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在模板背側形成兩個支撐點,改善高升層模板整體受力,減少混凝土施工是模板變形與提高模板整體剛度。在拆模時,其中一個支撐點可以卸除,便于模板拆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模板面板高度滿足澆筑4.5m及以上升層混凝土壩塊施工要求,模板面板背面一側增加可快速拆卸的支撐調節螺桿和三角支架對應斜撐桿件,從而實現快速拆、立模功能,且可以適應高升層大壩混凝土施工,顯著提高混凝土澆筑施工速度,縮短大壩施工建設周期,使工程盡快發揮效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混凝土模板領域,特別是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
技術介紹
懸臂模板廣泛應用于電站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和高邊墻結構物大面積直立面或陡傾角斜面的支模,其優點是成模面積大、可以利用起吊設備安裝和拆除、施工效率高、周轉次數多、混凝土表面成形好。大壩混 凝土的燒筑升層高度考慮水工建筑物結構、基礎約束、混凝土溫控、冷卻水管、結構鋼筋設計、埋件、灌漿分區分縫等因素設定,懸臂模板的面板高度一般依大壩混凝土升層高度定。隨著水電施工技術的發展,各種筑壩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大壩高度越建越高,大壩混凝土澆筑升層的高度相應變大,在同樣壩高的情況下高升層施工可以減少混凝土澆筑層數與倉面接縫處理次數、總施工間隙時間,提高混凝土澆筑速度,加快筑壩速度。在現有的懸臂模板中,出于受力的考慮,高度沒有超過3米的結構。難以實現更大的成模面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可以實現更大的成模面積。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三角支架的上端面與模板背面通過至少兩列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連接。所述的第二支撐調節螺桿位于第一支撐調節螺桿的下方。所述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的一端通過絞座與三角支架的上端面連接,另一端通過絞座與模板背面連接。澆筑混凝土狀態,第一支撐調節螺桿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同時支撐模板形成超靜定結構,在受力模板背側提供兩個支撐點。拆模時,第二支撐調節螺桿與三角支架的鉸接點卸除,調節第一支撐調節螺桿的長度使其縮短,即可拉開模板與混凝土粘結面,便于拆模。所述的模板高度彡4. 5米。一種應用上述的模板拆、立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安裝三角支架,安裝第一支撐調節螺桿,安裝模板,將第二支撐調節螺桿一端與模板背面連接,另一端用可拆卸的銷軸與位于三角支架上端面的相應的絞座連接,調節第二支撐調節螺桿的長度使其頂緊,使模板變成上下兩個支撐點雙支撐的超靜定結構,實現模板立模;二、混凝土澆筑完成初凝后,松開第二支撐調節螺桿,使相應絞座內的可拆卸的銷軸卸力松動,拔出銷軸使第二支撐調節螺桿失去支撐約束作用,模板體系恢復原可拆模的靜定結構,調節第一支撐調節螺桿的長度使其縮短,即可拉開模板與混凝土粘結面,按照原懸臂模板拆模方法進行拆模及吊裝,由此實現模板拆模。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模板面板高度滿足澆筑4. 5m及以上升層混凝土壩塊施工要求,模板面板背面一側增加地可快速拆卸的支撐調節螺桿和三角支架對應斜撐桿件,從而實現快速拆、立模功能,且可以適應高升層大壩混凝土施工,顯著提高混凝土澆筑施工速度,縮短大壩施工建設周期,使工程盡快發揮效益。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側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模板I,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絞座4,三角支架5,斜撐6,錨筋7。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中,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模板I下端與三角支架5的上端鉸接,三角支架5與埋設在混凝土體內的錨筋7連接;三角支架5的上端面與模板I背面通過至少兩列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連接。所述的模板I高度超過4. 5m米。從而實現較大的成模面積。進一步優化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位于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的下方。 所述的三角支架5下部設有多根斜撐6,各個斜撐6分別與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的受力位置相對應。模板I高度超過4. 5米,從而可以應用于水電工程混凝土澆筑層高大于3m的壩體混凝土澆筑施工。本技術模板結構與3m升層的模板基本相同,但面板高度可以達到4. 5m及以上高升層大壩混凝土施工要求。由于將懸臂模板面板高度增高,施工中混凝土側壓力增大,為保證模板剛度,將模板面板背側由單支撐調節螺桿改為雙支撐調節螺桿,并合理確定各個支撐調節螺桿在模板I與支撐三角支架5上的支撐點,同時在三角支架5對應位置增加斜撐6,改善模板受力狀況,在模板面板高度增加而其它機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僅增加上、下一對支撐桿件,就可以保證懸臂模板的面板變形滿足相關規范及設計技術要求,進而總體上達到減少拆、立模板次數及相應倉面施工縫等處理工作,提高大壩混凝土施工速度,縮短建設工期。所述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的一端通過絞座4與三角支架5的上端面連接,另一端通過絞座4與模板I背面連接。絞座4的銷軸采用較松的間隙配合,可以快速的拆卸,從而便于實現快速拆、立模功能。所述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中,套筒兩端設有內螺紋,套筒兩端與螺桿螺紋連接,螺桿的螺紋旋向相反,套筒上設有用于驅動套筒轉動的把手。另一種可選的結構為所述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中,雙頭螺桿兩端設有旋向相反的螺紋,雙頭螺桿兩端分別與帶內螺紋的套筒連接,雙頭螺桿上設有用于驅動雙頭螺桿轉動的把手。對于混凝土澆筑升層高度為4. 5m及以上的大壩,首先確定高升層施工懸臂模板I的高度,根據混凝土澆筑施工對模板的側壓力,按照模板I背側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制作整體結構。4. 5m及以上高度的高升層壩體混凝土施工時,安裝三角支架5,安裝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安裝模板1,將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 —端與模板I背面連接,另一端用可拆卸的銷軸與位于三角支架5上端面的相應的絞座4連接,調節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的長度使其頂緊,使模板變成上下兩個支撐點雙支撐結構,實現模板立模;即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先不與懸掛地三角支架5鉸接受力,當模板I安裝到最后時,將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通過銷軸與三角支架5上的絞座4鉸接,旋轉第二支撐調節螺桿 3使其與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共同頂住模板I的面板,形成模板上下支撐的雙支撐受力結構,改善模板受力條件。同時將預埋的錨筋7與模板I連接。驗倉合格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完成初凝后,松開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使相應絞座4內的可拆卸的銷軸卸力松動,拔出銷軸使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失去支撐約束作用,模板體系恢復原可拆模的靜定結構,調節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的長度使其縮短,即可拉開模板與混凝土粘結面,按照單支撐調節螺桿結構繼續進行模板的拆立工作。然后,吊車吊提至上一層進行模板安裝,由此實現模板拆模。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三角支架(5)的上端面與模板(I)背面通過至少兩列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位于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的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的一端通過絞座(4)與三角支架(5)的上端面連接,另一端通過絞座(4)與模板(I)背面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澆筑混凝土狀態,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 )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 )同時支撐模板(I)形成超靜定結構,在受力模板背側提供兩個支撐點。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模板(I)高度> 4. 5 米。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在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雙支撐大型模板,其特征是:三角支架(5)的上端面與模板(1)背面通過至少兩列的第一支撐調節螺桿(2)和第二支撐調節螺桿(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關云航,郭光文,石義剛,余英,關賢武,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