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冶金熔態爐渣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爐熔渣取渣系統。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包括主渣溝、轉盤裝置、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所述轉盤裝置位于主渣溝的出口下方,轉盤裝置的轉盤渣腔與主渣溝的出口對應,所述水淬通道與直接制棉通道圍繞轉盤裝置上渣腔出口的旋轉中心錯位一個角度,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均位于轉盤裝置的渣腔出口轉動軌跡的下方,水淬通道與直接制棉通道之間設有過渡通道,所述過渡通道位于渣腔出口轉動軌跡的下方,過渡通道的底部高于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的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僅利用主渣溝與水淬裝置的落差,用轉盤裝置實現熔渣流向的切換,故障率低,壽命長,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冶金熔態爐渣處理領域,尤其涉及ー種高爐熔渣取渣系統。
技術介紹
高爐熔渣是高爐煉鐵生產中產生的高溫副產物,高爐渣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干法和濕法,目前運用的干法只是簡單地將熔渣導流到渣場,緩慢地空冷。濕法又稱為水淬エ藝,是將高溫熱熔狀態下的高爐渣作噴水處理,使其迅速冷卻的處理方法。熔融的高爐渣經干法和濕法處理成固態渣后再經過不同的加工エ序制成不同的建筑產品。即使采用了水淬エ藝,在高爐附近仍需要保留干渣場作為備用措施,以便在水渣設備故障或熔渣質量差不能進行水淬處理時進行熔渣處理,確保高爐煉鐵エ序的連續生 產。煉鐵高爐熔渣、煉鋼熔渣的出爐溫度均在1300 1400°C左右,最高可達1500 1600°C。一般而言,I噸熔渣帶有1600 1800MJ熱量,大約相當于55 61kg標準煤完全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而傳統的高爐渣處理均是直接將熔渣冷卻成固態渣,特別是水淬法,使用大量的水將其冷卻固化,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污水需要進ー步處理。為了確保高爐煉鐵生產的連續性,對于采用水渣エ藝的高爐,每個熔渣主干道都設計了兩個支流,即兩個熔渣排放ロ分別通往水渣處理線和干渣坑,其中干渣坑一般三面是圍墻,一邊是干渣堆成的擋墻,以便在水渣系統故障或不適合進行水淬的熔渣排出時放流到干渣坑,待冷卻后將擋墻挖開后將干渣清理外運。目前出現了ー種直接將高爐熔渣調制后生產礦棉的技術,它充分利用了熔渣的顯熱,大大降低了采用電熔爐或沖天爐的傳統生產礦棉技術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問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但是,一方面,由于甩棉機的產能(約6 8噸/小吋)有限,對于大型高爐所產生的高達十幾噸/分鐘的大量熔渣而言,遠遠不能滿足將熔渣全部進行礦棉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國小容量高爐因環保問題將被逐漸淘汰關閉,因此,在采用高爐熔渣直接制棉エ藝中,上下游的不匹配是制約該技術發展的一個瓶頸。所以,在高爐渣的處理工藝上,目前處于高爐熔渣直接制棉エ藝與傳統的高爐渣的干法和濕法處理方法并存狀態,而高爐熔渣直接制棉エ藝所占比重還不大,因此,高爐渣溝必須要考慮高爐熔渣直接制棉、干法處理和濕法處理三個通道,這就需要考慮設計主渣溝通道與高爐熔渣直接制棉、干法處理和濕法處理三個通道的分流或轉換。201120014577. X介紹了ー種高爐熔渣收取裝置,通過在干渣溝上設置升降機構帶動“閘閥”啟閉,實現熔渣從干渣溝的截取。干渣溝溝壁內設置加熱和冷卻系統,溝內保溫罩殼下設置有煤氣加熱系統,通過這些加熱和冷卻系統配合升降機構來實現“閘閥”的正常啟閉,達到熔渣截取的目的。由于爐渣的熔點較高、導熱系數很低,通過溝壁內的加熱系統很難實現爐渣的快速熔融,“閘閥”的開啟較難實現。相反,熔渣很容易在渣溝壁上黏結,形成不規則的硬渣殼,使渣溝流通截面不斷縮小,不僅降低加熱、冷卻系統的傳熱效率,而且嚴重影響“閘閥”的關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取渣裝置不改變干渣場的整體結構,僅利用主渣溝與水淬裝置的落差,用轉盤裝置實現熔渣流向的切換,故障率低,壽命長、簡單易行、維護更換方便。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包括主渣溝、轉盤裝置、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所述轉盤裝置位于主渣溝的出口下方,轉盤裝置的轉盤渣腔與主渣溝的出ロ對應,所述水淬通道與直接制棉通道圍繞轉盤裝置上渣腔出ロ的旋轉中心錯位ー個角度,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均位于轉盤裝置的渣腔出口轉動軌跡的下方,水淬通道與直接制棉通道之間設有過渡通道,所述過渡通道位于渣腔出口轉動軌跡的下方,過渡通道的底部高于水淬通道和直接制棉通道的底部。