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型料倉的下料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生產的料倉的下料裝置通常采用漏斗式的在中間下料,這樣就需要較大的空間來進行下料的收集,并且在下料過程中會因為重力而造成出料口的堵塞,需要對下料口進行搗松,這樣不僅成本高,而且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下料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是一種新型料倉下料裝置,包括料倉,其特征在于料倉由一斜面與一平面組成,在料倉的底端的左側設置有出料口,在料倉的底端的右側設置有一電機,在料倉內的底端設置有通過電機帶動的螺旋軸。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出料口由一豎平面與一料口斜面組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下料裝置將出料口設置在料倉的一側,并且內部通過螺旋軸進行傳送,不會產生堵塞的情況,而料倉采用的類似半個漏斗的形狀,有助于物料的下料。本技術結構簡單,制作方便,便于操作,成本低廉,不易堵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其中1-料倉,2-斜面,3-平面,4-出料口,5-豎平面,6-料口斜面,7-電機,8-螺旋軸。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如圖1-2所示,本技術是一種新型料倉下料裝置,包括料倉1,所述料倉I由一斜面2與一平面3組成,在所述料倉的底端的左側設置有出料口 4,在所述料倉I的底端的右側設置有一電機7,在所述料倉I內的底端設置有通過電機7帶動的螺旋軸8,所述出料口 4由一豎平面5與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料倉下料裝置,包括料倉(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1)由一斜面(2)與一平面(3)組成,在所述料倉的底端的左側設置有出料口(4),在所述料倉(1)的底端的右側設置有一電機(7),在所述料倉(1)內的底端設置有通過電機(7)帶動的螺旋軸(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桐洲,張壽江,陳正龍,謝小波,謝冬波,謝正元,攻須輝,潘柏妹,姜榮善,
申請(專利權)人:丹陽市嘉賢米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