直徑及總長度;根據第三級反應器15的流速及絮凝反應器的體積,確定構成第三級反應器15的 圓管的直徑及總長度。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根據場地的空間,確定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放置方式的實現方法為根據場地的空間,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每節圓管的長度;根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的圓管的總長度及每節圓管的長度,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的圓管的總節數,同時確定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的圓管的排數及每排放置圓管的個數;根據構成第二級反應器13的圓管的總長度及每節圓管的長度,確定構成第二級反應器13的圓管的總節數,同時確定構成第二級反應器13的圓管的排數及每排放置圓管的個數;根據構成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的總長度及每節圓管的長度,確定構成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的總節數,同時確定構成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的排數及每排放置圓管的個數。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對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進行連通,對第一級反應器11與第二級反應器13進行連通,對第二級反應器13與第三級反應器15進行連通的實現方法為通過180°彎頭17對構成第一級反應器11、第二級反應器13及第三級反應器15的圓管進行上下交錯連通;通過第一變徑彎頭12對第一級反應器11與第二級反應器13進行連通;通過第二變徑彎頭14對第二級反應器13與第三級反應器15進行連通。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根據污水流量及絮凝反應的反應時間,確定絮凝反應器的體積的計算方法為V = QXt;其中,V為絮凝反應器的體積,Q為污水流量,t為絮凝反應的反應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圓管式折返水力絮凝反應器,其特征在于,該絮凝反應器包括:第一級反應器、第一變徑彎頭、第二級反應器、第二變徑彎頭、第三級反應器;所述第一級反應器通過所述第一變徑彎頭與所述第二級反應器相連通,所述第二級反應器通過所述第二變徑彎頭與所述第三級反應器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心強,解洪偉,李勇,段元峰,張麗青,趙文彬,賈伍員,劉凱,吳守林,
申請(專利權)人:泰山醫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