所述的轉盤裝置包括轉盤、底座、旋轉軸、軸承和液壓缸,所述轉盤頂部敞開形成轉盤渣腔,轉盤底部通過旋轉軸與底座相連,轉盤與底座之間設有軸承,轉盤側壁一段開ロ設有渣腔出口,所述液壓缸鉸接在缸座上,液壓缸伸出桿通過銷軸與轉盤上的耳座鉸接。·本技術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不改變干渣場的整體結構,僅利用主渣溝與水淬裝置的落差,對主渣溝進行改造,用轉盤裝置實現熔渣流向的切換,并使熔渣以最大容量直接輸送到礦棉生產線或水淬裝置;對高爐周圍的排渣系統影響和改動很小,故障率低,壽命長、簡單易行、維護更換方便,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結構俯視示意圖。圖中1主渣溝、2轉盤裝置、3水淬通道、4直接制棉通道、5過渡通道、6水淬裝置、7礦棉生產線、20轉盤、21轉盤渣腔、22渣腔出ロ、23底座、24旋轉軸、25軸承、26液壓缸、27缸座、28液壓缸伸出桿、29耳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ー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表述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實施例I如圖1、2所示,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包括主渣溝I、轉盤裝置2、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所述轉盤裝置2位于主渣溝I的出口下方,轉盤裝置2的轉盤渣腔21與主渣溝I的出ロ對應,所述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圍繞轉盤裝置2上渣腔出口 22的旋轉中心錯位ー個角度,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均位于轉盤裝置2的渣腔出口 22轉動軌跡的下方,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之間設有過渡通道5,所述過渡通道5位于渣腔出ロ 22轉動軌跡的下方,過渡通道5的底部高于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的底部,使得熔渣流入水淬通道3時,熔渣不能進入直接制棉通道4,反之,熔渣流入直接制棉通道4時,熔渣不能進入水淬通道3。本技術可進ー步描述為,所述的轉盤裝置2包括轉盤20、底座23、旋轉軸24、軸承25和液壓缸26,所述轉盤20頂部敞開形成轉盤渣腔21,轉盤20底部通過旋轉軸24與底座23相連,轉盤20與底座23之間設有軸承25,轉盤20側壁一段開ロ設有渣腔出ロ 22,所述液壓缸26鉸接在缸座27上,液壓缸伸出桿28通過銷軸與轉盤20上的耳座29鉸接。當轉盤20轉動使得渣腔出ロ 22對準水淬通道3時,熔渣從轉盤渣腔21流入水淬通道3,從而流入水淬裝置6。 當轉盤20轉動使得渣腔出ロ 22對準直接制棉通道4時熔渣從轉盤渣腔21流入直接制棉通道4,從而流入礦棉生產線7。權利要求1.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主渣溝(I)、轉盤裝置(2)、水淬通道⑶和直接制棉通道(4),所述轉盤裝置⑵位于主渣溝(I)的出口下方,轉盤裝置(2)的轉盤渣腔(21)與主渣溝(I)的出口對應,所述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圍繞轉盤裝置⑵上渣腔出口(22)的旋轉中心錯位ー個角度,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均位于轉盤裝置(2)的渣腔出口(22)轉動軌跡的下方,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之間設有過渡通道(5),所述過渡通道(5)位于渣腔出口(22)轉動軌跡的下方,過渡通道(5)的底部高于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的底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轉盤裝置(2)包括轉盤(20)、底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盤式高爐熔渣分流取渣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主渣溝(1)、轉盤裝置(2)、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所述轉盤裝置(2)位于主渣溝(1)的出口下方,轉盤裝置(2)的轉盤渣腔(21)與主渣溝(1)的出口對應,所述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圍繞轉盤裝置(2)上渣腔出口(22)的旋轉中心錯位一個角度,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均位于轉盤裝置(2)的渣腔出口(22)轉動軌跡的下方,水淬通道(3)與直接制棉通道(4)之間設有過渡通道(5),所述過渡通道(5)位于渣腔出口(22)轉動軌跡的下方,過渡通道(5)的底部高于水淬通道(3)和直接制棉通道(4)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永力,李永謙,劉茵,
申請(專利權)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